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水泥:争夺政治体制改革话语权

火烧 2010-09-0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8
文章分析当前政治体制改革话语权被右派掌握,左派失去主导地位,探讨民主形式与改革方向的争议,强调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与挑战。

问题的关键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旗已经被右边掌握、已经被右边诠释和定向。只要一提起“政治体制改革”,人们头脑里的对应物便是多党制、大选、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等等标准的资产阶级政治逻辑。现在的情况无疑对右边有利,因为从左边的态度就已看出,他们事实上已经承认“政治体制改革”一词已被右边独家垄断,已经承认“政治体制改革”已被打上鲜明的右派印记。庙堂最高人物胡公有言:“核心的问题不是政治体制要不要改,而是朝着什么方向改。”不幸的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个中性词汇早已被右边定了方向,左边已经失去话语权了。  

右边的优势在于,他们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宣传上有现成的纲领。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有现成的样板,就是美国。左边对此当然是嗤之以鼻的,认为这是欺骗人民的虚假的形式民主。然而,恐怕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是形式民主也比没有民主强。对于当前极度缺乏政治权利的普通民众来说,政党公开竞争、最高领导人直选、一人一票是有极大诱惑力的。  

左边当然也大量的论述过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但迄今为止,他们的主要力量还是在批判方面,在揭示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方面。不多的关于理想、可行的政治体制的正面论述,也应缺乏现实的依托而显得说服力不足。在新中国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中,无论是前十七年的政治,还是文革十年的政治,虽然其中都有可资借鉴之处,但都难以作为正面的样板来宣传――如果说十七年好,那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革?而文革期间的大民主所带来的混乱也是今天的大多数民众所无法接受的。有一些左边的人士不承认这一点,但这却是事实。  

当然,中国应当开辟一条通向未来的新路的主张近年来渐渐地多起来了。然而越是新路,风险越大,越没有成功的把握。这条新路当然可以激起思想家丰富的想象,可以激励政治家披荆斩棘的豪情,但是却非常不容易说服民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新路没有榜样,这在宣传方面,在鼓励亿万民众投身新事业的实践方面是很不利的。  

政治体制改革的话语权完全被右边掌握,这是左边众多人士忧心如焚的事情。最近,不少人开始寄希望于重庆,盼望它的实践能为中国开辟一条新时代的“延安道路”来。然而,重庆的事情还很难说,它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出于短期的策略考虑还是长期的战略考虑还无法判断。因此,对左边来说,在可能已迫在眉睫的摊牌与搏斗中,形势是严峻的,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乐观的。  

相关文章

  • 巩献田:请听钱学森同志讲政治体制究竟如何改革?
  • 邓小平“南巡谈话”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 梁柱: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政治改革和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性选择(之三)
  • 愚悻:在前进频道也来个“十三点”
  • 《政改十三点》出笼是为自掘坟墓
  • 大众民主:图穷匕见,狗急跳墙——评《政改十三点》之一
  • 赵系图穷匕见——评《政改十三点》
  • 一个世纪性的弥天大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