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青报头版评侯聚森事件:别让青少年身处“人人自危”的网络环境

火烧 2015-07-31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侯聚森事件引发对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的关注,揭示青少年个人信息被泄露并遭线下威胁的严重问题,强调需加强网络环境治理,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暴力和黑恶势力侵害。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似乎与普通民众,尤其与青少年群体非常遥远的专业词。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它更多的是与国家、企业及机构的机密和利益紧密相关,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无太多关联。但近期,部分青少年的私人信息被恶意人肉、曝光,并最终催生线下暴力的事件,将“青少年户籍信息被频繁泄露,甚至因此遭到人身威胁”这一被长久忽视的情况推向了公众的视野。

  事情的起因是,一些青年因为经常在互联网上发表体现朴素爱国情感、驳斥网络谣言的言论,而遭到了以“纳年纳兔纳些事”(纳吧)、“日本之家”等贴吧为活动据点的一伙不明身份人士的持续人肉搜索、曝光隐私、冒充造谣,甚至人身威胁。

  更触目惊心的是,随着网友们对“纳吧”“日本之家”以及与之相似的“焦作中学吧”“太平洋战争吧”等贴吧进行深入挖掘后发现,“网络黑恶势力”除了在这些平台大量发布攻击国家、民族、政府的信息外,竟然肆意曝光了近千名青少年包括户籍信息在内的个人隐私信息,并以此作为要挟,迫使青少年公开写下“保证书”,立誓放弃发布“爱国言论”,并遵守他们定下的规矩。对于“屈从者”,他们会“不予追究”,删除信息。而对于“不从者”,他们会加大线上舆论攻击的力度,并伺机从线上走向线下,以暴力相威胁。

  在这些贴吧里,有一个“暗号”叫“黄某某”,这是对线下被打青年的统一称谓。这个“暗号”是由2014年初一个叫“黄某某”的东浦中学学生,因为在线上发布爱国言论,并且不对黑恶势力屈服,却遭到线下暴力打击的事件发展而来。近期一些事件发生后,“网上黑恶势力”便以“黄某某”来暗示“线下被打击者”。

  从这类贴吧相关内容的发布时间来看,这种乱象已持续了数年,但迟迟未能得到治理。这些年里,无法估算究竟有多少青少年受到了他们的威胁或打击。该情况的出现,是众多原因共同催生的,互联网在中国兴起时间较晚,发展过快,官方和民间对其影响力及潜在危害性估计不足,立法上不完善,以及主管部门对此重视不够、了解不足等。

  此前,社会和家长对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关注集中在暴力、色情、诈骗、谣言等具有危害性的信息传播上,却忽略了子女个人信息被泄露,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对人身安全的威胁。而上述真实案例正在提醒全社会,以青少年个人信息被频繁泄露为代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充分重视。父母们都不希望看到子女生活在一个“人人自危”的互联网环境里,更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因此而遭遇难测的人身威胁。

  简而言之,推进网络环境的清朗,增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意识,强化对线上违法、不文明行为的治理,保护青少年的个人信息安全是当下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作中一个不该再被忽视的重要方面。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互联网时代社会管理的迫切要求,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理事)

  相关阅读:

  青年爱国网友侯聚森遭纳兔吧多个公知流氓人肉群殴

  中青网评:“纳吧”的前世今生——警惕网上黑恶势力绑架青少年

相关文章

  • 求是网:文登事件的处理损害了政治,也给法治带来了争议
  • 以“文登事件”分析当前网络舆情乱象产生的原因
  • 求是网发声:澄清“文登事件” 反对网络黑恶势力
  • “候聚森式的爱国青年”会在斗争中成熟和成长起来
  • 总要给历史留点真相:深度拷问文登7.22事件
  • 从纳吧小纳粹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 卖国主义猖獗说明了什么
  • 无风即风:从“722事件”想到的——党指挥笔的时候到了
  • 对山东文登“约架斗殴”事件的一点分析与看法
  • 司马平邦:关于侯聚森案的提问与忠告——请文登、威海警方回答
  • 别急,真相才刚刚起步
  • 郑重向@文登警方在线“致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