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社会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人类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如何描述未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分析出人类社会永恒性不变的特征(基本特征),只要坚持社会本质特征,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能不失去正确的方向,也能不断的修正前进的方向。
**一历史部分**
农业社会带给我们的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铁犁牛耕,小桥流水人家,而社会层面就是君臣父子的结构。工业社会,最大画面就是工厂的热火朝天,城市的纸醉金迷,政治上就各种票选代议政治,信息社会最基本就更加便宜的信息产品和传播方式,互联网下实质上进入到了“地球村”的层面了,随时可以用的通信设备和满天飞的侦测卫星,世界可以说是透明的了。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飞越,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无一不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农业社会初步掌握了星辰的运动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规律,中国24节气相当准确好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中国社会的农业生产也离不开;工业、信息社会更是对物质深层运动的精准认识,从元素到原子到量子层面。在这些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慢慢形成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在社会变革层面,在农业时代先进的中国人发现神仙不靠谱,经过社会变革,慢慢形成的儒家思潮,在社会治理方面早就跟宗教说拜拜了,开始了对社会规律研究和实践,中国主流社会早早的进入世俗化,比世界上其他文明早了两千多年。欧洲黑死病时期,民众对宗教信仰动摇了,开始文艺复兴,慢慢的点燃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宗教改革,最终西方爆发启蒙运动,之后社会才走出了宗教的控制。至于全世界彻底摆脱宗教,从历史和实现看社会发展要进人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有可能完成。
在西方民众率先进入资本主要社会时,不断的社会动荡与明显的两极对立,启蒙思想勾勒的资本主义的幻想破灭,发出了新的时代之问,社会发展的道路在何方?马克思在分析社会问题时候,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主张在生产社会化的基础上推翻旧的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社会结构。在研究分析资本主要社会经济基础的时候,从科学的角度看到了新的社会发展方向——掀起了共产主义思潮。并在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进入曲折的实践阶段,上演了不同的文明形态对抗与竞争。中国也在这短短的100年时间里,社会形态集聚变化,开始了三级跳,从快要亡国灭种的小农社会,不断越迁,直接来到信息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奇迹,当然这其中最精彩的故事还在中国共产党中。
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共,结合实践不断的探索社会规律,吸收东西方文明的精华,孕育出新的科学思想,也是新的思想指导下,正确认识到世界的主要矛盾和中国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后,根据客观规律,调整战略政策,带领中华儿女扭转乾坤建立新中国,逐渐的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
这些事实证明了,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社会发展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杰出人物。
比如,以下是对古代至20世纪杰出人物影响世界发展的梳理,按历史阶段与领域分类,侧重其跨时代、跨地域的长期贡献:
(一)古代(公元前3000年—公元5世纪):文明奠基与思想觉醒
思想与哲学
孔子(中国):儒家“仁政”与教育理念塑造东亚政治伦理,科举制度维系中国两千年社会流动。
释迦牟尼(印度,公元前5世纪):佛教传播至东亚与东南亚,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哲学、艺术与社会结构。
亚里士多德(希腊,公元前384–322):逻辑学与科学方法论奠基人,其著作成为中世纪欧洲学术基石。
政治与制度
汉谟拉比(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颁布首部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确立“以牙还牙”原则,影响后世法律体系。
秦始皇(中国,公元前259–210):统一文字、度量衡与中央集权制,奠定中国大一统模式。
科技与工程
阿基米德(希腊,公元前287–212):杠杆原理与浮力定律推动古典物理学发展,机械发明影响罗马工程学。
蔡伦(中国,约50–121):改良造纸术,加速知识传播,8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打破教会对知识的垄断。
(二)、中世纪(5世纪—15世纪):跨文明交流与技术扩散
宗教与知识传播
穆罕默德(阿拉伯):伊斯兰教推动阿拉伯帝国崛起,巴格达“智慧宫”保存并翻译希腊罗马典籍,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思想资源。
玄奘(中国,602–664):西行取经促进佛教中国化,《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与印度史的关键文献。
技术与贸易网络
马可·波罗(意大利,1254–1324):《马可·波罗游记》激发欧洲对东方的探索欲望,间接推动大航海时代。
伊本·海赛姆(阿拉伯,965–1040):光学研究著作《光学之书》启发欧洲科学革命,奠定现代相机原理。
政治变革
查士丁尼一世(拜占庭,483–565):编撰《罗马民法大全》,成为近代欧洲大陆法系源头。
威廉一世(英国,1028–1087):诺曼征服后建立封建集权制度,《末日审判书》开创系统土地普查先例。
(三)、近代(16世纪—19世纪):科学革命与全球变革
科学突破
伽利略(意大利,1564–1642):望远镜观测支持日心说,实验科学方法打破经院哲学桎梏。
牛顿(英国):万有引力定律与微积分统一天体与地面运动规律,确立机械论宇宙观。
政治与社会思想
伏尔泰(法国,1694–1778):启蒙运动旗手,倡导理性与宗教宽容,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1743–1826):起草《独立宣言》,将“人人生而平等”理念制度化,影响全球民主运动。
工业与技术
瓦特(英国,1736–1819):改良蒸汽机,触发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塑生产方式与城市化进程。
法拉第(英国,1791–1867):电磁感应研究为电力时代奠基,发电机与电动机彻底改变能源利用方式。
(四)、现代(19世纪末—20世纪):全球化与系统性转型
科学与医学
巴斯德(法国,1822–1895):微生物学与疫苗研发拯救数百万生命,确立现代医学消毒规范。
爱因斯坦(德国/美国):相对论颠覆经典物理学,核能研究与宇宙学开启人类认知新维度。
社会运动与制度
马克思(德国,1818–1883):《资本论》剖析资本主义矛盾,影响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与国际政治格局。
南丁格尔(英国,1820–1910):创立现代护理体系,推动公共卫生改革,降低战争与疾病死亡率。
技术与经济模式
爱迪生(美国,1847–1931):电灯、留声机等发明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工业实验室创新模式。
亨利·福特(美国,1863–1947):流水线生产标准化,使汽车普及并塑造现代消费社会。
总之,这些人物都在自己时代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走在了时代前面或推动了时代的发展。通过这些显而易见的例子,无不说明人的成长对时代的发展有巨大推动,当然影响也离不开他们背后团体的支撑,我们熟悉的孔子的背后是士阶层在崛起,马克思的背后是无产阶级的崛起,而爱因斯坦在自然科学研究群体中诞生出来杰出人物并成为世界级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又不断促进背后团体壮大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
至于人如何成长?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内,但是从历史看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教育传承,二是实践突破。
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内部是人的成长**,个体的智力与体力,集体的认识水平和执行创造力,外部就是**文明对宇宙规律的逐渐认识和运用**水平。这不仅是过去的,也将是未来社会基本特征,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基本判断标准。
**二反驳部分**
经典理论反驳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不是未来社会基本特征,只要人类解决了星际航行和空间生命科学技术,宇宙的资源理论上是无限的,物资将是最不起眼东西。客观世界的研究不是简单的理解成搞钱和搞资源,而是深层物质结构研究和宇宙物质运动的研究。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只是未来社会一个小小特点之一,木卫二的水资源就是地球的2.5倍,只要狂卷科学规律,太阳系足够大了。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不是未来社会主要特征,这只是唯心庸俗分子的遐想,限制是客观存在的,绝对自由是不可能的,解决了地球的客观限制,以外还有宇宙规律的限制,人类要不断的突破改造客观世界,限制不可能结束,只有相对的自由,只有在科学认识和运用规律的人才创造出较高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有较高的自由。对个人而言,也不可能全面发展,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个人工作方面要专门发展,成为专家是要花费巨大精力的,个体要想平衡获得好,其他方面和平常人无异,甚至如同孩子天真灿烂漫,一方面贡献社会另一方面靠社会的保护,没有全面的个人,只有全面的社会。马克思靠恩格斯养专注研究20年写出资本论,爱因斯坦从小对光感兴趣,工作了也在思考光的问题,但是生活方面,最终1905年写出了6篇跨时代的论文,搞出了相对论。用现在的眼光看,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专一,深耕行业并有所突破的人。
国家不是消亡而是升级,升级成更高的联合体。社会矛盾绝对的伴随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只能从一种形式转移成另一种形式,从重点在生存之争转移到不同的发展道路之争,是保守路线还是冒进路线之争,这些是不可能消失的,思想碰撞本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之一,思想僵化必然导致文明出现衰败凋零。
庸俗观点反驳
庸俗阶级的观点,人口太多,消灭一半人口,世界马上进步。咋一听好像还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是纯粹瞎说,典型的停留在资源层面,否定人的成长与对宇宙规律的认识,要是他这个成立,我们现在因该生活在皇帝或教皇控制的时代,他们的资源在当时是站有绝对的地位,但是最终被推翻了。现在世界进步慢,以我看是资源没用到正途上去,用到了搞“什么普世价值、多元化和山巅之城上,维持霸权去了”。
人口出生率太大低,以后养老资金不足。其实也不是重点,谁知道30年后是不是机器人满街走,关键不是人口出生率,而是社会结构的调整,出生率只是结果不是原因,关键是如何构建青年的成长系统,将社会发展压宝在青年人的成长身上,而不是房地产金融等上,历史上搞房地产的没有好下场,秦修建的八百里阿房宫被楚人一把活烧了,清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也被八国联军抢了外带一把火烧了。搞金融的下场也不好,犹太人搞金融被希特勒点了天灯,大漂亮搞金融搞出了“零元购”“军队也快成雇佣兵,天天和拖鞋军打”“天命总统天天上演世界级笑话”。不管是经验还是现实,都说明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押注青年的成长,尤其是在科研领域,重点投入实践中的成长的企业,抓主世界变动的机遇期,内紧为松改变内部的发展模式,进而调整社会的结构,实现长治久安。
完美理论,历史的终结,祖宗之法不可以变,思想专制都不可取。历史上独尊儒术把中国害惨了,两千年没有走出来,不断发生政治革命出现了明显的“历史周期”,而西方社会不变革也导致西方百年间“霸权不断的转移”搞世界争霸,错过了社会变革的最佳时期,20世界的强国普遍衰落,大英不断虽败,德国解体重建,苏联也走向僵化解体,规律早就给了出来,就是不敢、不想干,让其他文明后来居上。
**三总结部分**
总之,未来世界的基本特征是内部为人的成长,外部就对宇宙规律的逐渐认识和掌握。只有立足这基本特征发展,就不会走太远的弯路差路,社会根本上不会出现大的撕裂,社会将更加有活力。有了这基本认识我们就可以构建新型共同体认识,也可以修正一些的错误观点,吸引世界上更多更远大有志青年加入这伟大的社会实践。至于未来具体是什么样的,将是由一代代劳动者、奋斗者在实践中书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