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国进民退”与事实不符
人民日报指出“国进民退”与事实不符,强调民间投资活跃,民营经济空间大。文章认为公有制与非公经济应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开放民间投资领域。
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到了固定资产总投资的六成以上,增速也超过固定资产增速。而地方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也表明,各省份民间投资都有大幅度增长,对投资增长贡献率高的能到八九成,十分活跃。就投资增速的角度看,一些学者所谓的“国进民退”论是站不住脚的。
“国进民退”论之所以有市场,源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计划。在反危机时期,国家通过国有企业主导救市,是所有国家的通行做法,投资领域基本是基础设施,这些本来就是属于公有部门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对民间资本谈不上挤出不挤出。而利用经济疲软期投资,等项目建好、经济恢复后,民营经济经营环境会更好,空间会更大,效益会更高。这表面看好像是“国进民退”,实际上可能给民营经济的更快发展打下了基础。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证明:中国的发展强大,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与“民”不是死对头,而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完全能够共同协调发展。当然,时下出现“国进民退”的非议,提醒我们在开放民间投资领域、鼓励扶持非公经济方面确有改进之处,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其实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章摘自5月14日《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 人民日报:乱贴“国家资本主义”标签用意何在?
- 人民日报:国企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心骨”
- 余斌:发达国家批评“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
- 人民日报:别拿“国家资本主义”和中国说事
- 人民日报的“循序渐进”与打左灯向右转
- 《人民日报》的前世今生(图文连载14)
- 自我吹嘘的人民日报该顾及颜面了
- 再驳人民日报的“稳中求进谋发展”
- 鸦片战争实录:日本学者笔下的鸦片战争
- 胡鞍钢:“国进民退”现象的证伪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