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感受的幸福生活

火烧 2009-04-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作者在毛泽东时代感受到的幸福生活,包括救济粮、就业祝贺、公私合营、免费教育和医疗保障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真实幸福。

我感受的幸福生活   

——回忆录  

探险勇者原创  

让人们生活得幸福,是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在毛泽东时代,全国人民天天高唱“东方红”,“他为人民谋幸福”……广大劳动人民深切感受幸福,却并不知道新生活与革命人道主义有啥关系。前三十年,主流媒体闭口不提人道主义。唯一能够看到的是“救死护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尽管不提人道主义,幸福还是实实在在的,让你看得见,摸得着。  

我感受新中国的幸福是幼少年时期。我四岁时(1953年),家居穷街,有一半居民是靠政府发放救济米维持生活,发放救济米那天,人们拿着米袋子、户口本排队,队伍望不到边。每一个领到救济米的,笑眯眯地背回家。每到领粮日,我都跟着父亲去领救命粮。  

那时,经常有邻居接到就业通知,凡是成为“在业工人”的,挨家挨户告知,接受大家的由衷祝贺,作揖相庆。那时人的观念与现在不一样,就业,成为国营职工是天字第一号喜事,这种幸福一定要让大家分享。一两年以后,先生们都有了单位,成为公家人,救济米停发了。邻居们笑容多了,腰板直了,底气足了,嗓门响了。“共产党好,新社会好”是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那些年,隔三差四地有婴儿呱呱落地,满街的邻居前往祝贺道喜,到处洋溢着天伦之乐,我也乐的有红蛋吃。  

1956年秋天,周围街道突然热闹起来,锣鼓震天,腰鼓舞、狮龙舞,大红喜报,握手相庆,人们笑得合不拢嘴,原来是公私合营了,周围几十家小作坊联合成为几个大单位。伙计们和小作坊老板平等地成为终身制的职工。人们在茶前饭后经常谈论的是工作如何如何的开心,社会怎样怎样的变化,眉飞色舞的,说到舒心的事,朗朗大笑。  

不久,我得了重病——肾炎,先后两次住进上海光慈医院(现在是上海瑞金医院,全国顶级医院)抢救,听父亲讲,解放前,住院先交二两黄金,(与当今差不多)父亲一分未交把我送进医院,一分未交地接出医院。着实地让我幸福了一辈子。如果不是毛主席制定的社会主义医疗政策,不可能有我的存在。救命之恩,终身感激。  

我上学以后,一直享受全免学费的待遇,到了中学还有助学金。我知道了旧社会有童工、童养媳、包身工,穷孩子念不起书,长辈大都是文盲、半文盲,所以非常知足,非常幸福,刻苦学习。学校经常有忆苦思甜的活动,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使我加深对幸福的理解。  

我自幼残疾,作为一名残疾人,虽然经历艰辛的岁月,我在农业,工业,城市建设,教育等工作岗位上,都曾经流过汗水,做出贡献。也获得众多的荣誉,入团入党,接受高等教育,担任基层干部,一生是在平等、尊严、发展、贡献中度过。我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充满理想与激情,伴随幸福的生活,是社会主义现实条件下实现的。  

幸福是在比较中感受的。与上一代人比较,我是幸运、幸福的;与下一代的残疾青年相比,也是幸运、幸福的。当代残疾青年已被剥夺工作的权力,被剥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权力,被剥夺了平等、尊严、发展、贡献的权利。他们大多成为“啃老族”、领取“低保金”。  

回望过去,感慨不已,如果给我选择人生的权力,我还是选择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社会——充满革命人道主义 的社会。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