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毛时代和放时代,谁才是“科学春天”?

火烧 2008-04-30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对比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开放时代的科技政策与成就,认为真正的科学春天在毛时代,强调尊重人才与学术民主,批评当前虚假的科学春天。

  (转帖有理,盗帖无耻!深海无尾鱼的所有文章皆为原创)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开幕会上,邓小平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宣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起草一份全国科学大会闭幕讲话稿,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科学的春天”。于是,改革开放时代也就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科学春天。

  说实话,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叫春的都让人不喜欢,比如春运,一个个归心似箭的打工者,被强力浓缩在车厢里,倍偿着与各族人民“团结"的痛苦!坦率地讲,如果不是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巨大的磁场,如今的铁道部这张弓是无论如何承担不了发射任务的;还有春晚,现在的春晚热闹倒是非常,演员们一个个爆发式的大嗓门,只可惜台上的笑声越来越多,台下的人笑得越来越少;更讨厌的是这个所谓的科学春天!因为它完全是虚假的,真正的科学春天是在毛泽东时代,而不是改革开放年代!之所以这么说,是缘于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资料佐证,为此,本人特整理以下几条,让朋友们更好地对比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开放年代的科技政策与成就!

  1.尊重人才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接受了专访说:“解放之初,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氛围,吸引了数万名知识分子从海外归来——这些人的回国,不仅仅是因为向往新中国,也是被当时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所吸引。而且,除了周恩来、聂荣臻、陈毅等领导人真心实意地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外,中国政府还对核武器研制进行了战略部署。所以,当我们回顾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成就时,不可以忘掉这段历史。正是当时整个社会尊重科学和知识的氛围,培养出了一大批新中国自己的技术骨干——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一大批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到了改革开放年代,中国曾先后共派出出国留学人员共达30多万,而学成回国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其中自费留学生学成回国率只有4%左右。

  由此可见,在毛泽东时代是非常尊重人才的,连国民党时留学海外的人才都纷纷往家流;到改革开放年代,共产党自己培养的人才都要往外流

  2.学术的民主

  周光召: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软环境很好。当时,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种讨论甚至争论,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的顾虑和限制。大家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大家讨论,早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周光召:“现在,这种情况很难看到了,反倒经常出现两种不开放的情况: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锁,大家都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由此可见,在毛泽东时代的学术界是非常民主的,可以广泛地辩论而没有身份等级限制;到改革开放年代,学霸们垄断了话语权!

  3.资金的投入

  国际上,通常把科技经费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部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称“R&G/GDP”,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以及这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

  整个毛泽东时代,我国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1.28%,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意大利、西班牙)。毛泽东时代的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个指标更是增加到了2.32%,达到同期几个最发达国家英、法、西德的水平,仅比当时的美国、日本低一些(美国长期为2.8-3.0%,日本70年代以前1.6%,进入70年代后与美国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拿到今天,甚至比2003年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还要高,可见毛泽东时代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

  但是从80年代开始,我们的决策者却把R&G/GDP大幅度往下砍,到了80年代中期,我国的R&G/GDP还不到0.7%。而生产企业,1984年以后由于“拨改贷”造成的困境,基本无力进行研发投资,R&G/GDP骤然降到0.6%以下,进入90年代,我国仍然延续了研发经费的低投入,除了1993年之前的几年由于受到国际制裁的影响有了点紧迫感,R&D/GDP略微超过0.70%以外,90年代中期再次回到80年代的水平,其中1995和1996连续两年下跌到0.60%,后来有所抬升,直到2003年才逐渐恢复到毛泽东时代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在毛泽东时代,科研经费的投入已接近最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改革开放年代,科研经费的投入只能与落后国家相比较!“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难怪袁隆平不久前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我们湖南农科院是一个公益性的单位,国家给我们的人头费是50、60%,还有40、50%我们要自己发展。我们是一个公益性质的研究单位。要靠自己去赚钱,非常难。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们希望网友支持一下,要把农业科学单位转变全额拨款单位,免得工资发不出,焦头烂额的跑。”

  4.科研成果

  a.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2年(美国是1946年,中国是1958年),但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某些人所歪曲的“被拉大了”,而是缩小了,从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美国是从1960年到1968年,用了8年时间。而中国是从1965年到1972年,用了7年时间,以1972年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现电子工业部24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也就是说,到文革中期,我们在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上与国外的差距仅有4年,而改革开放后的这一差距已扩大到最低是十年以上。

  b.从原子弹、氢弹、导弹到潜艇、大飞机、计算机、人造卫星,还有去年投票产生的新中国四大发明:杂交水稻,激光照排,复方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等,有哪一个不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有哪一个不是“大件”高科技产品?!而到了改革开放年代,除了污染、矿难、贪官、GDP数字、高楼大厦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高科技?!

  由此可见,毛泽东时代基础薄弱,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而快速地缩小,独立研发的“大件”高科技产品非常多;而到了改革开放年代,有了工业化的经济基础,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独立研发的“大件”高科技产品非常少,少到几乎空白!

  请指导拙作:

  1.多方人士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

  2.毛主席预言真如神!(改革版)

  3.毛泽东成功宝典:无巧不读书!

  4.力荐悍将组合参加08奥运!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