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气候改变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火烧 2007-02-1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分析气候改变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气温上升、降水量变化、粮食安全、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涉及北方变暖、南方洪涝、冰川萎缩及沿海灾害加剧等,强调气候变化对生态和经济的深远影响。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明显变暖,其中中国北方冬天的变暖趋势最为明显。

  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气温相比,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1.3℃到2.1℃;2030年,年平均升温为1.5℃到2.8℃;到2050年,年平均升温将达到2.3℃到3.3℃。

  作为对比,过去100年中,中国的升温幅度仅为0.5℃到0.8℃。

  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到3%,到2050年可能增加5%到7%。北方降水天数增加,但受到气温上升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状况还会加剧。

  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下降5%到10%。到本世纪后半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以及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

  在未来20年到50年中,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由于气候暖干,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都将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将变成草甸湿地。

  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湿地,则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导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潮滩地被淹没和侵蚀。

  未来50年,青藏高原80%到90%的岛状冻土会发生退化,表层冻土面积会减少10%到15%。

  内陆湖泊将加速萎缩,那些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比西藏、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些湖泊,可能先因冰川融水而扩大,后因冰川缩小融水减少而萎缩。

  预计在未来50年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因此,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洪涝灾害,都将加剧,旱涝等灾害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加。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珊瑚群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咸潮入侵以及土地盐渍化都将发生。

  随着热浪频袭,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会增加。此外,心血管疾病、疟疾、登革热以及中暑等疾病发生范围和程度,也都会增加。

  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

  此外,温度升高导致冻土融化,也会影响到青藏铁路的安全。

相关文章

  • 马也:第三世界的声音,终审判决--从里约到德班(4-5)
  • 郎咸平:气候问题大骗局---欧盟征收碳排放税的荒诞理由
  •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资本主义富国判贫困国家人民气候死刑!
  • 福斯特:《京都议定书》的失败
  • 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
  • 气候政策和行动: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 南美召开“世界人民气候大会”受关注
  • 从里约走来--哥本哈根思考之一
  • 西南赤地千里,华北沙暴肆虐--亟需计划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
  • 王中宇:哥本哈根:闹剧后的沉思
  • 哥本哈根会议检讨
  • 刘仰:哥本哈根之后中国的“低碳危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