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沉着应对全球经济大洗牌

火烧 2009-03-1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分析全球经济危机对各国影响,强调美国经济抗压能力,指出俄罗斯与东欧经济困境,呼吁中国从战略与策略层面应对危机,体现全球经济洗牌趋势。

章玉贵:沉着应对全球经济大洗牌


来源: 证券时报 2009年03月12日

  

这场发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与金融危机,可能在两个方面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在制度与经济结构层面检验各国经济的抗击打能力;二是从经济动员与政策调控层面考验各国应对危机的水平。全球经济将在3年之内完成一次经济达尔文主义的洗牌。中国须从战略与策略两方面做好应对这场多边博弈的必要准备。

美国喊痛 多国真伤

耐人寻味的是,在美股“跌跌不休”、花旗和通用电气这样极具指标意义的公司看起来摇摇欲坠,美国救市边际效用递减之时,不少人可能认为:美国经济将迎来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多米诺骨牌般倒塌,美元信心终将被摧毁,美国对世界经济的统治或将成历史记忆。但是,我们不应忽视一个事实:美国蒸发的只是以美元计的金融资产价值。美国仍然拥有举世无匹的科学技术和相当稳健的社会制度。而且美国在全球各个领域的战线并没有因为经济与金融危机而收缩。或许,这是因为危机并没有触及美国的根本利益,也没有对美国国家财富造成实质性损失。美国多半是在喊痛。而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却是赤裸裸的煎熬!如果说,经济高度金融化的冰岛等国濒临破产还不足以令人高度关注,那么在2008年8月之前还牛气十足的俄罗斯经济如今的一落千丈就让人感到危机的冷血了。今年1月份,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8.8%,进出口竟然同比下降了41%,外债总额已经超过外汇储备,经济存在崩溃危险。至于经济仰人鼻息的东欧,在外资急速撤出之后,本币价值狂泻不止,失业率骤增,整个东欧都面临着集体破产的危险。而东欧经济的动荡,不仅关乎到该地区的稳定,更可能使本来就持续恶化的欧元区经济雪上加霜。

笔者判断:这场发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与金融危机,可能在两个方面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在制度与经济结构层面检验各国经济的抗击打能力;二是从经济动员与政策调控层面考验各国应对危机的水平。就前者来说,美国无论是在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方面都具有别国难以比拟的优势,美国经济的暂时衰退,纯粹是商业模式失败造成的结果。美国为挽救银行业而采取的类似国有化的举措其实只是一种策略性安排,市场的抗拒某种意义上讲至多是一种反胃的表现。在形势比人强面前,投资者是不可能拒绝政府的干预之手的。今日美国还握有美元霸权。至于广大的中小经济体,一旦其本来就不多的外汇储备濒临枯竭,除了哀求富国和IMF之外,大概别无他法了。

全球经济将大洗牌

正像历次大规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全球经济大洗牌一样,本轮危机也将在洗劫弱国财富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切割世界财富地图,全球经济将在3年之内完成一次经济达尔文主义的洗牌:账面财富的蒸发引起的“负财富效应”将使新兴经济体的消费空间受到严重打压,“金砖四国”中俄罗斯和巴西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显著下降;印度虽然有望保持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上升趋势将大大减缓;中国依靠大手笔的投资尽管能够保持8%的增长底线,但经济失衡状况将进一步恶化,中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恐将加深;欧洲经济如同10年前的科索沃战争带来的致命打击一样,要想在短期内恢复元气同样不现实;日本经济将继续在失落的泥潭中徘徊;而美国极有可能是付出暂时代价的最终赢家。短期内,美国不大可能通过刮骨疗医的方式来建立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体系,因为这样做比较费时耗力。按照美国的逻辑,其付出的经济危机成本要么通过印刷美元来向世界各国分摊,要么通过强势美元策略来吸引各国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不时扯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也许只是压迫各国神经的虚张声势。当他国被经济危机折磨得筋疲力尽时,美国有可能通过制度改进与技术创新而顺势走出经济困境。各国要摆脱“美式全球化”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须有周全准备

笔者认为,各国尤其是主要经济大国在救市政策上的博弈似乎已经陷入萨缪尔森所说的“合成谬误”。在全球化的框架下,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其外部效应日益明显,各国都希望其他国家不要过度压缩需求,都希望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能够分担本国的内部调整成本,甚至有人在对中国大唱赞美诗的同时,希望由中国来扮演这个角色。当然,笔者相信商务部长陈德铭的话:中国不是“功夫熊猫”也不是救世主。但是中国应对这场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行为空间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在外围经济环境急剧恶化,厂商及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信心严重不足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对提振经济信心、复苏经济确实具有定海神针般的关键作用,但内需启动目前正受到社会保障体系落后以及经济预期可能恶化的巨大约束;而某种意义上被美国国债绑架的外汇储备更像是一种纸上财富,中国既不能如愿在国家大宗商品市场上扫货,也难以购买西方那些市值急贬的优质公司。在此约束框架下,中国应对危机的政策着力点就应该是:在通过扩大对外采购和投资来帮助稳定外需的同时,以建设性举措提高内需成效,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以增强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为核心,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整合国家的经济与技术资源,在关键经济领域收复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主导权。从战略与策略两方面做好应对这场多边博弈的必要准备。(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文章

  • 明年三重叠加了就是严重经济危机的开始
  • 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李慎明:高度重视七个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
  • 周新城: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 何新: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评论
  • 郎咸平的忽悠--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2)
  •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深层次的隐忧
  • 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很快就会到来
  • 邋遢道人:从“技术创新”谈起--五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邋遢道人:从“民工荒”谈起——三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曹建海:注水的GDP数据,如何成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依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