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高通胀中国将要毁掉美元

火烧 2009-08-0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8
文章分析高通胀背景下中国贸易顺差扩大导致人民币供应增加,可能引发通胀失控及美元贬值风险。同时指出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及贸易顺差扩大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一篇好文章,缩略编译,仅供参考。 

看起来双赢,美国人消费中国便宜货,而中国增强制造业,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但媒体从来没有关注这个问题:中国贸易顺差,因此必须印刷人民币支付出口商,以弥补之间的缺口。

也就是说,外汇储备越多,基准货币供应增加越多。老是顺差,中国不断积聚美元储备,那么控制货币供应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如果中国被迫放弃紧盯美元的政策,则通胀失控,大规模的通胀会产生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政府必须保证较低的食品价格。

中国这几年通过吸收流动性(印刷的人民币)来防止通胀,采取措施如下:

1.提高商业银行储备金要求。也就是说,央行印人民币弥补贸易盈余,而必须保证一定量的人民币放到央行来,防止印刷的货币进入经济体。截止到2008年5月,商业银行储备金要求是16.5个百分点。

2.出售人民币计价的吸收债券。国有或国家控制的银行要求必须吸收这些债券。截止到2008年5月,吸收债券的价值达到银行储蓄的10%。

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商业银行储蓄的26.5%都被冻结了。

 

过去10年,中国还能压制通胀保持在个位数,现在要变了。

1.中国已经放弃了冻结操作

央行放弃了冻结的努力:

A.已经调低中国大银行储备金要求2个百分点,其它银行4个百分点

B.央行按比例缩减冻结努力,已经削减了3月期/52周流动性收缩债券的出售,从1星期1次调为2星期1次。结果就是,同业银行债权市场预期央行2009债券发行会降低70%,那么这将增加中国基准货币供应2万亿。这些举措,现实央行已经停止冻结货币调解的努力,集中在通缩风险上。而大规模的现金释放,将会排出压抑已久的通胀海啸。

2.中国创纪录的贸易盈余

中国进口跌落比进口快得多,中国进口掉了21.3%,而出口仅跌2.8%。原因在于,考虑一下一个国家可以出口的产品,经济危机时期,人们会买什么?

***商品(石油、天然气、钢铁等)

***资本品(飞机、大公司股份、新工厂的设备、新矿厂/石油项目的设备等)

***耐用品(多功能汽车、电器、办公器材、电子设备、家具)

***奢侈品(品牌产品、设计师品牌服装、艺术品等)

***廉价的消费品(沃尔玛销售的一切)

答案当然是最后一条……

如果中国贸易顺差依旧,那么到2009年年底,基准货币供应将会加倍。因为人民币已经停止升值,贸易顺差不可能收缩,越是经济危机,廉价消费品卖得越好,再加上货币不升值的“润滑”。

3.中国经济2009年会收缩

实际上,经济增长帮助中国有效抵御通胀,当货币供应比经济增长要快时,中国的经济已经快速成长了。经济上的成长帮助有效吸收印刷用来支持美元的人民币。

不过,2009年将会变化,因为世界需求的降低,中国经济增速调低,经济增长变慢,抵御通胀能力亦是下降,缓冲消失,印刷货币的通胀冲击将会放大。

不过,也有契机出现,中国经济实力其实被媒体低估,因为经济危机,那么原来昂贵的进口产品,会被国内的廉价产品替代,也就是昂贵的进口产品替代,进口急剧下降,以前那些没有品位的暴发户青睐的什么Dior、Chanel、Hermel等等销售量跌落。

尽管如此,世界市场的萎缩,对中国影响还是不小。

4.中国真通缩才好

因为盯紧美元,中国必须与通胀斗争。经济增长和冻结操作都不能吸收流动性时,中国必须用更夸张的方法来吸收通胀。而这些令人窒息的措施,还有冻结的举措,会压制内需,从而降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

中国的金融抑制和市场社会主义

与通胀斗争失败后,中国开始采用令人窒息的政策来压制国内需求,让价格降低。

A.严格的价格控制

B.信贷最高额度,限制商业银行贷款的上限

C.贷款利率下限,储蓄利率上限

D.严格管制贷款决策

E.收紧土地购买,以及借贷需求

F.直接政府干预,限制某些行业的扩张(比如2004年对铝、钢铁、汽车、纺织等的调整)

G.短期内购买销售房产的惩罚税。

H.强迫当地政府削减花费,延迟审批投资项目

I.高税率

J.其它……

所以,中国政府真得在盼望通缩。

5.无需去杠杠

中国并不会发生真正通缩,因为银行的保守使然:

A.中国银行和外部债务基本屏蔽,所以影响不大。

B.冻结操作的副作用,26.5的商业银行储蓄都放在央行了。

C.不象西方那样信贷泛滥,中国银行才刚加入信贷的游戏,而且还是被人嘲笑现金中心多少年之后,所以不会有次级债那样的恶果。

D.中国是令人羡慕的无需去杠杆化的国家之一。西方银行绝对是疯狂的杠杠,中国还反着来,见下图:

 

E.中国与不良贷款斗争很多年了。

F.中国货币供应本身控制杠杆化操作,比如美国的M2/M1比率比中国的要高65%。

既然没通缩的机会,那么为什么中国CPI反倒降低了?

A.商品泡沫的崩溃,投机者操纵未来市场,2008年夏天到高位,现在又降下来了。

B.热钱跑出中国救急,暂时降低资产价格。

C.商品泡沫的崩溃,世界担忧通缩,导致资金周转率降低

6.通缩担忧麻痹了中国的货币供应(略)

7.冻结操作已经是损失。

直到去年,中国的冻结操作还是有用的,因为北京在外汇储备上(主要是美国国库券)上赚的利息,要比给国内的冻结债券的高些。但是,美联储已经把利率调到0了,现在反倒是个损失。当通胀来袭,利率再次升高,中国从货币冻结上的损失惊人。

8.中国2009年可能会吸引一批热钱

中国的贸易顺差里,有多少是热钱?而央行必须印刷人民币来弥补。这些热钱将通胀抬升到8.6。

去年下半年,通缩担忧,以及对冲基金去杠杆化,热钱跑出一部分。于是中国外汇储备临时减少。不过热钱流出已经停止了,好像又跑了回来。

接下来,通胀将抬升利率,而此时世界各地的央行已经把利率设为0。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人民币价值低估,高利率将使得中国成为热钱最为青睐的地方。

9.中国政府会使尽各种招数

A.提高高科技与电子产品到袜子鞋垫一切出口的退税

B.降低一些钢铁产品、铝、大米、小麦、免费、花费的出口税

C.削减财产二次出售的锁定日期,不交营业税5年调到2年

D.外国机构与个人购买财产的税务衰减

E.二套房允许,和一套房类似

F.宣布9000亿计划,建造廉价房

G.小于90平方的第一套房,削减契税到1%

H.家庭消费的现金补助和税费削减

I.4万亿刺激计划,刺激内需到2010年

J.计划投资5万亿到道路、水路、港口等,在接下来3-5年内(比原计划多2万亿)

K.2万亿铁路建设

L.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税务减免

M.废除利息收入预提税5个百分点

N.证券购买削减0.1百分点的税

O.指示中央汇金公司(政府投资机构)购买指定企业股份

P.鼓励国有企业回购股份

Q.提升最低粮食收购价格15个百分点

R.土地改革,给农民转让租约或转让使用权的权力

S.汽车部分的刺激计划,包括税务削减

T.机票价格下限

U.发放购物券,刺激人们春节前的购买欲望

V.其它等等……

10.银行给经济体释放信贷(略,你知道的)

截止目前,中国已经拆除所有这些年对抗通胀的措施,包括财产购买的限制,价格控制的管制,贷款限额的去除,利率的调低,冻结努力的终止,还有信贷释放促使政府花钱投资搞基建……通胀必然来临!!

而中国将会对世界输出通胀,因为无人能够不用中国生产的消费类产品。没有法币/纸币能够幸免于此,购买力下降。有些可能会丢失所有价值(美元),而有些则损失部分购买力(欧元、日元等……)。唯一能够避免价值损失的是黄金。

 

中国必然会牺牲美元

一旦超级通货膨胀来临,中国政府会发现,不牺牲美元的话,根本就会失控。超级通胀会损害出口商,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中国不会紧盯美元,并出口美元资产,采取很多方式吸纳国内通胀:

1.不会再印刷大量的人民币来支持美元

2.卖掉美元换回人民币,从流通中收回人民币,缩小货币基准

3.因为人民币强势,出口势弱,因此国内留有更多产品消费

4.同理,进口上升,意味着更便宜的商品价格

5.与美元脱钩,人民币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中国国内利率降低,外国央行开始构建人民币储备

也许,西方国家急剧调低利率并不担心通胀,主要基于国内经济和他们货币价值考量,但是,中国通胀会否输出?这应该是个“惊喜”……

 

原文地址:

http://www.marketskeptics.com/2009/01/hyperinflation-will-begin-in-china-and.html

相关文章

  • 社科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
  • 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
  • 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
  • 不是金融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 美国次贷重创重临 或达730亿美元窟窿
  • 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
  • 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
  • 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
  • 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