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用阶级斗争观点看钓鱼岛事件

火烧 2010-09-1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从阶级斗争角度分析钓鱼岛事件,揭示民众与精英的不同态度,探讨贫富群体利益冲突,强调阶级利益对国家行为的影响。
用阶级斗争观点看钓鱼岛事件
 
冰火
 
日本人在钓鱼岛把中国渔船劫持了,人抓了,船扣了。传到国内,一如既往,如同过去的事件一样。一边是民众群情激愤,一边是精英的不冷不热,主流媒体的阴阳怪气。用民族利益角度看待这个现象,看不懂。不都中国人吗?咋差别这么大呢?有人便把它归结于民众的不理智,愤青,脑儿发热;精英的大智慧,理性,从容淡定。这种看法,很幽默,很艺术,但不实际。
 
有人说:“阶级斗争已经熄灭,阶级斗争理论已经过时。”但是,客观规律就是客观规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总要起着作用,在你自欺欺人时猛击你一掌,打得你俯首称臣!
 
拿起“阶级斗争”理论的手术刀,剖开纷繁复杂的表象,一切都明了!
先说两条规律:
 
1、阶级利益高于民族利益,并且往往以民族利益的面目出现。2、阶级利益决定阶级行为。
 
再富裕的国家,都是两个国家,一个是穷人的国家,一个是富人的国家。中国社会已经分化成两大群体。为了避嫌,就这样说吧!
 
一个是贫民打工者小资产阶级的群体,简称A群体;一个是权贵资本家买办的群体,简称B群体。
 
在钓鱼岛问题的不同表现,实质上反映了这两大群体的利益冲突。A群体是自食其利的劳动者,是现存不合理的经济政治秩序的被剥削者,被压迫者,他们希望反抗。B群体是榨取劳动成果的剥削者,是现存经济政治秩序的既得利益者,维护者。
 
收回钓鱼岛,对A群体意味着民族尊严,国家战略安全,赖以生存的资源;意味着打击国际资本的统治。而对于B群体,得到的这点与失去的相比,微不足道!
 
因为解决钓鱼岛问题,将破坏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署,将导致与国际资本合作的分裂。意味着失去出口贸易,失去出口贸易意味着庞大的产能过剩无法释放,无法释放的产能过剩意味着企业倒闭、失业。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极不合理的分配体制,积累了太深的矛盾,大规模的失业,意味着矛盾将如火山爆发,就是动乱!意味着统治秩序的崩溃,意味失去一切!一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钓鱼岛,一边是既得的统治利益。B群体会怎么选择呢?
 
所以出现这一切怪象都是不足为怪的。国际政治也不过是国内政治的延伸罢了!

相关文章

  • 卢麒元:打狗棍法
  • 钓鱼岛主权,我们寸土不让
  • 钓鱼岛争端将怎样演变
  • 港评:俄国强悍对日 中国自惭形秽
  • 战略交锋:美国耍的就是“二杆子”
  • 大陆台湾联合保钓稳赚不赔,还可威慑南海
  • 纪念保钓运动40周年:70年代保钓运动的珍贵资产
  • 台湾70年代保钓运动始末
  • 俞力工:在台湾世新大学“保卫钓鱼岛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中俄联手对付日本,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 谁把“钓鱼岛主权”被炒成回锅肉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