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的粗口与北大教授的身份!!!
文/石心
我们姑且开张明义,亮明自己的观点,我不赞同孔教授的粗口发泄方式。不管有什么原因,骂人本身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而作为北大教授的孔庆东先生,接连爆出粗口,不但有辱斯文,其实也是一个不良的导向。
我们不必放大到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待“骂人事件”,谩骂斗气,很容易伤人结怨,继而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引发深层次问题。虽然我们无从知道记者与孔教授有何等恩怨和纠结,孔教授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著文批判,毕竟说话的渠道机会还有很多,大可不必骂人。
骂人的确有效,而且相当的轰动,逞一时之口舌,可以大呼“痛快”。但是不要忘记,骂人不但有“效果”,还有“后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骂人者亦被骂。于是争议四起,众说纷纭。赞之者有之,贬之者有之。后果不良之处还在于败坏了社会风气,让人以骂为荣。进而演变为整个社会的骂人风气。
鲁迅讲“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孔庆东先生以北大教授之身份爆出粗口,也就如同孔乙己先生穿长衫而站着喝酒一般,那是有失身份的事情。建议孔教授庆东先生还是公开的道歉为好。不管所骂对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总之,骂人的举动是不对的。
在说完孔教授的问题之后,我想也有必要提醒被骂者,不知道你们是如何挑动了孔教授暴怒的神经,让他忍无可忍,甩出了一连串的“国骂”。按说孔教授北大教授,涵养大度都不是什么问题,可是能让他甩出一连串的“国骂”来,你们的话题肯定也是敏感过度了,踩进了私人的雷区。
只是提醒记者先生要注意职业道德,只是要提醒孔教授注意口德。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矛盾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走司法的渠道,可以走辩论的路子,最好不要用辱骂、谩骂。谩骂、辱骂只能使问题更加的复杂,只能使矛盾更加的激化。
是非起谩骂,谩骂成是非。俗语讲:“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是动口不是要骂人,如果骂人算是动口,还不如动手来得高尚和勇敢。
2011年11月10日
new TextParser('/posts/06/C7/25/D8/content_html.txt', 'content_tree');
标签: 孔庆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