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15个伞兵与总理的硬话

火烧 2008-05-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15名伞兵在恶劣天气下跳伞救灾及总理强硬表态展开,批评救援行动迟缓与资源不足,强调直升机救援的重要性及对天气地理条件的依赖,引发对军队救灾能力的反思。

15个伞兵与总理的硬话

        今天看到大量媒体赞扬在不适合跳伞的天气下,14日15名空军冒险跳伞进人灾区,军方还就天气是如何的不适合跳伞,这种天气条件下跳伞有多危险做了详细说明。并对15名伞兵所发挥的作用给以了高度评价。我不禁想:15个伞兵能代表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吗?真正打仗的时候允许我们选择天气吗?

         相关报道还介绍了灾区的地理情况下,直升飞机救援是多么的危险。此前报道,14日晚上,温家宝在从成都前往广元灾区的列车上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强调救人仍是当前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向灾区新增90架直升机,用于紧急救援。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空军将向灾区新增60架直升机,从民航系统调集30架直升机。目前,灾区有20架直升机在执行紧急救助伤员和运送急需物资的任务。

         不太清楚我们的空军有多少直升飞机,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无数的生死就在分秒之间,道路不通,空军责无旁贷之时,空军却在14日才空降了15名伞兵,派出区区20架直升机,到现在也不过增加到100来架,转移的灾民、伤员和投放军人都只能以百为单位计算,如此的行动迟缓、规模有限和对天气、地理的种种要求,实在让人无法理解。难怪温总理会少有放出硬话: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他把电话摔了。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相关文章

  • 怀念毛泽东时代(五)----汶川大地震后的反思
  • 《瞭望》:地震群测群防重新得到肯定
  • 身上的伤口早已治愈,良知的伤口仍在流血
  • 成都网友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周年座谈
  • 点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
  • 忽然之间,天昏地暗--“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 我所经历的两次地震
  • 田文林:汶川地震对中华民族的三点启示
  • 胡锦涛指挥抗震救灾—真本事,不做秀
  • 中国震,震惊世界殊
  • 李世辉:“地震不可预测论”错在哪里?
  • 拿什么来总结这次抗击大地震的精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