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正的集合号!
这是真正的集合号!
新华网快讯:2008年05月15日19:04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今天确认,汶川地震已造成19509人死亡,遇难人数估计在5万人以上。
新华网快讯: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消息,15日21时,西线从理县进入汶川的道路全线打通,救灾物质和车辆可直达汶川县城。
中新网5月15日电: 满载救灾物资的台湾“中华航空”波音747货机今日晚间抵达成都双流机场。这架班号为CI—6889的包机15日下午5时许自桃园机场启程,装载物资包括台湾红十字组织及慈善团体为四川赈灾紧急募集的毛毯、睡袋、帐篷和医疗用品。
温家宝看望灾民: 一位网名为绮梦的记者透露,被压在废墟下的300多学生很危险,在一次营救失败后,总理冒雨攀上瓦砾堆,组织再次营救。10时20分,即时报道突然显示,“啊!总理摔倒了”,“老爷子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 在被掩埋的小学废墟旁,温总理用嘶哑、哽咽的话语,向废墟中的孩子喊话。10时28分,当发现一名学生时,总理攀到塌方点,动手帮忙。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表示,“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
同时:现场记者还目睹了救人心切的温总理罕有地发怒:“当温总理接到电话,听说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时,总理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之后他把电话挂了。”
总理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新华社记者孙茂庆、徐壮志报道:5月14日11时24分,一架大型运输机从成都某军用机场起飞,飞向此次地震重灾区四川茂县。 灾情如战情。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由于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伞降难度很大,平时训练中只需在数百米高度跳伞的空降兵,今天要在4999米高空实施伞降。
担负此次重任的是空降兵特种大队的100名官兵。11时47分,飞机飞临茂县上空。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第一个跳出机舱,伞花迅速绽放,消失在白云之中。
第一批7名伞兵离机后,第二批8名伞兵也接着实施了伞降。 “15位官兵安全着陆到了预定地域后,迅速发来报告:地面地形情况复杂,不利于大队人马实施高空空降。”空降兵特种大队伞训主任吕造说,另一方面,天气情况也在变坏,加上剩余85人所用的伞具都是圆伞,不像前15位先遣队员所用的翼伞一样灵活抗风,所以上级决定,取消剩余人员的空降行动。15名空降兵成功着陆后,迅速与茂县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于15时许第一次传回了茂县灾情。他们依靠携带的2部海事卫星电话,每半小时与指挥部联系一次。
截止记者发稿时,15位伞降英雄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仍积极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李振波、王军伟、李志宝、殷远、郭龙帅、李亚军、赵海东、赵四方、雷志胜、刘文辉、王磊、余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
新华网重庆5月14日电 :武警重庆总队前方救援部队500名官兵徒步跋涉70公里,于14日18时抵达茂县县城进行抢险。
新快报讯:为能够让灾区人民随时听到外界的的信息,四川省广电局在东莞紧急购买了25920台收音机,南航货运部本着货物“早一点达到,多一份希望”的理念,各相关岗位人员交运完毕这批总重16吨的的收音机后只用了30分钟时间。据悉,这两万余台收音机已于昨晚9时飞抵目的地。今日上午,收音机就能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新华网快讯:新华社记者徐壮志和李国利刚刚从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获悉,截至目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部到达四川58个受灾较重的乡镇。
5月14日《北京晨报》:“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此次地震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师死亡。瞿万容老师为保护孩子壮烈牺牲。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情形,泣不成声:“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作者姜伯静这样引道;“瞿万容老师走了,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看护她的宝宝去了,除了默默地哭泣,我祝瞿老师带着宝宝们一路走好。
新华网快讯:当灾难已经不可回避,那么救援与善后,就是我们惟一能够休戚与共的方式。我们看到,与迅速启动的人道救援同步的,是来自国内、国际社会各种组织、个人对灾区民众的慈善捐助活动如火如荼。难以计数的单位和个人,虽然无法替被掩埋者抬走一块瓦砾,未能帮号哭的母亲找回她失散的孩子,未能给惊恐未定的幸存者送上一杯热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或捐一点款,或捐一件衣物,或献上200CC的血。
每一条赈灾热线,都连向灾区;每一个捐款账号,都成爱心密码;每一项捐赠款物,都表达守望相助。灾难当头,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手掬一捧烛光、一瓣心香,为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为仍在等待营救的同胞祈福。以祈祷,与心跳,于血脉。这是我们与灾区人民同在的方式,更表达着一种行动着的信心。一个流泪的民族必然充满悲悯与坚强,但一个迅速开始行动的民族则永不沉沦。
“底下还埋着我们的学生”:5月13日午夜一点左右,当从成都赶来的张作哈副省长的车队进入北川县境,即可看到大禹故乡的宣传牌。然而,沿途不时看见山体垮塌滚下来压在公路上的巨石,被震塌的房屋、砸瘪的轿车和整间垮塌下来的大佛殿仍在提醒人们,治水仍可人为,大地的伟力则连菩萨也不可抗拒。连夜守候救援的绵阳市北川县交警支队的队员李宁失魂落魄地告诉前来救援的省政府官员。当时,他被一阵强烈的余震从门口跟此次大地震震中汶川一样,北川的也是7.8级,一座山垮下来再加上泥石流,把县城的一半都给盖住了,可以说,这个县城已经不复存在。甩出,县城两万多人一下子全没了!小学、中学全没了!一家医院都没了!有6000名群众和学生埋在废墟下,估计最终能生还的最多30%左右。
第一线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位于北川县城边1公里左右的北川中学,全校有师生2000多人,被称为“旧楼”的6、7层的主教学楼塌成一人多高,当时正值上课时间,21个教室,初一、初二和高一三个年级的师生约1000人,除个别逃生以外,大部分被掩埋在废墟下。另一栋五层新楼底下两层被压平,另外的教学楼和宿舍也受损严重。
一整晚,约有两千名学生、学生家长和村民守在校园里,等待。以塌成废墟的教学楼为界,被压在其下的学生们在等待死亡或是等待获救;其外,亲人们在等待团圆或者离别。
可怕的余震不时刺激着这群惊弓之鸟------当一名救援者从废墟中抱出一名小女孩时,在场的很多父母潸然泪下。女孩已经失去双腿。“我只祈求我的孩子安全。”一名母亲哭诉道,“谁还在乎我家已经成了废墟?”
这一幕,让同样守在学校一整夜的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省民政厅厅长黄明全等人印象深刻。“我为什么一直守在北川中学?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学校,底下还埋着我们的学生。”张作哈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
------
如上的新闻,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还可以摘录很多很多。看着这新闻报道,我时尔感动;时尔激奋,时尔热泪盈眶,时尔思绪万千。那些救灾的画面一幅幅反复地在脑海中滚动,总理与灾民、医生与伤员、险境中救援的战士与坍塌废墟中的群众,海外华人与国内的父老,从中南海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心系灾区,纷纷解囊------各尽所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真正的集合号!号声让我们集合在党中央的旗帜下,集合在领袖的身边,各个阶层的人都集合在一个共同的信念中,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克服困难,抗震救灾,显出英雄本色,书写一页春秋。的确,在灾难当中,高官与百姓走的是那样亲近,贫者与富者都忘却了你尊我卑,老板与打工仔消失了地位差异,在灾难中,在痛苦里,能显出一种真情、一种坚强,一种温馨、一种和谐,当然,还有一缕悲伤。但所有的中国人民都心中明白,灾难之中,只有站在共产党的这面旗帜下,才可以抗灾救险,众志成城。人民紧密团结集合在党的旗帜下,或许有些人嗤之以鼻,他们不屑一顾。显出政客、尖商、汉奸的嘴脸。对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表现,真的应该擦亮领袖的眼睛,使领袖明白,共产党只有贴近人民,造福人民,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民族才会团结如钢!而那些私字当头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没有祖国和人民的概念,只有贪婪和虚伪,,他们只会以更大的私心蛀空共和国、蛀空共产党、蛀空人民的一切利益,几千万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旗帜会降落,社会主义祖国成为他们的乐园。这也许是比强烈地震更可怕的事情。
痛定思痛,大灾过后,要作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唐山地震后,可以说一片废墟,但一个新唐山很快地便崛起,让世界看到一个奇迹。那么,天府之国的汶川——十万平方公里地震之后的重建,能否让世界看到中国共产党新一代的领袖的魄力和风采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逝去的人安息吧,让活着的人、有理想者集合在党的光辉旗帜下,为实现一个富强的中华而不懈地奋斗!
相关文章
- 怀念毛泽东时代(五)----汶川大地震后的反思
- 《瞭望》:地震群测群防重新得到肯定
- 身上的伤口早已治愈,良知的伤口仍在流血
- 成都网友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周年座谈
- 点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
- 忽然之间,天昏地暗--“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 我所经历的两次地震
- 田文林:汶川地震对中华民族的三点启示
- 胡锦涛指挥抗震救灾—真本事,不做秀
- 中国震,震惊世界殊
- 李世辉:“地震不可预测论”错在哪里?
- 拿什么来总结这次抗击大地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