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外界评沙龙:钦佩和唾骂并存 曾被批是“屠夫”

火烧 2014-01-12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逝世,引发外界对其钦佩与唾骂的争议。其军事与政治生涯充满争议,被批为‘屠夫’,但也曾推动巴以和平协议。

\

  1月11日,已经昏迷近八年的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今日在特拉维夫一家医院逝世,享年85岁。图为2001年2月7日,沙龙在耶路撒冷哭墙的资料图。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外媒报道,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在当地时间11日去世,享年85岁。沙龙几十年的军事和政治领袖生涯使他成为以色列最强大的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也许与任何其他以色列领导人相比,人们对沙龙的钦佩和唾骂都是一样的。

  “唯一剩下的是沙龙。”——2005年,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形容沙龙是唯一一个能与巴勒斯坦人达成和平协议的以色列领导人。

  “一个英勇无比的人。一个出色的、历史性的领导人。”——2006年沙龙中风后,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评价说。

  “沙龙是第一个停止宣称以色列有权拥有所有巴勒斯坦领土的领导人。”——巴勒斯坦评论员加齐·萨迪谈以色列从加沙地带撤军。

  “总理的工作改变了他。不仅是思想意识上的,还有人格上的。他曾是一个好战好辩的人,突然间,他极大地克制住了自己,变得冷静。”——以色列鸽派的梅雷兹党党首萨里德。

  “这是一个耻辱。我绝对拒绝。”——沙龙在自传中,表达对委员会的愤怒。

  “不仅仅是萨布拉和夏提拉。他承认对阿拉伯人的罪行无处不在。他就是个屠夫。”——一名黎巴嫩男子在贝鲁特难民营屠杀事件中失去了家人。

  “那些不希望他成为军事统帅的人让他当上了国防部长,那些不愿意让他当国防部长的人却让他成为总理。”——沙龙的知己、记者丹说。

  “那里的人应该行动,应该奔跑,抓住更多的山丘,扩大他们的领土。在那里抓住的任何东西将是我们的,我们没抓住的东西就会成为别人的。”1998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呼吁,在与巴勒斯坦人达成永久领土协议前,犹太人定居者应该尽可能占领更多的土地。

  “如果在几个月内巴勒斯坦人依旧坚持对中东路线图持无视态度。以色列将撇开巴勒斯坦人,启动单方面的安全步骤。”——2003年12月18日,沙龙介绍巴以停火的计划,并放弃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区的定居点。

  “他留下了巨大的政治混乱。我不记得以色列历史上还曾上演过相同的场景。”——沙龙传记作者本兹曼,强烈抨击以色列单方撤出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部分犹太人定居点。

  “他是独一无二的人。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人像他。”——沙龙的盟友、变革党党首拉皮德。

  “他从来没想过会带来永久的和平,但他绝对在思考如何采取行动,以最后能获得和平。”——沙龙首席顾问佩尔曼。

相关文章

  • 直击巴以局势:犹太极端组织浮出水面
  • 巴以冲突伤亡惨重 以色列军方仍将长期作战
  • 以色列加大加沙地面进攻 奥巴马重申美国支持立场
  • 土耳其怒斥以色列进攻加沙系寻求“种族灭绝”
  • 加沙、穆斯林、爱国和光头党
  • 以色列地面部队大举进加沙 6.5万人直取哈马斯
  • 印度民众要求印政府中断与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关系
  • 染血的圣殿山与哈马斯的咆哮
  • 专访《虚构的犹太民族》作者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
  • 以总理:不会停止轰炸加沙 拒接受国际社会斡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