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人民日报领导集体西柏坡“寻根”

火烧 2013-09-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人民日报领导赴西柏坡和里庄旧址开展寻根教育,重温党报历史,传承群众路线,强化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化革命传统教育。

  8月17日,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总编辑杨振武率人民日报社领导班子成员和所属单位、部门负责同志40多人,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和《人民日报》创刊地里庄旧址参观学习。这是人民日报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里庄,是人民日报的发祥地。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中央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合并,在平山县里庄创办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日报》重新题写报头,一直沿用至今。新的《人民日报》代行中共中央机关报职能。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里庄也是一个英雄的村庄。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里庄沦陷。里庄人民英勇抗敌,八年抗战中,40人参加八路军,23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里庄率先进行了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时期,1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22人参加解放军,其中12人壮烈牺牲。

  1948年春,随着党中央进驻西柏坡,里庄人民热情地迎接了邓拓和张磐石率领的《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新闻队伍。两大报社约200人先后进驻里庄,村里一半以上的人家住进了报社人员和家属,村民们为报社人员腾出了了最好的房子,献出了几乎全部生活用具,而自己却几家合住在一起或投亲靠友。在炮火硝烟的战争环境下,里庄人民倾其所有,用鲜血和生命支持和保卫了报社。留下了许多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

  在里庄旧址,有一块刻有“为人民服务”的大木匾,这是1948年里庄一位小学教师,为感谢人民日报社对学校教育的大力支持而精心雕刻的。这块木匾在1949年人民日报迁往北京时遗留下来,被房东康余宣和儿子康贵起珍藏了63年,一家人视如珍宝。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故事,记载着人民日报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见证着党报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史诗。

  人民日报的领导和同志们,在旧址展室和文物前,仰慕驻足,受到一次深刻、生动的群众路线教育。被称为“寻根之旅”,大家思考着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党报的光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发扬光大。人民日报社已将里庄旧址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当年创刊时期的铅字版

  张研农、杨振武等参观人民日报创刊史展

  在里庄期间,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日报撰写了大量新闻稿,留下了“雄文退敌”的新闻传奇。

  1948年春毛主席为人民日报题写的报头

  张研农社长在留言薄题字

  总编辑杨振武在留言薄题字

  

  在人民日报第一任社长、总编辑张磐石旧居

 

 

  在邓拓旧居

  村民康余宣和康贵起父子珍藏了60多年的为人民服务木匾。2011年被旧址收藏。

  在为人民服务木匾前驻足交谈。

 

  在译电室旧址,当年的大铁锅仍完好无损

  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纪念碑前留影。

  8月12日人民日报新招录编辑记者在里庄旧址宣誓

  

 

 

  人民日报里庄旧址全貌

相关文章

  • 习近平赴西柏坡重提毛泽东“两个务必”
  • 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走近西柏坡的理论断想
  • 高天滚滚逆流急,红色之旅扬正气——乌有之乡发起西柏坡红色旅游暨张宏良石家庄讲座
  • “12·26”的怀念(一):毛主席主张商品经济吗?是谁头脑僵化
  • 《去看毛主席》(组诗)
  • 从更宽广的视野研究和坚持西柏坡精神
  • 苏铁山:“人民的利益高于天”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旧文)
  • 刘仰:西柏坡的畅想
  • 感悟西柏坡
  • 盘点2010年,祖国母亲我爱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