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马克思早就看到了这场经济危机

火烧 2009-06-23 00:00:00 国际纵横 1030
文章指出经济危机源于资本贪婪与财富分配不公,马克思早已预见危机本质。金融垄断与赌场资本主义加剧全球财富转移,揭示美国通过美元地位透支世界资源的现实。

马克思早就看到了这场经济危机

卢周来 

    我听一位经济学家说:他至今仍认为美国的金融危机有着一定偶然性,美国的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的确,在中国,关于金融危机产生于技术层面的观点及文献正充斥着被“主流学者们”垄断了的思想市场。
    同样是反思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有句话很经典:“我们不是因为历史的意外才走到这一步,是华尔街的贪婪与不负责任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这句话应该是触及到了人性,但立刻就有中国学者出来为华尔街辩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贪婪。”
    还得从“贪婪”说起。马克思当年对资本家贪婪成性的论述远比奥巴马说的经典。马克思认为,表面上看,贪婪的是资本家,但实际上,资本家只是“人格化的资本”。因此,资本家表现出的本性只是资本的本性。而资本的本性就是“为发财而发财”。马克思曾援引英国评论家邓宁的话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沃勒斯坦则把作为人格化资本的资本家对金钱的贪婪,比作“就像踏车上的白鼠,一直在快跑,为的是跑得更快”。
    马克思的逻辑是这样的:正是资本对利润永不知足的贪婪,推动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正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承认的:“资本社会的突出缺陷是它在收入和财富分配上的武断和不平等。”由于财富中的大部分被“资本家”所占有,劳动者的购买力相对于不断扩大的企业产能,实际上不断趋于下降。于是,生产出的东西卖不出去,资本周转中断,企业只能被迫闲置生产力,继而经济危机就发生了。
    好在19世纪的马克思眼光看得比这还要长远,更具历史性。因为他当时就预言,资本家阶层将从生产性领域退出,成为一个食利者阶层,而华尔街金融业的发展正好证实了这点。
    当金融已脱离它“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一目的,本身发展成为直接攫取利润的工具时,它除了寄生性与掠夺性之外就一无是处;金融资本家也就成了马克思所谓的“纯粹食利性资本家”。就连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总统也早警告说:“华尔街本质上是在重新分配财富,而不创造财富。”
    华尔街就这样进入了食利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英国著名政治经济学专家苏珊•斯特兰奇干脆将这种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称为“赌场资本主义”。操纵资本主义金融市场这个大赌场的人,是掌握着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美元发行权的美国。
    美国只要通过发外债、印钞票,尤其是人为地使美元贬值,导致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和美国债券大幅缩水,就可以实现全球财富向美国的转移。而赌场中的庄家与操盘手,正是华尔街那些银行家、资本家和专业经纪人。“每天,这个赌场中进行的游戏卷入资金之大简直无法想象。夜间,游戏在世界的另一边继续进行。在俯临世界所有人城市的高耸的办公大厦里,房间里满是一支接一支不停抽烟的年轻人,他们都在玩这些游戏。他们双眼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的价格不断闪烁变化。他们通过洲际电话或电子设备来玩这种游戏。他们就像赌场里的赌徒,紧盯着轮盘上咔嗒旋转的象牙球,决定把筹码放在红盘或黑盘、奇数或偶数盘里”。在这个大赌场中,尽管极少数普通居民偶尔也有小赢,但从总体上说,穷国以及普通大众照例都是牺牲者。
    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4.5%,却消耗全球30%的资源;美国国内债务和国际债务总和早已超过60万亿美元,为美国GDP的4倍。无疑,美国是在利用其美元地位透支全世界。而华尔街巨头们更是只需靠操纵他们自己发明的所谓金融衍生工具,就可以大发横财。
    因此,用纯粹技术层面来解释金融危机起因,就是忘记了最基本的因果律:“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
    (《环球视野》摘自《文化纵横》)

相关文章

  • 社科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
  • 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
  • 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
  • 不是金融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 美国次贷重创重临 或达730亿美元窟窿
  • 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
  • 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
  • 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
  • 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