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从昨天辽东到今天南海:有种恐惧叫大劫难逃

火烧 2010-08-1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电影《大劫难》讲述日本侵华历史,揭示日本长期潜伏东北、控制粮食产业的阴谋。故事以罗家命运为线索,展现汉奸与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挣扎,反思人性与国家危机。

从昨天辽东到今天南海:

有种恐惧叫大劫难逃

司马平邦

讲一个新电影的故事吧,昨天晚上看到的,电影名字是《大劫难》,一部会在8月20号上映的新电影,导演是《本命年》的摄影肖风,编剧程晓玲

故事真正的源头其实要延展到1917年,东北,一个叫川岛的日本人,来到辽宁鞍山附近,在一个叫西台的村子收购当地农户家的粮食,而且一收就是14年,因此,他和西台当地的大户,有前清皇族血统的罗家人成了好朋友,与掌家的罗家老大更称兄道弟,日子就这样和和平平地过了14年,14年之后,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占了西台,占了西台时,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收完,粮商川岛突然穿上日本军官的衣服翻脸不认人,带着一群日本兵进了西台村,剁下了罗老大的手指、手掌和右臂,逼他缴更多的粮食,因为,这么多年,川岛一直收购老罗家的粮食,太知道他家有多少粮食了,太知道这个村子的农民能种多少粮食,这个长期潜伏在东北的日本人已经把东北了解得一清二楚。

用他的话讲:我们日本人的智慧是你们中国人望尘莫及的。

川岛带着荷枪实弹的日本开拓团,霸占了他们觊觎已久的肥沃土地,杀掉了敢于反抗但又不知如何反抗的西台村农民。

罗老大被剁去右臂之后不得已当了汉奷,罗家二姑娘,一个有血性但更没智慧的浪不丢儿娘们儿,误打误撞地跟着一群江湖好汉上了山,最后也被日本人(是拿着枪的日本农民,开拓团,不是正经的日本军队)干掉,炸得肢分体裂――后来,罗家的仇是由罗老大从小当儿子养大的女儿小子报的,小子从1932年6岁起就跟着纪老三上山打日本,渐渐长成大姑娘,一直熬到1945年日本投降,所有的人都死了,只剩下小子。

看《大劫难》,这不敢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残忍,让我觉得脖子后边冒凉气,还一股一股的。

那个在中国14年收购粮食的日本粮商,川岛,会让我想到现在那些正在试图控制中国粮食产业的跨国托拉斯(这不,粮价又在猛涨),想到前阵子沸沸腾腾的转基因作物风波,甚至想到我认识的那些在中国生活工作的日本人,“中国通”,他们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了解好像真的比我们中国人自己更清楚,而且中国人也一直欣赏他们的这种“清楚”,但九一八一来,可能就是这这些人会摇身一变,成了皇军统治中国的得力干将,拿出他们的武士刀,使出他们的武士道,因为之前,在中国做粮商或做别的事的时候,他们还有一重不可示人的身份,间谍。

《大劫难》讲的是一个日本侵华和大屠杀的故事,但深刻之处在于,它告诉你日本侵华的能力来自这个国家、政府的多年精心计划和良苦准备,它更告诉你,“汉奷”这两个字的来历和那么多中国人是如何当汉奷的,虽然电影里当了汉奷的罗老大做了很多坏事,但他并不是我最恨的,我更恨的是那些在日本人把刺刀端上他们饭桌的时候,还有无数的中国人愚蠢得不相信这些日本人会杀人、抢地,像那个时时犯葛的罗家二姑娘――二姑娘是一人忒典型的中国人,个性上给一个字形容就够了,彪,这其实是我地大物博的中国土地上无数中国人的写照,没见识,且窝里横,她让我想到现在动不动就高谈普世价值,动不动就普照人性光辉的那些中国人,他们能做是只是自说自话,这样的自说自话,平时听来倒挺耳顺,可一旦九一八变天,这些人就从二姑娘变成了2B娘们儿。

如,现在,在黄海、东海、南海,美国人的炮舰在中国的家门口进进出出来来回回,他们会进来吗?他们会进来吗?《大劫难》里给出的回答是“早知道他们会进中国当初拚死也把他们轰出去”,这样的回答真是愚蠢到极致,但这种回答在 中国真是亘古永恒的真理。

1年前,我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做了一期关于南海危机的节目上http://blog.ifeng.com/article/2996917.html),遇到几个二姑娘这样的中国人,还是年轻人,1年前的话还没落地,今天我看到消息说美国将在南海与越南搞联合军演,一种不祥袭上心头,中国或者在去年那个时候,在我们还为南海危机纠结的时候,可能已经实质上失去了南海――当美国终于被绞入中越对于南海诸岛争夺的时候,中国还有把握收回吗?

电影《大劫难》的故事发生在八九十年前,但电影里那帮愚蠢、怯懦、2B的中国人却一直活到现在,所以,历史想重复《大劫难》事件,其实一点儿也不难。

现在,不是照样有中国人仍然做着天下太平的白日梦吗?不是照样有中国人只知道对家里人撒泼发癫,《大劫难》却告诉他们,总有你们哭的那一天的。

和《大劫难》相比,陆川的《南京!南京!》,虽然花了那么多钱,也赚了那么多钱,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的电影讲述的是所谓屠杀中国人的日本鬼子的人性,甚至让人觉得――那个川岛没有死,甚至,《南京!南京!》就是川岛或他的接班人们拍的,这部电影的作为,正像1917年到1931年14年间日本粮商川岛某一年拎着小礼物到罗老大家收购余粮时讲的一番话:

大哥,你种粮,我收粮,我们都是一家人。

我去!

《大劫难》里有几个镜头,在公映后会被删剪掉(我很荣幸看到未删剪版),如其中一个是川岛为了让罗老大就范,一根一根剁他的手指、手掌和手臂,中国的电影审查部门认为这段镜头太血腥,儿童不宜,我不明白的是,当是之时,日本人对中国老百姓做的事比这些要残忍得多,而且在此之前,早已有比这个镜头更惨烈的画面,如《拉贝日记》里堆积如山的南京老百姓的人头、《南京!南京!》里的拉尸车,20年前我在《黑太阳七三一》里还看过无数的中国人断肢被塞进七三一部队的焚尸炉。

难道,电影审查机关,也被川岛先生控制了?

如《大劫难》这样不渲染故事,不点缀戏剧性的抗日电影,让我看到更多的是“真实”两个字,但我们现在的电影审查只知刻意阉割画面上的残酷和残忍(何况这些当年都是切切实实发生的),而不觉中大大削弱了历史的真实。

《大劫难》的真实感,让我觉出彻骨的恐惧,这恐惧绝不是来自有些残忍的画面,而是我的意识和意志被电影引发出恐惧,那种,哪一天,你打开家门,平时对你乐呵呵的国际友人,忽然执着刺刀、枪炮对着你问,粮食在哪里?八路在哪里?花姑娘在哪里?

另:《日本新华侨报》8月4日刊文说,日本新任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赴任履新时公开表示:为了中日两国国民的和平和生活稳定,“希望秉承爱国亲华的精神开始工作”。我建议制片方在首映时可以邀请这位日本大使带着他的同事们一起来分享这部《大劫难》,倒要看看他们肯不肯来。

相关文章

  • 马耀邦:深度剖析美中关系的现实--美中峰会是谁的胜利
  • 大道国学:地球将是谁的私家庄园
  • 让导弹飞(2)——东亚货币的战国时代(一)
  •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 美国在东亚向谁挥舞“大棒”
  • 苏杜:中国醉了——“没有人能包围中国”像煞醉话
  • 文锋:“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从毛主席光辉实践能学到什么
  • 美国挑动东亚战火的阴谋与结局
  • “货币战争”会在东亚重演吗?—不能小觑“朝韩热战”影响中国
  • 萧规曹随、一贯政策与应有之义--切莫混淆美中关系的敌对本质
  • 忠言:各方东亚博弈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 美国,快了?带路, 快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