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随便评评宇太先生的《随便聊聊吸收文化问题》

火烧 2010-08-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针对宇太先生关于吸收文化问题的观点进行批评,指出其对孔孟之道的肯定缺乏深度,未体现继承与发展,同时批评其对鲁迅批判孔孟之道的忽视,强调文化批判的重要性。

随便评评宇太先生的《随便聊聊吸收文化问题》

   

看了宇太先生《随便聊聊吸收文化问题》的帖文,对文中的一些观点不能苟同。据说宇太先生还有一些学生,便觉得这些观点可能会误人子弟,于是便草成此文以正视听。既然宇太先生是“随便聊聊”,笔者也就“随便评评”了。

   

宇太先生说“我对孔子向来好感大于恶感”,可见其对孔子的评价基本是肯定的。不仅如此,宇太先生对孔孟之道也是基本肯定的,因为他在帖文中声称“老式孔孟之道,但都不和于今天的新式的被宇太改造过的孔孟之道”。看来,宇太先生是要继承和发展孔孟之道了。然而,看了帖文之后,却如何也看不出什么“继承和发展”,无非是重弹孔夫子的老调而已,而且还掺杂了一些私货。

   

宇太先生声称学习鲁迅研究鲁迅,殊不知鲁迅对孔孟之道及尊孔派的批判,是他一生战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挥戈战斗的三十多年中,写下的批孔文章近百篇。这些文章,深刻地揭露了孔孟之道的反动性和虚伪性,揭露了历代反动派特别是从袁世凯到蒋介石所有汉奸卖国贼及其主子帝国主义者尊孔的险恶居心和反动本质,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给予孔孟之道和尊孔反动派以彻底的批判和有力的打击。

   

鲁迅先生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注1)鲁迅还指出,“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注2)一九二七年,鲁迅在怒斥蒋介石尊孔复礼时说,“现在中国顽固派的复古,把孔夫子礼教都拉出来了……就是反动、倒退。”(注3)鲁迅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针对反动派尊孔就是反动、倒退这一政治上的要害,以一击致敌于死命。鲁迅写的文言文批孔反儒小说《怀旧》,侧重批判的就是孔孟之徒秃先生仇视革命的态度。“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写了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杂文《随想录》《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向鼓吹孔孟之道的帝国主义者、封建复古主义者,向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道德”“旧文化”,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正是在这一伟大斗争中,鲁迅成了文化革命的英勇旗手和主将。对于这些,学习鲁迅研究鲁迅的宇太先生是应该知道的。如果宇太先生知道这些对孔孟之道采取基本肯定的态度,那么便不能不令人怀疑宇太先生究竟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如果宇太先生不知道这些而对孔孟之道采取基本肯定的态度,那么给人的结论只能是浅薄。

   

就拿宇太先生赞同的“学而优则仕”来说吧。对于“学而优则仕”,宇太先生认为:“这意思很明确,就是学好了就要当官,学不好就不要当官,主张好人当官、能人当官。你学好了吗?你学好了就可以当官嘛,好人当官才能让社会变好嘛,能人当官才能有效治理国家嘛,有啥不对的?”

   

孔子是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一切都是从复辟没落的奴隶制出发,为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着想,他把西周的奴隶制理想化,合法化,神圣化。由于孔子那一套是一个完整的奴隶主阶级的反动思想体系,所以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略加修补、改造,便用来为本阶级服务。孔子所说的“学而优则仕”,其中的“学”是殷周时代用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的“诗、书、礼、乐”,即所谓“先王之道”、“圣人之言”,其目的就是恢复奴隶制,完全是复古倒退。“学而优则仕”,即“学好了‘诗、书、礼、乐’再当官”,所说的“官”就是奴隶主贵族豢养的鹰犬。

   

孔子不仅鼓吹“学而优则仕”,而且一生都在想着做官,《论语》中所说的“人知”“人不知”就是表示没有人推荐做官的意思,在孔子看来只有做了官才能实现其复辟奴隶制的理想。然而,孔子一生“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注3)到处碰壁。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鼓吹“学而优则仕”,培养出来的“官”是地主阶级的鹰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继续鼓吹“学而优则仕”,培养出来的“官”是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鹰犬。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不铲除等级制,不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其结果也要导致“官”与“民”对立。毛泽东正是清醒地意识到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说“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所以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根据巴黎公社的原则,无产阶级的“官”只能是人民的“公仆”,而不应享有任何特权。

   

宇太先生说什么“好人当官才能让社会变好”,这种说法完全缺乏历史的阶级的分析。对于什么是“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自然有不同的判断。在奴隶社会,那些竭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和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官”,就是奴隶主阶级认为的“好官”。在封建社会,那些竭力维护地主阶级统治和地主阶级利益的“官”,就是地主阶级认为的“好官”。在资本主义社会,那些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官”,就是资产阶级认为的“好官”。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根据巴黎公社的原则,广大人民群众是不需要“官”的,他们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既然是公仆,人民当然有权选举和罢免。

   

至于宇太先生说的什么“能人当官才能有效治理国家”,则是“精英治国”的翻版,完全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不值一驳。

   

宇太先生说“中国最大的两个教育家,孔子和毛泽东”。说孔子是教育家似还可以,因为他毕竟是儒教的始祖。但将孔子与毛泽东相提并论不妥,毛泽东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孔子则是鼓吹复辟倒退的“秕糠”。

   

宇太先生说“在社会做人,要不要讲‘仁义礼智信’?当然要。”继而又讲到“但这只是个做人的大原则,是不是跟谁都讲‘仁义礼智信’?当然也需要区别对待,你跟奸商讲‘仁义礼智信’,赔死你。你跟黑社会老大讲‘仁义礼智信’,会越讲越黑。所以,要想讲究‘仁义礼智信’,就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对象,就得先行‘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他们都基本上和于老式孔孟之道,但都不和于今天的新式的被宇太改造过的孔孟之道。”

   

好一个“新式的被宇太改造过的孔孟之道”!讲“仁义礼智信”要区别对待,也许这便是宇太先生对孔孟之道的继承与发展了。

   

对于“仁义礼智信”的字义,笔者不去解释,网友可以百度查看。一部颇具权威的书《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样说,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育,会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并且将此书作为大中学生品德课的辅助教材和课外读物。宇太先生重复别人的话说,“仁义礼智信”这个“三纲五常”中的“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毛泽东曾经说过,“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进了历史博物馆的东西了……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注5)建国后,孔孟之道这个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包括“三纲五常”)连同旧的社会制度,一同进了历史博物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对全国人民始终进行着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一直维系着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时期,还重点开展了对孔子反动思想的批判。批孔,就是揭露尊孔派妄图把历史拉向倒退的丑恶嘴脸,进而达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

   

历代封建王朝都竭力鼓吹“仁义礼智信”,因为这便是统治者倡导的伦理道德,当然也是封建社会的“美德”。在统治者看来,一切造反的“暴民”都是“不仁不义”之徒,“不仁不义”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礼智信”可言了。他们鼓吹“仁义礼智信”的目的,就是将劳动人民的思想禁锢在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之内,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然而,“仁义礼智信”毕竟阻止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仁义礼智信”成形于宋代,终被元所灭。明代依然是“三纲五常”,亦被清所灭。清亦如此。蒋家王朝的蒋大总统也是讲究“仁义礼智信”的,却被“造反有理”的毛泽东赶到海岛上去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尽管将“仁义礼智信”喊得震天价响,不过是愚民罢了;对于造反的“暴民”是绝不讲什么“仁义”的,多是清剿屠杀。当年,有多少共产党人不是死于蒋介石的屠刀之下?!

   

宇太先生说“毛主席说了,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不能那样文质彬彬,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可孔子讲的“礼”,恰好属于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那一套,于是有些傻帽左派小文化人就又出来搞立场坚定了,支持毛泽东,打倒孔夫子,他们总是激进的很,总是非对即错,总是简单对立,总是旗帜鲜明。”

   

宇太先生错了。毛主席所说的“文质彬彬”和“温良恭俭让”,是针对“革命是暴动”而言。将“文质彬彬”和“温良恭俭让”引申出去,恰恰脱离了“革命是暴动”这个特定的概念。对于“支持毛泽东,打倒孔夫子”一说, “左派小文化人” 当然要“激进的很”,当然要“非对即错”,当然要“简单对立”,当然要“旗帜鲜明”, 在“支持毛泽东,打倒孔夫子”这个问题上,绝没有调和的余地。

   

说什么“傻帽左派小文化人”,宇太先生真是清高得很。既然有“傻帽左派小文化人”,那么与之相对的便是“精明右派大文化人”了。请问宇太先生,您又是什么“文化人”呢?

   

对于革命,恩格斯有过一句“激进”而形象的的论述:“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注6)

   

宇太先生说“是人民打倒了毛泽东”,还说什么“打倒毛泽东,人民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记得宇太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说自己“天生就是毛泽东的学生”。姑且不说这句话有多么可笑,既然宇太先生天生就是毛泽东的学生,注定要站在毛泽东一边了,注定不会参与到人民中间去“打倒毛泽东”了,一定是凌驾于人民之上或脱离于人民之外了;“人民皆醉我独醒”,多么自命不凡的宇太先生!

   

毛泽东从来没有将自己凌驾与人民之上,而是始终将自己融于人民之中。

   

宇太先生说“人民打倒了毛泽东”,这句为了赚网友眼球的话不仅经不起推敲,也不符合历史的实际。首先,人民,这里所说的人民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是热爱毛泽东的,他们不会打倒毛泽东,他们要打倒的只能是一切反动派。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同时也是全中国人民利益即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代表;他本身就是人民的一员。说“人民打倒了毛泽东”,便将毛泽东与人民对立起来,这不仅在逻辑上说不通,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当然,人民是个历史的概念。如果抛开历史,便模糊了“人民”的概念。如今,那些资本家不也属于“人民”嘛。当年,那些走资派只要不是“死不改悔”也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嘛,他们也还是属于“人民”嘛。

   

从宇太先生所谓的“客观”上来说,毛泽东也没有被打倒。时至今日,那些想要打倒毛泽东的人们依然是不敢公开喊出要打倒毛泽东的口号的,还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尽管他们做的是另外一套。当然,在有些人看来毛泽东的路线被改变之后便以为毛泽东被打倒了。可是,毛泽东是打不倒的,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打不倒的,――真理是永远打不倒的!

   

今天,毛泽东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掌握,他们正在沿着毛泽东指引的路线前进。“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的车轮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注7)

   

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送给宇太先生,权作本文的结尾,“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注1)(注2)(注3)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注4)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

(注5)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注6)恩格斯:《论权威》

(注7)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