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拆天拆地 人往哪儿搁

火烧 2012-12-1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南京某街道拆迁办悬挂‘拆天拆地’对联引发争议,被指缺乏文化与人文关怀,反映现代社会在发展中的文化缺失与管理问题,呼吁重视文化与制度约束。

  “拆天拆地拆天地,安民安心安民心。”这副霸气十足的对联高悬于南京市某街道拆迁办门口,被网友们戏称为“南京最牛的一副拆迁对联”。(据《现代快报》报道)

  虽然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此对联目的是鼓励拆迁办职员努力工作,而非权力的宣扬,但读罢还是令人颇感心里不舒服。

  既然是内部激励,为什么不内部摆放,而是要挂出来给大家看?如此没文采、没规矩、没底蕴的粗糙话语,怎么就好意思往外摆?如果不是权力的催眠作用,怎么会连起码的分寸感都已失去?

  其实,这样的偏执带有普遍性,是现代社会的“成长的烦恼”。人类自工业革命后,获得了比此前几千年加起来还要多得多的生产力,在过去,皇帝建造一座大型宫殿,此生未必能等到竣工,只能由下一代享受,可在今天,城市每隔5-10年就会发生一番剧变。当代普通人享受到的便利,甚至已超过了昔日尊贵的君王。

  然而,如果没有一种力量加以约束的话,由此带来的自我膨胀就很可能将我们带入人性的深渊。现代人过分相信技术,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把一切都打上“有用”和“没用”,心中全无敬畏,当这种浮躁情绪与管理缺失合流时,自然就会形成一种狂妄,甚至将“拆天拆地”看成是勇敢、负责和努力工作。

  如果天地都拆了,人往哪儿搁?我们难道不能与天地和谐共存吗?如此行为没有边界,最终伤害的难道不是我们自己?

  约束人性,制度之外,一是靠传统,二是靠文化。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后两者恰恰是受伤害最多的“公地”,先是被误会为妨碍现代化的腐朽力量,后是被商业大潮所冲击。这就是为什么,太多领导喜欢卖弄半通不通的文字,为了抒发所谓的豪情,毫不顾虑他人的感受,就丧失了起码的人文关怀。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古往今来,一切文明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以人为根本,以人为诉求,放弃这一根本立场,只顾空洞的宏大叙事,得到的只能是被唾弃和被鄙夷。

  今天的中国已迈过发展的起步阶段,“文化强国”是我们未来的方向,在此背景下,类似没文化的对联还是拿下为好。

相关文章

  • “普世价值”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推行途径
  • 西方对华文化渗透新路径
  • 侠:一种文化人格的历史流变
  • 从《东方学》看“东方不是东方”
  • 从后殖民的视角看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冲击
  • 文化自性与文化自觉
  • 江涌:美国制造的无数谎言
  • 李克勤:毛泽东铁路文化进联合国
  • 祝东力:应该怎样理解日本?
  • 边芹:被策划的中国文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