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赵启正:中国韬光养晦非一时之计 应长期坚持 转帖者按:赵启正:中国韬光养晦非一时之计 应长期坚持

火烧 2011-03-0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赵启正强调中国韬光养晦政策非一时之计,应长期坚持,体现谦虚态度与国际友好往来,反对傲慢与吹牛,符合中国传统。

转帖者按:

看了这则新闻,我的心里就像是吃进了一只苍蝇。中国开两会,多么热闹、多么喜庆的事情,结果就有丧门星冒出来说丧气话,让人恶心得要吐!这简直跟在别人的寿诞上奏哀乐一样——欠揍!

赵启正:中国韬光养晦非一时之计 应长期坚持

2011-03-05 18:05:17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19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全国政协委员赵启正谈中国外交韬光养晦的政策是否会发生改变时谈到,有人老把韬光养晦和勾践,吴越的故事联系起来,误会成了“君子报酬十年不晚”,称韬光养晦是保持一种谦虚态度,与外国人友好往来。不韬光养晦就是张扬、就是吹牛、就是傲慢,这不是中国的传统。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记者会3月5日16时30分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主题是“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全国政协委员赵启正、陈昊苏、韩方明、葛剑雄、黄友义、袁明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香港卫视记者]刚才赵委员和陈委员反复都提到了中国的GDP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第二,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个主要动力,中国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我想请问赵委员,中国外交这种韬光养晦的政策是不是也会发生改变?谢谢。

[赵启正]中国的韬光养晦不是一时之计,也是中国人的品质的表现。有人老把韬光养晦和勾践,吴越的故事联系起来,这是两个出处。《公共外交季刊》上期对这个做了考核,这是两个故事,但是被我们误会了。君子报酬十年不晚还了得,不是这个意思,是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与外国人友好往来。不韬光养晦就是张扬、就是吹牛、就是傲慢,这不是中国的传统。

中国的传统恰恰是内向的,“君子欲归于言,隐于行”,不大好说,所以请香港的这位记者记住,我们不是权宜之计,韬光养晦,应该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反对有些国家老对我们指手划脚,我们自己也那么做吗?我们反对不喜欢那些国家傲慢,我们也去傲慢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人家怎样对待你,你要那样对待人家才行。

责任编辑:NN049(本文来源:新华网 )netease

相关文章

  • 美联储的扭曲操作是指鹿为马式的宽松
  • 李炳炎:建立社会主义分享经济机制化解中国经济的“滞胀”风险
  • 毛时代载人航天被下马的真相--读《曙光号全解密》的杂感(修改稿)
  • 时殷弘先生和林治波先生的言路哪个更应‘当广不当狭’
  • 发改委内外有别 惹民怨引火烧身—2011-4-21至22日东方互动报道和评论一束
  • 卢麒元:毒馒头与粮食危机
  • 毛主席立啥大义凛然斩头誓?
  • 王二路:“七一”三想
  • 刘仰:被美化的程序正义
  • 黄尔文:文字严谨的口号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再致白阳:关于“救党保国”口号的讨论
  • 地藏王菩萨:亡党移民,是汉奸国贼的天堂还是坟场?
  • 郎咸平:谁在制造经济恐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