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评<黄金为何日益闪光>——兼论通货膨胀

火烧 2009-11-15 00:00:00 思潮碰撞 1030
文章评析《黄金为何日益闪亮》,探讨黄金作为货币与纸币符号的区别,分析通货膨胀背景下黄金价值上升现象,强调货币本质与货币符号的差异,揭示纸币贬值与黄金稳定性的关系。

评《黄金为何日益闪亮》  

——兼论通货膨胀  

迎春  

《参考消息》 2009年11月12日 在《世界经济》版,转载了美国《洛衫矶时报》的一篇《黄金为何日益闪亮》的文章,使我感到惊奇:他们竟然不知道黄金才是货币,而美钞、欧元、日元等是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是“由国家发行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政治经济学词典》上册第399页许涤新主编)在大量发行纸币的条件下,真正的货币——黄金“闪光”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对“黄金闪亮”感到惊奇,说明这些人不懂得货币与货币符号的区别,不懂得作为货币的黄金与作为货币符号的美元、欧元、日元等纸币的区别。  

如果说写报道的记者不懂得货币与货币符号之间的区别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西方的经济学家也不懂得两者的区别,则说明这些经济学家连经济学的基本知识都不具备。  

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A.萨谬尔森在他们的《经济学》一书中说:“货币是什么?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支付食品、电影、汽车、学费的手段。”“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交换媒介,是我们实际上借以买卖一切的媒介。”(《经济学》第12版第95、437、43页)这种所谓的经济理论,只描述了现象,根本就没有说明货币的本质,不是科学的理论。这种描述经济现象的方法,是西方经济学家的通病。所以,他们始终搞不清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不懂得货币与货币符号、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与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的区别?  

马克思早就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详细地论证了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与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之间的区别。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与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虽然都起作交换媒介的作用,但是,黄金白银本身有价值,所以是货币,而纸币没有价值,因此不是货币,而只是货币符号。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论断的科学性:国民党统治的后期,法币、金元卷、银元卷等纸币大量发行,纸币疯狂贬值,物价急剧上涨,而“袁大头”(银元的一种)显示出了货币的本质,保持了稳定的币值;再看看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随着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商品交换的扩大,越过国界,美元逐渐充当了世界货币的角色,在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35美元等于 1盎司 黄金的固定比率,说明美元只是黄金的货币符号;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元危机愈来愈深刻,这种美元与黄金联系的固定汇率制终于崩溃。目前, 1盎司 黄金的价格已经达到1100美元左右。可见,纸币,不管是美元、欧元还是日元都不过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正因为他们不懂作为货币的黄金与纸币之间的关系,才会惊呼“黄金为何日益闪亮”!  

我们区分作为货币的黄金与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说一些理论知识,而是要说明当今世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货膨胀。  

什么是通货膨胀?萨谬尔森的回答是“--------面包、汽油、汽车的价格上升,工资、土地价格、资本物品的租金上升——的时候出现通货膨胀。”(《经济学》第12版第366页)西方的经济学家大多数都和萨谬尔森一样,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混为一谈,如美国的格林沃尔德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说:“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英国的戴维.皮尔斯主编的《现代经济学词典》也说: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转引自刘日新著《中国通货膨胀论文集》第38页)其实,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物价上涨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是由生产黄金(或白银)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黄金(或白银)的价值下降造成的,这和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物价上涨的性质不同。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当它的价值下降,一般商品的价值就上升,表现为物价上涨,但不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流通领域的金属货币过多,货币就会自动退出;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政府大量发行纸币,超出流通的需要量,物价上涨、纸币贬值才是通货膨胀。可见,把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直接等同,说成一回事,显然是错误的,同时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浅薄。  

通货膨胀的根源何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流通数量,否则纸币就要贬值,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政治经济学词典》上册第616页)所以说通货膨胀是货币的问题,而且是纸币特有的问题。但是,西方经济学家根本就不懂货币与纸币之间的区别,当然也不可能懂得通货膨胀的根源。他们认为是通货膨胀是需求与供给的问题,因此,把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等。总之,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根本不可能有科学的经济学知识,这是由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的。奇怪的是我国的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也跟着西方经济学家屁股后面跑,把货币与纸币混为一谈,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仍在一边,狂热地吹捧西方经济学,宣传为避免经济危机,“出重拳”、“组合拳”,大量发行纸币,投资几万亿搞基本建设和“拉动内需”,实际是为我国下一次的通货膨胀或者是“滞涨”创造条件。  

相关文章

  • 成都学者:银根会放松吗?
  • 王小刚:中国经济已面临“滞胀"风险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
  • 混乱的经济学名词之通货膨胀
  • 中国的通货膨胀已攀升至高位,应该采取渐进式举措加以调控
  • 梅新育:中国物价上涨罪不在"猪" 美联储才是祸首
  • 吕永岩:对美巨额利益输送必须严查、追究!
  • 通胀“魅影”下的规避与应对 ——“通胀治策”论坛精要
  • 从猪价轮回看生猪产业的沦陷
  • 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
  • 梅新育:境外上市受阻有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
  • 通货膨胀的真相:美联储放水与大象挤入澡盆
  • 竖琴螺对通货膨胀的独特看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