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公开举报住建部部长的渎职行为

火烧 2010-04-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7
文章揭露住建部对开发商操控房源、抬高房价的失职行为,质疑其多年不作为,呼吁加强监管,维护市场公正。

据媒体报道: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等性质的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并严格按照预售方案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看到这一消息,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开发商利用不对称优势制造虚假信息,操控买卖,抬高房价,这一切破坏市场公正的行为,都并不是没有人管的,而这个管理部门就是住建部。但令人疑惑的是:开发商的此等行为早已持续多年,而绝非如通知所说的只是“近期”,那么,在此通知发出之前,住建部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一直都对开发商的违法违规行为不闻不问,让人还以为开发商的上述行径都是合理正当的,他们想干嘛就可以干嘛呢?  

   

信息公开透明,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准则。开发商隐瞒和操控房源信息的行为,正是践踏了这一基本准则。这种践踏,使买卖双方处于完全不对等的地位,开发商可以人为制造紧张,抬高房价,牟取暴利,而消费者利益则严重受损。在此过程中,正是由于管理部门的不问不闻,使消费者求告无门,才不得不视不公正为理所当然,不得不忍受开发商的摆布,接受开发商的盘剥。管理部门的失职,是开发商成功操控交易的必要条件,也是房价能够一直飙升至今的重要原因。没有管理部门的这种默契“配合”,开发商本事再大,也不能独力撑天。  

   

在此之前,由于管理部门一直“缺位”,不出面,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应该找谁。现在,住建部自己跳出来了,俨然一觉醒来,才发现市场紊乱如此。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你住建部既有此权、此责,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没看见你出来承担责任?既没有在事情发生不久后既出面制止,也没有在几年前高喊“遏制高房价”时出台明确政策,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今天才真正出手?你在拖延什么,又在维护什么?纵或你住建部的官员可以内部购买低价房,无须像一般老百姓一样排对、拿号、买高价房,对开发商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行为不敏感,具有后知后觉性,但这么多年了,消费者的愤怒难道你们就完全没有听到吗?  

   

房贷的比例可以达到多少,个人可以购几套房,这些都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的问题,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机调整。但开发商隐瞒和操控房源信息则与此不同,这是破坏市场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在任何形势下都不能容许的。在房贷比例、购房套数上的不当安排,只是失策;而对开发商市场操纵行为的疏于管理,则是渎职,是纵容犯罪,纵容犯罪等同于犯罪。  

   

中国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政府机构的设置如叠床架屋,官员的权力比谁都大,但往往就是不管事,不负起责任来。或者说,他们想管的时候才管,不想管的时候可以不管,甚至可能公众都不知道有它的存在。只有硬性的权力,没有硬性的责任。结果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争着管,对自己无利的事情无人管,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还不许别人管。只有当上级来压力时,才改弦易辙;对下面的民意沸腾,置若罔闻。能不能让消耗了巨大国民财富,掌握了惊人权力的官僚机构为公众的利益负起应有之责,到今天已成为关系全社会前进还是后退、上升还是沉沦的根本问题,更是关系到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权稳定的根本问题。  

   

要改变这一切,可以从治理房价开始。高房价成为巨大毒瘤,并且困惑全社会如此之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管理部门难辞其咎。没有它们的失职乃至推波助澜,问题绝不可能积蓄如此之大之久。当此重拳治理高房价之时,绝不应该拳头所向只治民、治商,而放过官。苟如此,不但民心不服,而且土壤仍在,问题随时可能以新的形式卷土重来。  

   

为此,特建议高调严究住建部部长的渎职责任,以此为万官垂范,令亿民心服。房价高涨不是住建部的责任,但对开发商破坏市场公正不闻不问则是住建部的难辞之咎。这也算是一份公开的举报吧。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