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胡乔木与毛泽东合写了1949年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吗?

火烧 2017-03-17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探讨胡乔木是否与毛泽东合写1949年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引用胡乔木女儿证言与专家观点,澄清历史事实,驳斥谣言。

  胡乔木与毛泽东合写了1949年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吗?

  杜建生  

  胡乔木从1941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政治秘书长达25年之久,文革后他高居政治局委员。在他身后,围绕他与毛泽东产生了许多谣言,如一度甚嚣尘上的毛泽东选集他人代笔说。言外之意即胡乔木捉刀(毛选4卷共收录158篇文章,其中仅55篇是胡乔木到毛泽东身边之前产生的);更有甚者,将1945年就轰动山城重庆、引起国民党全力围攻却无可奈何、无法出其右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说成是胡乔木所写。但是,历史是不容篡改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编委会成员、毛泽东手稿保管者、毛泽东手迹研究专家齐得平以亲身所见的铁的事实宣告了毛泽东对自己著作的无可辩驳的独著作者地位。胡乔木之女胡木英也发言以正视听,称其父亲没有替毛泽东写“沁园春·雪”,相反,却告知一个事实,即毛泽东是其父亲的诗词老师。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些人受其阴暗心理支配,总是千方百计地诋毁、贬低毛泽东。最近(2017年1月1日),“胡乔木与毛泽东合写元旦献词”一文就堂而皇之的登上了扬子晚报。所谓合写元旦献词,是指胡乔木与毛泽东合写1949年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众所周知,“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它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这样一篇指明方向、宣誓中国共产党人决心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文献,真的是胡乔木与毛泽东合写的吗?为什么胡乔木自己都没有承认的事情,却有好事者来披露呢?

  一、胡乔木有能力与毛泽东合写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吗?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迅猛发展,人民解放军通过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军队大部分主力兵团,解放了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日可待。这时,国民党政府风雨飘摇,呈现出朝不保夕的末日状态。蒋介石为了挽救危局,一再邀请国外势力调停中国内战,遭到有关国家拒绝;国民党内部的桂系集团乘机要求打出“和谈”旗号,威逼蒋介石下野。一些中间派人士为假象所迷惑,劝说共产党“立即停下来”,希望中国革命就此止步。一些国际朋友也担忧中国革命继续发展可能会引起美国的干涉。为了向全国全世界庄严表明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心,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分析中国面临的形势,展望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景,指出中国各个阶层应当采取的态度,表明坚决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绝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废。由此,“将革命进行到底”成为革命人民和军队继续斗争的行动口号。革命胜利后,它又成了不少革命家矢志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不息的座右铭。“将革命进行到底”高屋建瓴阐述中国政治形势,科学指导中国革命发展前途,指引中国人民迎来新中国诞生。新华社新年献词发表9个月后,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国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

  至1948年底,胡乔木到毛泽东身边担任政治秘书已经8年。从1941年2月直至七大召开期间,胡乔木主要工作是为毛泽东收集整理六大以来的党的文献,并加以汇编成“六大以来”,作为全党整风的重要文件。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胡乔木阅读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文献,在掌握毛泽东思想和起草中央文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年夏,毛泽东在南巡中回答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胡乔木是什么样的人”时说:“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别人搞了几个月,没有搞出头绪,他一写,就写出来了。”对已有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提取精华供领导参考决策,帮助起草文件,正是一个合格秘书的基本素质。从这一点上来说,胡乔木的秘书工作是得到毛泽东认可的。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胡乔木除了起草中央文件,还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恰如其分地扮演了秘书角色。其后在转战陕北、大决战期间,胡乔木正常履行了秘书职责,也未见有何重要著述。从胡乔木文集中发现至1949年底他的90多篇著述都是为解放日报、新华社撰写的社论、评论,胡乔木后来说,他在40-50年代所写的绝大部分评论,都是经过毛主席修改过的。在他的文章出彩段落中常常能够看出浓厚的毛泽东修改痕迹。对其当时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事件,在其回忆中有一个客观的说明:毛泽东要他在建党28周年时写一篇纪念社论,并且用胡乔木名字发表。足见毛泽东对其的信任和厚望。然而“稿子写出以后,结果没有用。毛主席自己写了纪念七一的文章,这就是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1]。说明当时胡乔木的认识水平还没有跟得上毛泽东的思想节奏。《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紧密地结合中国的实际,根据中国革命的情况和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的学说,奠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是讨论新中国的重大问题、制定共同纲领、建立新政权的指导思想,同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1949年6月的胡乔木是怎么也不可能达到这个认识高度的。不要说胡乔木,其他中共领导人又有谁有这个认识和理论阐述功底?由此可见,在此半年前的1948年底,胡乔木更加没有可能、也没有水平在事关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历史性时刻,发表能够达到“与毛泽东合写”这么个高度的论述了。历史上,革命半途而废并不鲜见,辛亥革命时南北和议便是典型。1948年底的国民党还有着半壁江山,在一些人眼里,国民党还是有实力与共产党抗衡的。面对国民党的求和以及民主人士的劝说,是打是和,能轮到胡乔木决定吗?更何况,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只是在1949年1月8日才作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议。在此之前,胡乔木有什么资格说呢?将革命进行到底,完全就是毛泽东的思想,体现了领袖的意志。二战结束时,法国共产党已经掌控了法国,却不能敢于胜利,拱手出让政权,要走议会道路,就是因为缺少一个高瞻远瞩的领袖。“将革命进行到底”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决心,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是用强大的逻辑力量阐述了一个真理,即敌人是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打蛇不死反被咬。这和4个月后毛泽东所写的“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是一致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穷寇莫追思想的否定,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基础上的。这种战斗檄文只有集领袖、理论大师于一身的毛泽东才能信手挥洒,放眼世界,又有谁能比肩?

  二、毛泽东需要与胡乔木合写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吗?

  1948年底的毛泽东正值人生壮年,他亲自策划指挥的大决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蒋家王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他所开创的事业胜利在望。此时此刻他高瞻远瞩,领袖风范,举重若轻,洞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和谈本质。“将革命进行到底”似千钧一击,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垂死挣扎的妄想,也为人民革命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不仅如此,他还想到了胜利之后,这才有了两个月后“糖衣炮弹”的典故,有了“两个务必”的告诫。领袖的思想深度,又岂是秘书所能触摸到的?此时此刻,他文思泉涌,书生本色尽显,举起了他那如掾大笔,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献上了一曲催人奋进的辉煌篇章。

  毛泽东曾说,他要用文房四宝打败蒋家王朝。他是这样说的,也这样做到了。还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就创办了湘江评论,并且亲自撰写了绝大部分的稿件,一时风靡全国。国共第一次合作,汪精卫前后两次举荐毛泽东并任命他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就是看中了他的一支笔。20年代,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词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展示了对自己才学的强烈自信。在陕北峰峦起伏的黄土高原上,他举起套着灰色棉袄袖子的右手,指着自己对来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说了这样一句:“谁说我们这里没有创造性的诗人?这里就有。”面对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的嘲讽,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发奋研究,把他亲身经历的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相结合,撰写了一篇篇马列主义的经典文献:“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等。奠定了毛泽东党内最大的理论家的地位,并随之诞生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曾经的留苏、留法归国、言必称马列、动则引经据典的其他中共领导人,在毛泽东深厚的马列主义功底、强大的文字能力面前只能甘拜下风。

  看看皖南事变前毛泽东所写的“佳电”吧。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政府以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的名义发出电报(即“皓电”),称八路军、新四军不服从国民党中央政府命令、自由扩充军队等等,强令华中以及长江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以内撤到黄河以北地区。“皓电”以中央政府命令形式发出,气焰嚣张,势头猛烈,对社会各界震动甚大。在严峻形势面前,毛泽东处变不惊,镇定自若。他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致电(即“佳电”)何应钦、白崇禧,以极富感情的笔墨,委婉而又坚决地据实驳斥了“皓电”的反共污蔑和无理要求。同时对国民党当局晓以大义,用恳切之词,吐肺腑之言,是一篇针藏绵里、刚寓柔中、情理交融、回肠荡气的杰作。大后方的民主人士无不为中共“佳电”的既坚持大节又委曲求全的态度所感动。“佳电”写道:“----华中敌后各部,多属地方人民为反抗敌寇保卫家乡而组织者,彼等以祖宗坟墓田园庐舍父母妻子所在,欲其置当面敌军奸淫焚掠之惨于不顾,远赴华北,其事甚难-----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遵令北移。仍恳中央宽以限期,以求解释深入,不致激生他故-----目前正属奸伪思逞谣言纷起之时,亟宜调协各方,统一对敌,庶免为敌所乘,自召分崩离析之祸。切忌煎迫太甚,相激相荡,演成两败俱伤之局,既非中央之本心,复违德等之始愿。我为鹬蚌,敌作渔人,事与愿违,嗟悔无及-----颇闻日寇正在策动中国投降,软计与硬计兼施,引力与压力并重。德国则采劝和政策,欲诱中国加入三国同盟。而国内一部分人士,复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企图为投降肃清道路。内外勾煽,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其事至险,其计至毒,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佳电”态度严正而坚决,措词委婉而恳切,有理有节,文采斐然。读罢令人掩卷,神之向往。这样的毛泽东需要秘书代笔捉刀吗?

  还是在胜利前夜的1949年,毛泽东日以夜继,通宵达旦,奋笔疾书。除了元旦献词、两个务必的讲话、建党28周年纪念社论,他还为新华社撰写了一系列评战犯求和的文章、怒斥丘吉尔的严正声明、以及美国白皮书发表后对其的自觉地一系列批驳论文。对白皮书的新华社评论文章的第一篇是胡乔木写的,此后5篇均为毛泽东亲自撰写。这也表明胡乔木的评论还没有达到毛泽东期望的深度,其结果就是诞生了一系列名篇名句。谁又能想到,建国前夕,百废待兴,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会在一个月内连续为新华社写出5篇评论!凡此种种证明1949年的毛泽东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才华横溢,根本无需秘书捉刀代笔,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代笔!合写更是天方夜谭。所谓合写,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工负责,各写一部分。以胡乔木的识见是不可能达到毛泽东的高度的,分工负责当然无从谈起。另一种情况,即一人主述提纲、指导思想,另一人成文。则成文必然展现出成文人的文章风格特色。如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专门负责蒋介石的讲话、文告,体现了典型的陈氏风格。反观毛泽东的文章,表现了鲜明地语言特点:开门见山,逻辑严密,语言生动,风趣幽默。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通讯、评论等文章,只是署名新华社评论员,但是蒋介石听后,常说,这一定是毛泽东的手笔。据说,蒋介石拿着毛泽东的文章质问陈布雷为什么写不出这样的文章,陈布雷回答,人家是自己写的。连毛泽东的对手都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文笔。“将革命进行到底”这篇元旦献词,也充满了毛氏风格。开篇即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进而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只有“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为了进一步教育和启示全党和全国人民,警惕敌人的阴谋和假慈善,毛泽东引用了古代希腊《农夫与蛇》的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他以此告诫全党,“外国和中国的毒蛇们希望中国人民还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死去,希望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一切革命民主派,都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怀有对于毒蛇的好心肠。况且盘踞在大部分中国土地上的大蛇和小蛇,黑蛇和白蛇,露出毒牙的蛇和化成美女的蛇,虽然它们已经感觉到冬天的威胁,但是还没有冻僵呢!”纵观胡乔木一生也没有写出如此风格的文章,可见这种方式的合作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三、胡乔木说过与毛泽东合写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吗?

  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的论述中,多次提到1949年元旦献词:“1948年的最后一天,毛主席为新华社写了新年献词,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任务,着重揭露了中国反动派和美国政府正在推行的‘和平’阴谋”[2]、“1948年12月30日,毛主席在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宣布:1949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3]、“毛主席本人同许多著名民主人士都有书信往来或直接交谈。他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宣布同国民党谈判八项条件的《关于时局的声明》,更对广大民主人士提高认识起了推动作用”[4]。胡乔木从没有说过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与毛泽东合写的。杨尚昆后来也回忆说:《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毛主席12月30日成稿的。当时,他还为政治局起草了《目前形势与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案。决议案重申了“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而不容许半途而废”的坚定立场。有人可能会说这是胡乔木的谦虚,但是在胡乔木的回忆中,具体谈到了当时他所做的工作。如党的历史决议的起草过程:任弼时写出了第一个稿子,“在弼时同志改过几稿后,又由胡乔木以弼时同志的稿子为基础,重新起草一个稿子。这个稿子近七千字,分四个问题。”[5]“第六次修改稿,是委托胡乔木汇总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意见而作一次局部性修改。”[6]特别是他谈到了七大朱德作的《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撰写:“这个报告几易其稿。在起草过程中,胡乔木被找去写了个初稿提纲,并写过部分初稿。这个报告最早是准备讲讲建军的几个问题,其中第六个问题是拟为‘论毛泽东军事学派’,写了数千字。报告初稿阐述了毛泽东军事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理论上同古代的孙吴兵学、近代取法西欧的中国的军事学派,以及同苏联革命军事学派之间的区别;并分析了毛泽东军事学派的特点,毛泽东军事学派基本理论、战略战术和革命本质及研究方法等等。但是后来没有被采用。因为‘毛泽东军事学派’这个提法不如‘毛泽东军事思想’覆盖面广。”[7] 尽管没有采用他的初稿提纲和部分初稿,他在回忆中还是把自己发挥的作用表达了出来。这样的细节他都不忘提起,如果他与毛泽东合写元旦献词,这种能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大事,他一定会公布的,这是合乎逻辑的。但是他没有说合写,说明历史上这件事是不存在的!事实上,胡乔木对自己的文笔是很自负的。他被称为“党内一支笔”,也并不是徒有虚名。据《炎黄春秋》刊登李锐文章,胡乔木曾当面对胡耀邦说:“你的文化水平低,你写的东西给我看,我可以帮你改。”但是以他的专长在毛泽东面前,无论是专业经验,还是学识、才情、文笔,都只能是老老实实扮演学生的角色。在回忆毛泽东时,他不仅谈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资深新闻报人的从业经历:“毛主席从事新闻报刊工作,几乎是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同时开始的。五四时期,他创办《湘江评论》,接办《新湖南》周刊,担任湖南《大公报》馆外撰述员,参与《湖南通俗报》工作,构成了他参加革命新闻报刊工作的起点。当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前锋》创刊后,毛主席积极为这两个刊物提供稿件。1923年,他在湖南创办《新时代》月刊。1925年,他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身份,创办和主编《政治周报》。”[8]而且讲述了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新华社工作的指导与帮助:“1941年5月15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和改进新华社工作的通知》。”[9]“5月16日,《解放日报》正式出版。毛主席为报头题了字。创刊号第一版刊登了他写的发刊词,阐明了报刊创刊的宗旨和任务。”[10]“初期的《解放日报》,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党八股这些错误的东西,还不时地表现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解放日报》未能在党和群众之间起到应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此,毛主席提出了尖锐批评。”[11]“为了办好《解放日报》,毛主席倾注了大量心血,许多具体事务他都亲自安排,具体指导。”[12]“在迎接全国解放的历史时期,毛主席光是围绕新华社应该如何报道、应该怎样写文章而写给胡乔木的信件,就达二十余封。这些信的字里行间既反映了解放战争中的新闻宣传任务是何等的繁重紧张,又充分体现了一位领袖对下级的谆谆教导、亲切的关心和爱护”。[13]特别是他指出毛泽东亲自为解放日报、新华社撰写了大量的文稿:“毛主席和中央其他负责同志都为《解放日报》写社论、文章,模范地执行政治局关于给《解放日报》写稿的决议。其中毛主席写得最多,形式也多种多样,除写社论和消息以外,还用‘中共中央发言人’、‘新华社记者’等名义发表谈话和撰写述评。”[14]“毛主席在解放战争时期为新华社撰写和修改的文稿是很多的,可谓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分秒必争,达到了他一生中从事报刊新闻工作的辉煌时期。包括新闻、社论、评论、发言人谈话、广播讲话等等的作品,大约有一百余篇。”[15]“毛主席所写的这些作品,是他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灵活巧妙地运用新闻宣传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因而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强烈的指导性‘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在政治、军事和宣传上收到了振聋发聩、克敌制胜的非凡效果。同时,这些作品又体现了作者雄伟的风格与激越的情感,几乎都是脍炙人口、传诵一时的名篇。”[16]“作为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的光辉记录,《解放日报》和新华社留下了许许多多闪烁着时代光芒的不朽作品。构成现代中国历史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多是出自毛主席之手的那些作品。”[17]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不是什么谦虚,而是一个恭恭敬敬的学生对于高山仰止的导师、领袖的敬仰之情,是一个书生对另一位才情远超自己的伟人的无限的崇敬。可能有人又要说胡乔木要维护毛泽东的威信,但是在胡乔木的回忆中,对他所认为的毛泽东所犯的错误,毫不隐晦。他认为毛泽东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毛主席的错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可以这样说,毛主席开始离开了他自己的科学思想、即以他为主要代表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走得很远,犯了很严重的错误,造成很大的损失,但他也没有完全离开”[18]。且不论胡乔木的观点是否正确,这自有历史评说,至少说明担任毛泽东秘书长达25年的胡乔木不是一个愚忠的人,他没有为尊者讳的概念。他没有说与毛泽东合写元旦献词,不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而是根本没有这回事。当然,这反映了胡乔木实事求是的精神。与之相反,在铁的事实面前,炮制胡乔木与毛泽东合写元旦献词,不但没有能够贬损毛泽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诋毁了胡乔木的人格。

  四、胡乔木与毛泽东合写元旦献词的谣言是怎样出笼的?

  据扬子晚报2017年1月1日刊登的“毛泽东胡乔木合写元旦献词”一文中披露,百年潮杂志2006年发表冯蕙的文章,冯蕙文章写道“据参加该卷(指毛选第四卷)编辑工作的人员说,这篇是胡乔木起草的”(指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又写道“我看到的是这篇文章送毛泽东审阅的清样,毛泽东作了重要的修改并定稿。这一篇可以说是毛泽东与胡乔木共同完成的。”首先,是哪位编辑工作人员说的?姓啥名谁?他有什么依据?其次,冯蕙说看到的是清样和毛泽东的修改,并且据此得出结论说“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毛泽东与胡乔木共同完成。好一个春秋笔法!先是据说是胡乔木起草的(当然是据内部权威人士所说,又不公布姓名,故弄玄虚。一个据字,又把作者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然后又点明毛泽东是审阅清样及修改,于是,自然得出毛泽东与胡乔木共同完成的结论,真是天衣无缝。

  然而,假的就是假的。根据参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编辑工作、长期担任毛泽东手稿保管工作的齐得平回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收入的文章,都是毛泽东的著作,都有原始档案为据。这都是经过认真核实的。除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关于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3日)等几篇文章是根据毛泽东的讲话记录整理出来的文稿,其余绝大多数是毛泽东的手稿。”他特别提到1948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老区半老区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的指示》一文,“当时《毛选》编委会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打电话问我:档案馆有没有毛泽东起草的这个指示的原始手稿?因为他看见的是毛泽东在抄清稿上作了修改的稿子。我查看了档案原始稿,发现是周恩来起草的,毛泽东作了修改,修改后由秘书誊清,毛泽东在誊清稿上又作了修改。我把核查的情况向编委会办公室作了汇报,说:这个指示是由周恩来起草、经毛泽东修改的,原始稿就收藏在中央档案馆。后来这篇文章就没有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80年,该文收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选集》上卷。”可见,对只有清样的毛泽东修改手迹的稿件核实工作是非常严格和细致的。至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送审清样,肯定不是毛泽东的初稿,没有见过清样的人,想当然的以为清样是胡乔木的作品也无可厚非。冯蕙的阴险、卑鄙就在这里:为什么不说明清样也不是胡乔木的手稿?又是凭什么认定清样是胡乔木所写?所谓清样,是对手稿誊清打印后的印刷品。所幸的是,中央档案馆2009年公布了该清样及毛泽东的修改手迹,真相大白。至于毛泽东的初稿真迹,应该就是清样的依据,它的去向当然应该是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不能因为没有毛泽东的初稿真迹,就认为初稿是秘书所写。假如按照这个逻辑,那么请问,胡乔木的初稿真迹又在哪里?清样上只有毛泽东的手迹,又凭什么说胡乔木作了贡献?这是哪家的逻辑!胡乔木自己都没有承认的事情,冯蕙为什么要张冠李戴?在2006年之前冯蕙能看到清样,说明他不是一般人。作为专业研究者,为什么要毫无根据的说清样是胡乔木的作品?足见其研究是缺乏事实依据的,其结论是别有用心的。如果说在2006年,一般人还看不到清样,冯蕙的文章还具有欺骗性,那么,2009年中央档案馆公布了清样后,真相已是一清二楚,在网上随处可以搜到,为什么在2017年的今天,扬子晚报还要刊登这种肆意歪曲历史的文章?

  综上所述,“毛泽东与胡乔木合写元旦献词”纯属造谣,是别有用心之人恶意诋毁、贬低毛泽东之作。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参考文献:

  [1]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60

  [2]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528

  [3]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548

  [4]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550

  [5]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305

  [6]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314

  [7]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376

  [8]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39

  [9]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40

  [10]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41

  [11]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42

  [12]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48

  [13]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60

  [14]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46

  [15]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61

  [16]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61

  [17]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450

  [18]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3.12:62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