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周易》 对革命的认识
毛泽东和《周易》 对革命的认识
说到革命,这个词还是出于“十翼”中的《彖传》对《周易》革卦卦辞的注释。注释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通过这个注释,说明《周易》中的革卦,就是指革命而言。
在《辞源》中对革命的含意解释说:“古代认为帝王受命于天,因称朝代更替为革命。”这个解释并不准确,因为这种解释好像在说,革命的原意仅是指朝代更替这种形式,并无实质性的内容,其实随着朝代的更替,其政治、经济等内容,不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会相应产生很大变化。近代因朝代变更而发生的实质性的变化之例就不用举了,单看古代,如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商鞅就指出:“三代不同道而王。”(《更法.第一》)就是说在朝代更替的同时,也产生了统治阶级统治内容的很大变化。
按照《周易》革卦的卦象可以说明,卦象是:䷰,由泽上离下两个单卦构成,表明火在下可以把上面的泽水考干,使泽水变成了其他性质的东西,这对泽来说,就是一场革命,也是一次变革。如果泽水四溢,又可把泽下之火浇灭,火灭之后,火也就不再是火了,而是变成了其他性质的东西,这对火来说,同样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变革。这卦象还告诉人们,革命的产生,都像火烤烧泽水那样,烤的泽水不能平静,才产生革命。革命的结果,就是要改变这现状,即给泽水造成一个平静而舒适的生存环境。
由此看来,通过这个解释,就说明革命的真切含意,就是指能使事物和社会受到巨大改造或变革的行为。而近代人所谓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等等,正是对革命行为在不同行业的具体运用和体现。而在《周易》中,则主要讲的是社会革命。而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讲的也是社会革命。那么在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认识呢?下举四例:
(一)“造反有理”的观点。
《周易》在剥卦六三爻辞中说:“剥之,无咎。”《实用六十四卦》认为这大意是说:“当正确的行为遭到上下邪恶势力的剥落,:”就要敢以“进行反剥落”, “虽有风险,却是无咎的”。也就是说,对不正义的行为,要敢以反抗,敢以起来造反,这是顺乎天应乎人的事,故“无咎”。
但对这种思想,历代统治者都是非常害怕的。所以历代文人在对《周易》中的这一思想进行注释时,自然就都不敢这样明确的注释出来,更谈不上提倡和发展。直到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时,毛泽东才又提出这一思想,并使其得到发展和完善,对此,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几千年来总是说:压迫有理,剥削有理,造反无理。自从马克思主义出来,就把这个旧案翻过来了。这是一大功劳。这个道理是无产阶级从斗争中得来的,而马克思作了结论。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注1)
看来,《周易》对这一思想虽然还处在雏形时期,则说明《周易》和毛泽东都主张造反有理,可惜这一思想被历代统治者给埋没了,直到毛泽东时,才重放光芒。
(二)认为只有有了正确的革命思想,才会产生革命的行动。
革卦在卦辞中说:“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这大意是说,要使革命在已经发生的日子里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就是因为有“元、亨、利、贞”这样的的理论思想作指导和实践的结果,所以大家无怨无悔,后悔像死亡了一样。
这就是说,要革命,就必须要有正确思想和理论作指导,这才不会后悔。关于这一问题,毛泽东直截了当地指出说:“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注2)。并且说: “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注3)
由此看来,关于革命必须有正确思想作指导的问题,《周易》和毛泽东至少有相近之处。或者说,是毛泽东把这一思想揭示的更加明确。
(三)认为革命就是进攻。
革卦在六二爻辞中说:“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这大意是说,在革命已经发生的日子里,就应该像出征打仗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进攻,才会取得大吉,才会无咎。这就是我国革命就是进攻这一思想的最早说法。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说:“马克思说的武装起义之后一刻也不应该停止进攻,这是说乘敌不备而突然起义的群众,应该不让反动的统治者有保守政权或恢复政权的机会,趁此一瞬间把国内的反动统治势力打个措手不及,而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胜利,轻视敌人,放松对敌人的进攻,或者畏缩不前,坐失消灭敌人的时机,招致革命的失败。这是正确的。” (注5) .
这实际也是对《周易》革命就是进攻这一思想的一个极好注释,并使这一思想由萌芽状态,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大树。
(四)认为在革命的道路上应该经得起各种曲折的考验。
《周易》在革卦初九爻辞中说:“巩用黄牛之革。”这大意是说,要使革命成功,并得到巩固,就应该像革(熟)过的黄牛皮,这牛皮不管放在那里,虽然都很容易曲成各种形状,但不会折断,革命的道路就和这革熟的黄牛皮一样,只有经得起各种曲折的考验,才能得到成功,才会得到巩固。也就是说,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体会得更加深刻,他说:“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注6) ’
通过以上四例便可看出,在对革命的认识问题上,毛泽东和《周易》,确有着相同相似和萌芽与发展的关系。
注:
(1)毛泽东:《在延安各界庆祝斯大林六十寿辰大会上的讲话》转引自1 9 6 6年3月2 6日《人民日报》。
(2)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幂词》, 1 9 54年9月6日《人民日报》。
(3)《毛择东选集》第二卷,第52 1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1 952年8月,北京第二版。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 1;3 1 4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2年7月,北京第二版.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93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19 5 2年7月,北京第二版。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 5 0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1 952年7月,北京第二版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