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英牺牲后毛主席这样说,彭德怀泪流满面,蒋介石的反应很狭隘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毛主席抱病亲自到延安机场迎接。据当时在中央机关工作的老同志回忆,毛主席的心情和身体一下子好了许多,他已经18年没有见过儿子毛岸英了。
久别重逢的父子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后,毛主席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并让他到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
天天在地里干农活的毛岸英不仅瘦了很多,还黑了不少。毛主席又见到毛岸英后,很满意,摸着他手上的老茧说:这就是你大学的毕业证书。
从“劳动大学”归来后,毛岸英被任命为作战参谋兼俄语翻译。清清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延安作为革命圣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有志青年前来投奔。其中,就有一位从北平来的傅姓女大学生。
傅姑娘长得漂亮,年龄又和毛岸英相仿,江青就有意撮合两人。毛岸英与傅姑娘也很投缘,江青很高兴,就想张罗这门婚事。
毛主席却有不同的看法,说:傅姑娘刚从北平过来,我们也不了解她的底细。虽然长得很漂亮,但是不能看别人漂亮就动心。结婚是毛岸英的终身大事,不能这么草率决定。
果然,没过多久,傅姑娘就露出了马脚。因为忍受不了延安的艰苦生活,也看不上前程未卜的毛主席一家。趁别人不注意,偷偷跑回了北平。
刚回北平,为了表示和延安划清界限,傅姑娘甚至还在报纸上写文章骂延安。
对此,毛主席感慨地说:漂亮是靠不住的,还得靠理想!
江青后来也说,还是毛主席看人准。
后来,毛岸英在土改工作过程中,认识了烈士的后代刘思齐。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了。刘思齐的母亲,就是著名的革命老人张文秋。张文秋的另一个女儿邵华,后来嫁给了毛主席的另一个儿子毛岸青。所以说,张文秋是毛主席的“双儿女亲家”,亲上加亲。
1949年1月31日,毛岸英随同两名扫雷专家和一个工兵排,跟随解放军第一批开进北京城。其时,暗藏的国民党敌特分子在交通要道埋下地雷和炸药。
3月25日,毛主席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出席在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式,然后到颐和园休息,并在景福阁宴请各民主党派人士。毛岸英他们接到了命令,火速赶往颐和园,严格检查,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
时间紧迫,而扫雷器只有一部,怎么办?那只有采取“人工扫雷”的办法——全排分成若干组,每组六个人,手挽手,肩并肩,在尚未检查过的地方,排着横队一步一步地走。
这些冒死排雷的英雄中,就有时任排长的毛岸英,他可是毛主席的儿子啊。他丝毫不惧,把排雷器让给了其他人,自己则进行了危险性极大的“人工扫雷”行动。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解放南京之后。陈毅为了尽可能地保护人民的安全,特意要求一个工兵小排长,负责南京的扫雷工作,清除暗雷。
这个小排长就是毛岸英,此前他带着工兵排来到了南京。
陈毅只知道他是一个工兵小排长,却并不知道这个小排长竟然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在得知毛岸英的真实身份之后,陈毅很紧张,连忙安排人去将毛岸英叫回来,令其撤出扫雷行动。
毛岸英正在进行“人工扫雷”时,陈毅派来的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跑到毛岸英身前,说:我终于找到你了!扫雷危险!陈司令已知道你的身份了,让我务必把你带回去。
毛岸英说:你回去告诉陈司令,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我懂排雷,会排雷,扫雷工作我不做谁做?我扫雷有危险,难道其他战士扫雷就没有危险吗?
说罢,毛岸英便带着扫雷小组继续朝前走去。陈毅派来的工作人员一个人呆在那里,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身为北京机器总厂党支部副书记的毛岸英,决定放弃国内和平安逸的生活,第一个递交了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
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入朝作战,担任了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彭德怀当时说:岸英可是咱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啊。
有一次,在志愿军司令部附近发现有一个美军投下的定时炸弹。懂得拆弹的毛岸英毅然站了出来,大声叫喊不让任何人靠前,他只身一人走向了炸弹。
当时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因为这个炸弹分三节,三节当中,哪一节拆除不彻底,都有爆炸的可能。而毛岸英手中的拆弹工具却又十分有限。毛岸英仔仔细细拆了一部分又一部分,额头渗出了一层又一层的汗水。最后,毛岸英终于把炸弹拆掉,化险为夷了。
什么是大无畏精神?这就是!
1950年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在朝鲜北部的大榆洞遭遇美军空袭而壮烈牺牲了,年仅28岁。此时,距离毛岸英入朝作战仅37天时间。
为有牺牲多壮志!这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6位亲人。
北京中南海的收电员收到志愿军总司令部的关于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后,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他们没有直接送毛主席处,而是先交给了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看了电报后,内心很悲痛,他很快找来刘少奇和朱德。三人慎重考虑后,决定暂时不要告诉毛主席,怕毛主席过度悲伤,承受不了。过了一段时间,周恩来才将这个电报与他附的一封信交与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由他转交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正在中南海勤政殿办公室办公,接到这封非同寻常的电报,他看了很久,悲痛不已。据时为毛主席卫士的李家骥回忆:主席听到后很突然,又拿烟,又把烟丢那儿。回过头,他又点烟。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不知道,还在口袋里找。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
后来,彭德怀回国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并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
彭德怀非常内疚,请求党中央处分自己。
毛主席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凝望窗外,轻轻地念叨着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文学家庾信的传世名篇《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良久,毛主席才对彭德怀说:“搞革命嘛,总是要死人的。岸英是个普通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生的?”
毛主席的这一席话,说得彭德怀泪流满面。
1951年3月,毛主席在与老同学周世钊(时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后为湖南省副省长)的谈话中,曾这样说:“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毛主席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博大情怀,可为天地证,可为日月鉴,浩气万古存!
志愿军总部就安葬毛岸英烈士一事给中央军委发来一份请示,军委起草了复电,要求志愿军总部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安葬。
毛主席知道后,批示说:“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他还引用东汉初期名将马援的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就这样,毛岸英长眠于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与那些牺牲于志愿军烈士为伴。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入了台湾后,蒋介石和蒋经国聊了此事,问蒋经国在苏联见过毛岸英没有,蒋经国说没有。蒋介石语重心长地跟蒋经国说,你要好好活着,总统可以换人来当,但绝对不可以换姓,只能姓蒋。
蒋介石与毛主席的境界之差,可谓天壤之别。
1990年,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全面清理毛主席遗物时,在仓库里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柜子。
打开柜子,里面有两件棉布衬衫、一顶蓝色军帽、一双纱袜、一条毛巾,全部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一起。得知这些都是毛岸英留下的遗物后,大家都忍不住哭了。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在这期间,毛主席在北京的住处至少搬了5次,但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却从未发现过这个柜子的存在。
鲁迅先生说得好,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遗物如此珍视,体现了一代伟人的款款亲情。(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