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国民党的拜谒中山陵与大陆对毛泽东的冷处理

火烧 2008-07-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对比国民党领导人拜谒中山陵与大陆对毛泽东的冷处理,指出毛泽东纪念堂人气旺盛,民间热情高涨,而官方缺乏纪念活动,引发对毛泽东思想承继的讨论。

        与一位工人师傅聊天,谈到毛泽东,这位师傅深为感慨:看看人家国民党,从连战到宋楚瑜,到吴伯雄,访问大陆的第一站就是南京,就是去拜谒中山陵,咱这边可好,就没见过哪个国家领导人去拜祭过毛泽东!

       祭拜前辈先人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良好风俗,意即对前人的尊重和承继.   一位工人师傅,在当今精英们的眼里,当是一个草民了,却从国民党领导人的拜谒中山陵,看出了这样深刻的道理.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是国民党的国父,连战等国民党的后继者,于50年后重访大陆,首站祭拜中山先生,是向世人表明他们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的承继者,今天的国民党是承继了孙中山先生遗志的国民党.

     这不由让人想起毛泽东的遭遇,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这位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的英雄,我们却看不到后来的继任者们去虔诚地祭拜的身影,在毛泽东诞辰及逝世纪念日里,我们看不到官方的纪念活动!看不到任何后继者的关于毛泽东的只言片语.其实毛泽东的纪念堂就在北京,就在天安门,就在后继者的眼皮底下,难道拜祭一下毛泽东,真的很难吗?

     与官方的对毛泽东的冷处理相比,民间以各种形式对毛泽东的祭拜却热浪滚滚,于1977年建成的毛主席纪念堂,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敬仰者达万人,看看那绵绵不绝的前来拜祭的人的长流,就知道什么是人心向背,什么是活在人民心中,什么是人民的领袖.在中国,在世界,还有多少有心去拜谒毛泽东却没有条件前去的呢?恐怕要用不计其数来形容才合适.我有一位表爷,今年70多岁了,身体很虚弱,可他天天念叨着要去北京看看"老人家"(毛主席),家里人一直都从老人的健康考虑劝止了老人的行动,却怎么都无法改变老人的想法.毛主席纪念堂开放至今,共接待国内外瞻仰者近2亿人,其中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宾和侨胞500多万人,155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府首脑和522个国际组织的成员。

      毛泽东的后继者们拜祭毛泽东,从法理上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而令人称奇的是我们却没有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老百姓看不明白,看不明白就会猜测:莫非他们以为自己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合法承继者?假如这样,他们当然就不用去拜祭毛泽东了,这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2005年4月,连战拜谒中山陵,题词:"中山美陵";同年5月,宋楚瑜拜谒中山陵,题词:"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2008年5月,吴伯雄拜谒中山陵,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南京的孙中山是欣慰的,他的继任者用无比的虔诚带来了他们的敬意;北京的毛泽东是无奈的,他长眠的地方却看不到继任者的身影,虽然他并不孤独,他有亿万人民相伴.

     莫非,毛泽东的后继者对于祭拜毛泽东还有什么顾虑吗?两相比较,我把敬意献给海峡彼岸的连战们.

 

相关文章

  • 数学:中国人不感恩毛泽东有可能是最大的道德论丧
  • 毛泽东严禁子女搞特殊:不能说你是毛泽东的子女
  • 为人民服务的榜样——记著名生物医学工程学专家、学者雷元义教授和他的弟子们
  • 1951年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习仲勋文章《跟着毛泽东走就是胜利》
  • 毛时代如何培养好革命后代?——《记北京下乡知识青年董良翮》
  • 老田:毛泽东时代的资本与劳动(发表版本)
  • 人民日报:查韦斯曾称感谢上帝世界上有中国
  • 永远的忠诚——玉溪市《毛主席纪念馆》开馆振奋人心
  • 毛泽东七十三岁生日的谈话(节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