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台独”历史课纲被批荒唐危险,中国史将彻底“被消失”

火烧 2018-08-14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台独课纲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引发广泛批评,被指严重扭曲历史认知,威胁两岸关系。新课纲删除大量中国历史内容,引发岛内学者和民众强烈反对。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记者 郭孝伟

  台教育部”课程审议大会从11日起连续三天审议社会领域新课程大纲,其中历史课大纲中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被普遍质疑是“去中国化”的“台独”课纲,引发了台湾社会激烈的争议和质疑。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王仲孚怒斥这样的历史课纲“实在荒唐”,“这是‘台湾国的课纲吗?”蔡英文上台以来,各种“文化台独”动作变本加厉。岛内许多学者和媒体忧心忡忡,台当局执意推动“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育,会严重扭曲误导台湾下一代的历史文化认知,也是在刨掉两岸关系的根,让两岸关系充满危险。

  “这是‘台湾国的课纲吗”

  台“教育部”从11日开始审议小学、初中、高中的社会领域课程大纲,连续3天举行7场次审议会,力拼8月底前完成审议。其中历史课纲以主题取代朝代编年史、用东亚史脉络取代中国史,引发了岛内激烈争议。

  据岛内媒体报道,审议中的中学历史新课纲将不再分为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而是分成台湾史、东亚史及世界史三个部分。有关中国历史部分的内容被大大缩减,且不独立成册,也不使用朝代编年史的叙述方式,而是被肢解,以主题的方式并入东亚史中,内容着重“中国与东亚的历史交会”等。

  据报道,台湾新的历史课纲非常奇怪,先秦夏商周,包括汉代都“空空的”,尤其是先秦学术思想,像是周朝的封建与宗法,还有儒道墨法、阴阳家、孔子等都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内容,连日韩的历史教科书都有,台湾现在还每年遥祭黄帝陵,岛内民间祭神农的庙也有100多座,但新历史课纲中竟然全都没有介绍这些。此外,对于中国明清历史,新历史课纲却主要讲明清的移民史,一下子就讲两章,但明清移民有那么重要吗?

  台湾“中时电子报”称,在审议新课纲时,有“课审委员”提案,将初中“台湾史”学习时数由1/3提高到至少占1/2以上,引发高度争议。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王仲孚称:“从教育角度看,这样的历史课纲实在很荒唐!”新课纲把中国史融入东亚史中,又不以中国史为主体,将使中国史更加虚无缥缈。他忧心台湾下一代会变成“没有中国史观”,质疑这样的历史课纲,只是为了“去中国化”。

  历史新课纲“中国史”变“东亚史”,在岛内网络论坛上也引起激烈讨论。台湾网友纷纷留言:“把自己的历史都忘了,等于自杀!”“看来未来会有很多傻瓜高薪实习生!”“可怜的台湾小孩,以后将完全没有历史观!”

  台湾中学教育将无“中国史”

  岛内现行历史课纲于2012年实施,分为台湾史、中国史和世界史。2014年台教育部门曾对课纲进行微调,把“日本统治时期”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慰安妇”前加上“被强迫”等,但绿营煽动部分学生抗议,2015年夏天爆发“反课纲运动”,部分学生攻入“教育部”。事后,台“教育部”将其中17处争议沿用旧课纲的字眼,如“慰安妇”前不加“被强迫”,“光复台湾”改为“接收台湾”。蔡英文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任用“台独基本教义派”人士担任教育部门负责人,并立刻废除马英九任内后期推动的历史“课纲微调”。

  台湾一位媒体人1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台湾义务教育非常重视历史,小学四年级就正式学到有关历史的知识,不过是附属在“社会课”课程当中。从初中开始每一年级都有历史课,历史课一直要上到大学一年级的“通识课程”为止。台湾初中和高中历史课都包括台湾史、中国史和世界史,只不过初中历史较简略,高中历史更详细。

  实际上,岛内“台独”势力一直企图借篡改历史教育来培养所谓“天然独”。台湾绿营媒体《自由时报》曾公开把新课纲称为要将原本“以汉人为主轴的史观”,改为“把重点放在台湾最近五百年脉络”,并要构建“以台湾为主体的下一代史观”。

  这次台“教育部”审议新历史课纲,被岛内外广泛认为是从李登辉时期开始,岛内“台独”势力一直推动“亡台湾民众心目中的中国史观”行动的最后一步。李登辉时期把中国元素从历史课纲中逐渐抽离,陈水扁时期则首次将台湾史脱离中国史范畴,把台湾史与中国史并列。这次历史新课纲若通过,台湾中学生学习历史时,将不再有“中国历史”,也不再有“我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的感受。

  台湾《联合报》“重磅快评”批评称,台湾如今的悲哀在于,以为掩住自己的耳朵,遮蔽眼睛,世界就可以停止转动,甚至照着自己意念转,当中国愈来愈强大,台湾却在赶编一份“没有中国”的历史课纲,“这不只是令人掩卷长叹,恐怕得掩卷哭泣了,哭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在新的世界秩序里,将完全没有他们的位置”。

  岛内忧两岸关系将陷危机

  对于蔡英文当局这种“文化台独”的历史洗脑做法,台大政治系教授张亚中表示,此事将为两岸关系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民进党采取两手策略,政治上表述虽用“维持现状”,但实际上蔡当局一言一行都是搞“一中一台”,两岸关系已无转圜余地。

  岛内著名政治评论员黄智贤称:“原本把中国史当成外国史来讲述,已荒谬离谱至极。新课纲将更进一步,中国史彻底‘被消失,台湾人不但将视中国为外国,为敌国,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将完全陷入无知的黑暗中。”黄智贤认为,在这种“台独”教育下,未来两岸关系令人忧心。她说,在“台独”氛围和选举的民粹制约下,台湾这样做的最大悲剧是将使“和平统一”希望渺茫。她称:“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大幸事,但如果错过了和平统一的时机,可能剩下的只会是战火下或是兵临城下的统一,那将多么可惜。”

  台湾《旺报》称,台湾这次历史新课纲审议是民进党“文化台独”的一场“关键性战役”,若课纲通过,将对两岸关系产生极大危害。报道称,民进党把历史按政治需要进行篡改,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中断,“这是民进党出于‘台独理念的政治企图”。台当局做出这样的安排,目的是“希望教育出新一代不懂中华文化与中国历史的年轻人,破坏两岸关系发展,危害台湾青年”。

  相关阅读:台课纲如何被一步步“去中国化”

  台“12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11日开审,连续3天举行7场审议,试图8月底前完成审议。12日,“课审大会”讨论了高中历史的台湾史比例、以主题式教学取代朝代编年史以及用东亚脉络解读中国史等议题。其实,从李登辉时期岛内“台独”势力就进行了多次“去中国化”的课纲调整。

  李登辉:台湾史成独立单元

  台湾搞“文化台独”始于李登辉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权力渐趋稳固后,他开始更进一步将黑手伸进教育领域,试图通过洗脑塑造年轻一代的“台湾意识”。1995年高中课纲发布,1999年开始实施,称为“88课纲”。其最大特点是台湾史首次成为独立单元,但仍附属在中国史之中。自此,教科书中台湾史部分从中国史独立,形成“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的论述格局。该课纲将台湾史分为“史前时代”“国际竞争时期”“郑氏治台时期”“清领时代”“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与“中华民国在台湾”等阶段,将荷兰、西班牙、清朝、日本和中国一律视为压迫台湾人的“外来政权”,同时美化日本在台殖民统治,不再称之为“日据”,反而大力强调日本为台湾带来“工业化”以及“守时”“卫生”“文明”等观念;极力淡化台湾人的抗日与光复运动,以“接收台湾”取代“台湾光复”。

  与此同时,宣扬台湾本土意识的《认识台湾》系列教材也于1997年上路,分为社会、历史和地理三册,并首次将台湾相关史地整合成单一课程,在中学教授。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是杜正胜。他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赴英国伦敦政经学院进修,“代表作”就是所谓“同心圆”理论,主旨在于将台湾史从中国史框架中剥离出来,类似于同心圆:第一圈为乡土史,第二圈为台湾史,第三圈为中国史,第四圈为亚洲史,第五圈为世界史,且将中国史与世界史同等对待。这样的内容因此遭到不少学者反对。

  陈水扁:“日治”取代“日据”

  陈水扁2006年施行新课纲,但因它并未完成修订流程,因此也被称为“95暂纲”。它将台湾史与中国史完全分开,台湾史独立为第一册;将1945年以前的“中华民国史”列为中国史,1945年之后的部分列入台湾史;同时将确立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开罗宣言》定位为“新闻公报”,要求将“旧金山和约”与“中日和约”纳入教材。

  “95暂纲”2003年首次公开后,受到很多“立委”和媒体的抨击。已成为“教育部长”的杜正胜为此继续进行课纲修订,并于2008年通过,当时计划于2009年开始施行,又称“98课纲”。它沿用了“95暂纲”的基本框架,以“同心圆”论调为核心加速“去中国化”,对教科书“不当用词”进行修正,如把孙中山的尊称“国父”改为“先生”,“光复”变为“战后”,“中国第一大岛是海南”(而不再写台湾),“李白是中国的伟大诗人”,“中国是外国”;对于日本殖民统治以中性的“日治”来取代“日据”,在谈及“慰安妇”来源时甚至称,“除了风尘女子外,也有自愿到海外去从事慰安的妇女”。

  马英九:拨乱反正不彻底

  马英九2008年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搁置了“98课纲”,重新修改了高中课纲即“101课纲”,计划2012年初公布施行。但该课纲因为延续了陈水扁时期强行“去中国化”的意识形态而挨批,马当局以“错字勘误、内容补正及宪法之检核”为由,邀请具有泛蓝和统派背景的学者对“101课纲”进行修订,强化大中国史观、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的联结,即“104课纲”,定于2015年8月新学期开学之际上路。微调小组总召集人则是当时在学界立场鲜明的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

  此次课纲微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加入“妇女被迫做慰安妇”的文字、“日本统治时期”修正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强调“大东亚共荣圈”是侵略构想。其他的还包括“中国”被改为“中国大陆”,“荷西治台”改为“荷西入台”,“明郑”代替“郑氏”,“清代”改为“清廷”,“光复”取代“接收”。总体而言,它算是对“台独史观”和“皇民史观”的拨乱反正,如同王晓波自己所说的那样,“台湾高中课纲微调是正本清源”,但就其调整规模来说远不如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课纲修订。

  在“台独”分子的煽动下,岛内学生爆发了“反课纲运动”。马当局一味妥协,最后只针对“104课纲”的去留存废提出三点意见:新旧版教科书并行、争议部分不列入大学入学考试命题、即刻启动课纲检讨程序。民进党执政县市则公开表态继续沿用旧课纲。

  “台独”势力修订历史课纲严重影响了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中国时报》12日称,为了“去中国化”的终极目的,蔡英文当局先是去年掀起备受两岸关注的“文白之争”,今年轮到高中历史课纲,深受其害的、被绑架的依旧是广大莘莘学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