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经济大国背后的穷病

火烧 2018-08-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经济崛起背后隐藏的代价,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强拆强征等问题,揭示发展过程中对百姓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众所周知,至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于是,这么些年来,我们所津津乐道引以为豪的也多是中国经济如何如何地发展快速,如何如何地成就惊人,如何如何地傲视全球,如何如何地世界惊羡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确实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指引下,从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到后来的开厂办矿,下海经商,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大搞基建,房产开发,一时间八仙过海,风云际会,各色人等纷纷使出看家绝招独门秘籍,一个个粉墨登场大展拳脚,很多人靠着自己的能耐让人羡慕嫉妒恨地走上了发财致富的道路。

  在政策的鼓舞下,在方针的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以每年平均8%的增速在阔步向前发展,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楼房盖起来了,汽车开上了,腰包鼓了,存款翻了好几番了,给人的感觉似乎中国从当初食不果腹的年代一下子就进入了一个衣食无忧、富得流油的时代,顶着“世界第二”的帽子,中国,似乎真的是个经济大国了。

  作为一个粗通文墨的小民,我不懂那些GDP、CPI之类的名词术语,但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尤其是经历了从过去“穷”到如今“富”两个年代的人,我只想说点事实,说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中国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我们当地的政府提出了一个“要想发,种棉花;要想富,种果树”的口号,在这个政府口号的指令下,政府强行规定各村每户必须留出至少一半的责任田来种棉花果树。

  对于那些不听政府号召,明目张胆地在自己责任田里种上小麦的农户,政府则派人用大型的犁地机械强行把这些农户的小麦给犁掉,全然不顾这些小麦都已经长出了十几厘米高,当时,不知有多少农民老乡,眼泪汪汪地看着自家被犁掉的小麦而忿忿不平,又有多少农村女人坐在自家被犁掉小麦的地头哭天喊地而又无可奈何。

  而且,对于农民被犁掉小麦的损失,政府不但不赔偿,甚至还要惩罚你,因为你违犯了政府的指令,尽管这不是法律,如果有谁敢和政府评理顶撞,则会马上被抓起来关进小黑屋,然后让家人交钱才会放人。

  还有,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业红光满面发展的背后,多是伴随着强征强拆,甚至是打死打伤人等不和谐的因素。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么,中国经济发展成世界第二,我们又付出了哪些代价呢?关于这一点,我不想再长篇宏论,因为这已经是国人皆知的常识性的知识了,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损害百姓健康和利益的基础上的。

  在经济快速地发展下,我们失去了碧水蓝天,而多了雾霾污水,我们失去了洁净甘甜的地下水和亿万年才能形成的矿产,而多了瓶装水、净水机和那些塌陷的村庄,我们失去了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天然的食品,而多了医院里的人满为患。

  我不是专家学者,我不懂世界经济第二和百姓利益、百姓健康哪个更重要,哪个更应该先得到保障,但我知道,一个国家之所以大力发展经济,宗旨就是要惠及全民,是要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的。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绝不应该是以损害百姓利益和健康为前提的。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一种健康良性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大众利益,污染环境,掠夺式开采资源,损害百姓健康下的畸形病态式发展。

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老百姓越来越穷

  中国有个词叫“数字经济”,每年,各级政府都会对外宣传说当地经济又翻了几番,当地人均收入又增长了多少多少,如果单从数据看,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实蛮高,经济发展速度确实蛮快,但各级政府部门也好,普通百姓也好。

  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这些数据是不真实的,是掺杂了水分的,不过就是一级一级部门把一个个数字报上去所形成的一个数据而已。

  难怪当新闻上说某市的人均工资已经达到九千多的时候,那些一个月只有两三千的工人会略带调侃地说:唉,我又拖祖国的后腿了。

  不管专家也好还是官员也好,如果有谁敢站出来发毒誓说这些数据都百分之百是真实的,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社会财富被少数人垄断了,社会贫富差距在一步步拉大,

  因为,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工人并没有达到这个振奋人心的高标准。不管真实也好有水分也好,不管如何,靠由基层权力部门一级一级报上去的数字,百姓是有理由有权力去质疑监督的。

  中国各级政府为什么热衷于搞数字经济,说到底是为了面子形象,是为了政绩,是为了官帽。所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也,这方面,新闻上早已经多有批评,这里不再多讲。

  如今,作为普通的百姓,不管是农民也好,还是农民工也好,不管是小商小贩也好,还是自己开了门店做了老板也好,大都靠了不怕吃苦勤劳肯干而生活富裕起来,甚至有的人已经有了几十万的存款,百姓吃穿不愁,手有余钱,给我们的感觉是老百姓的腰包真的鼓起来了。

  想想也是,和过去比,我们的工资不知涨了几十倍,我们的存款也不知翻了多少番,兜里有钱了,鼓鼓囊囊的,难道这还不是腰包鼓起来了吗?我不想高大上地讲一番什么样的道理,这里,我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村有个在县城棉纺厂上班的普通工人,姓王,我称呼他为王叔,王叔有六个子女,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加上王叔和王婶,王叔家一共有八口人。

  诸位,作为普通百姓,如果你现在正在为人父为人母,如果你现在有六个孩子,你觉得你的一家人生活会怎样呢?是生活得美滋滋地悠哉悠哉呢,还是会生活拮据到要东借西借和为生计奔波劳碌呢?

  我想,对于绝绝绝大多数人来说,第二种情况会是普遍真实的境况吧,可能还会有人惊呼,一个孩子都养不好,六个孩子,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但大家知道吗,在八十年代初,我们县像王叔这样的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就靠这几十块的工资和家里的几亩田地,他不但衣食无忧地养活了全家,而且每月的钱还有剩余,还能多少往银行里存点钱,搁现在,你行吗?

  我不懂什么通货膨胀,也不懂什么购买力,作为一个要养活全家人的普通百姓,我只知道,就算你工资一个月好几千,就算你有了几十万的存款,但你就是不敢花。

  因为,一座房就可能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单从钱的数量上看,单从数字上看,老百姓的腰包确实鼓起来了,但我要说的是,这鼓起的不是钱,而是一张张纸一样的纸币,只是一堆日渐高涨的数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