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新开门七件事·住房:“蜗居族”的奋斗与梦想

火烧 2016-03-0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讲述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奋斗实现城市安居梦想,面对高房价压力,依靠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购房,体现城市市民化与住房保障的重要性。

  大专毕业后,沈华明一直在江苏苏州从事机电安装维护工作,现已结婚生子,但家里祖孙三代一家5口至今仍蜗居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城中村”出租屋里。

  年初一夜晚,华灯初上,望着都市高楼大厦中的点点星光,想到六七年来在这座城市的打拼之路,沈华明不由感叹“城市那么大,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为了买房,沈家夫妇是“蛮拼的”。小两口经常加班加点,日常生活也是精打细算。但面对动辄每平方米上万元的城市新房,家庭每月八九千元的工资收入,除去必要开销,要负担房价仍然显得力不从心。

  “思来想去,选在城郊结合部的木渎镇,虽然位置远点儿,也不够‘高大上’,但总算有了自己的窝。”回想看房买房的种种经历,沈华明五味杂陈。“住宅市场火爆程度超乎想象,房产交易中心人满为患,网签要排队预约,缴税要排队预约……为了办手续,凌晨就要穿着军大衣、拎着小马扎去排队取号。”

  尽管历经艰难困苦,但那个面积不足60平方米,每月房贷3000多元的模糊的新家,还是让沈家人体味到了幸福。“孩子房间窗帘要用蓝色;我们的卧室要铺地毯,这样冬天老家来人时,打地铺不会太凉。”沈华明的妻子姚洁心中满是欣慰和憧憬,“我们俩从江西农村走出来,眼下买了房,才算真正在城市扎下根。”

  沈家夫妇的小幸福,是政府多项配套改革惠及于民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近期,中央明确提出,在推进部署下一轮深化改革中,“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则提出,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一系列“去库存”“带动住房消费”等政策暖风,对那些期待在城市有个“家”的外乡人而言,无疑预示着希望。

  在姐姐正在装修的新房里,姚洁的妹妹姚红也有了自己的梦想。“苏州市区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调到20%,总价50万元的房子,只要存够10万元,我就有买到房的可能了。”姚洁在一家民营企业做财务,月收入4000元左右。“少买衣服、少下馆子;多团购、多网购……”她给自己立下规矩,“这样到2017年,我也能像姐姐一样买房安家了。”

  尽管这个新年,沈华明和姚家姐妹依然挤在狭小的“城中村”中度过,但日渐清晰的新家图景给了他们生活更多的温暖和企盼。

  “有房后,我希望能有个真正的‘城里人’身份,让我们和孩子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一样的医疗、社保、住房、教育……”沈华明说。姚红则认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正值婚育期……买房意愿强烈而又经济基础薄弱……”她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政策,如进一步降低首付比例、适当延长房贷偿还期等,帮他们缓解购房压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