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言论自由在德国消失 马克思<新莱茵报>在网络复活

火烧 2008-09-14 00:00:00 国际纵横 1040
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在德国网络复刊,反映德国言论自由和媒体自由逐渐消失的问题。该报致力于报道主流媒体忽略的新闻,如政府监视与新纳粹活动,强调媒体多元化的重要性。

时隔158年 马克思<新莱茵报>在德国复刊

2008年09月13日 来源:环球网

    还记得马克思在1848年创办过一份《新莱茵报》吗?那份报纸早就被关闭了,但158年后,这份报纸又在德国的互联网上复活了。

    本报记者注意到《新莱茵报》,是因为德国退休的知名记者福尔克尔·布罗伊蒂加姆9月5日在该报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声援最近受“封杀”的“德国之声”华人记者张丹红的文章。布氏曾在德国的报纸任编辑,后来还编辑过德国主流媒体—————德国电视一台的新闻节目,但他的这篇文章却不在大媒体上发表,而是这样不太知名的《新莱茵报》上,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记者拨通了该报在德国西部城市科隆编辑部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名叫汉斯—迪特·海伊的记者。他说,发行人(相当于社长)彼得·克莱讷特不在,有什么问题他可以作答,他也是该报主要负责人之一。说是负责人,其实只是编辑部三名成员之一,第三个人是记者克里斯蒂安·海因利奇。

    记者一下子想到,马克思当年创办《新莱茵报》时,不也只有包括恩格斯和作家格·维尔特在内的7个人吗?看来,这个编辑部也是走精兵强将的路子。

    1848年6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在科隆创办《新莱茵报》,这张无产阶级报纸遭到当时普鲁士反动政府的多次迫害,出版301期后被迫于1849年5月19日停刊。2005年8月,以68岁的知名电影制作人、记者克莱讷特为代表的一批记者和互联网专业人士发起,恢复了这份报纸,但因为印刷费用昂贵,现在的《新莱茵报》只是一份网上报纸。

    该报在网上的自我介绍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在独立性、负责和批评性报道方面,继承1848年6月1日在科隆创办的《新莱茵报》,致力于启蒙的传统。网页编排得颇为美观,内容也算丰富,有国内外新闻、地区新闻、社会福利、经济、媒体、体育、评论等不少栏目。但主要内容和观点都是大媒体上难得一见的,例如德国联邦情报局对记者的监视,欧洲新纳粹活动情况。海伊说,编辑这张报纸的初衷就是因为德国媒体的多元化程度正在降低,许多媒体在搞“内部检查”,不同意见发表不出去,因此需要这么一个平台。如声援张丹红的文章就是如此。

    该报网页上明确写着:现在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在德国正悄然消失,原因是传媒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我们要与这种现象作抗争。特别是受控于康采恩的主流媒体认为不适合刊登的新闻,是我们报道的重点。另一家报纸《日报》报道说,《新莱茵报》的创办者们认为,现在的德国,民主遭到破坏,社会福利被削弱,基本权利难保障,因此很有必要建立起“相反的舆论”。

    海伊说,这份网络报纸的作者都是义务撰稿,因为该报经费有限,现在还基本没有商业广告。但海伊说,两年来,网站(www.nrhz.de/flyer)的点击率已经上升到每天6000次。记者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很有见地,写文章的作者有记者、政治家、科学家。海伊说,有的文章得罪了某些人,惹上了官司。记者不禁想到,当年马克思的《新莱茵报》也打过几场有名的官司。▲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