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劳所得+刚性需求=高房价
地王、金融、央企、调控、炒家、开发商、丈母娘等等,都不是高房价元凶,如果说房地产是发烧的病人,那这个病人也是被非劳所得和刚性需求传染的,然后才传染给其他人,谓之“绑架中国经济”,看不到这一点,治疗房地产顽疾的药方们自然会打架。
先说刚性需求。商品房当然是商品,商品的价格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成本是次要的。只要卖得出去,能卖多高一定会卖多高,所以出现了开盘当天开发商违背承诺坐地涨价4000元的场景。对开发商来说,承诺价不等于合同书,临时涨价谈不上违法,相差上亿元的利润,和开发商扯道德就是扯淡。对购房者来说,面对如此“不守信用”的商人,扭头走得了,但他们偏不,又是抗议又是选代表交涉,买卖双方最后“各退一步”,只涨2000元,开发商还得了便宜卖乖地说“不是降价是优惠”。
商品房空置率高尽人皆知,但另一方面,中国去年新增了1100万个家庭,但提供的住房只有440万套,不足一半需求,这就是供需关系的数据表达。捂盘和炒房的基础是升值预期,遗憾得很,这么多年来,升值预期一直在陆陆续续兑现,毫不理睬调控、拐点和崩溃等言论。
都知道是暴利,偏偏是开盘当天人头攒动排队等摇号,不但有天没亮排队的,更有提前几天在旅馆住下的,临时宣布涨4000元后,购房者尽管愤愤不平但就是舍不得走,卖房子的倒先走了,直到购房者答应每平方增加2000元才回到开盘现场为购房者办手续。如果这不叫刚性需求还有什么叫刚性需求?
多出来的2000元其实相当于一般县城的房子单价,为何还会趋之若鹜?因为那里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低的高考录取分数线,那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于在那里给儿子买房子的人来说,只要能让下一代幸福,代价高也值。对于炒房者来说,一年能赚总价的40%,回报率也实在太诱人了。
非劳所得是本文的重点,我准备多唠叨几句。按劳分配的“劳”分“简单劳”和“复杂劳”两种,“复杂老”使得按劳分配在当下中国名存实亡。当然该现象不仅仅是中国,但我现在谈的是中国。中国绝大部分人月收入在3千以下,极少数人月入数万甚至数十万,“3千”买不起,“数万”买得起,不但买一套改善自家居住,而且买几套留着日后加价转卖给祖孙三代凑够了首付款的3千们,他们知道3千们非买不可,要抓住乳你得先有房,繁衍后代是所有生物的第一要务,人也如此。
中国人除了人类共性还另有特色。1、对土地特殊的情节,但土地归国家所有,个人只有使用权,城里人客观上很难获得纯粹的土地使用权,房子可以部分代偿土地情节,就是丈母娘不提要求,男人自己也会觉得没有房子整个人是漂浮着的,心里踏实不了;2、对“大”情有独钟。据说去欧洲旅游的国人普遍觉得那里的建筑小,其实这种感觉是中国的建筑之大衬出来的。中国人有了钱首先会换一套更大的房子,很有钱的人会买一栋别墅,尽管小孩在外地工作只有老两口在家,这就叫“改善型购房”,只是这种“改善”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纯粹是出于对“大”的钟情,办公楼要大,地标建筑要大,住房也要大,大有面子;3、跟风。我老婆每当看到哪家店“搞活动”,都会产生凑过去的冲动,主要不是图便宜,而是被热闹所吸引,因为挤出来后通常是空着手的。现在你该明白大城市的房子为什么热得发烫,楼盘为什么一天一个价,总之是越热闹的地方越要拼命往里挤。大城市热闹。
房子贵怕什么?只要100个当地人中有一个买得起,1000个外地人中有1个买得起,开发商就不愁房子卖不出去。由于非劳所得按几何级数增长,非劳所得人数按算术级数增长,这个100:1和1000:1是能持续很久的,所以房价增长也能持续很久。谁都知道北京的房价涨疯了,但去年底某专家预言北京的房子会上5万,大多数网民在惊讶的同时表示相信是这样,事实是四环之内的房子已经突破了3万,0环之内的房子8万。
接下来聊聊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吧。
前景1 由于80后渐渐成为媒体主流,以及中国绝大多数网民是“待富人群”,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强力调控,房价由跑步变为立正。最多也只能是立正,房价就像仕途上的人一样,正常情况下是前进,实在不行暂停也能勉强接受,倒退是无法接受的,金融业无法接受,GDP无法接受,买了房子的人也无法接受。中国能拿出的盖房用地终究是有限的,家庭绝对收入还处于上升期,城市化进程任重道远,独生子女政策面临调整,这些因素决定了暂停的涨幅将在日后反弹,也就是由80后挪给90后。
前景2 房价由跑步变为走路。别看舆论一边倒,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已经有了房子,有决策权的人不愁房子,能施加强大影响的人在卖房子,因此,房价由快涨调控成慢涨的可能性更大,结果是:商品房渐渐与穷人无关,取而代之的是安居房或公租房,现实情况是,即便从3万降到2万,他们照样买不起。“先富起来的人”积攒了大批房子,慢慢地加价卖给后富起来的人,只要价格涨上去了,卖慢点没关系,他们不等钱用,不信你去问温州炒房团。如果卖得太慢,那就提高加成率,反正非劳所得群体是不断壮大的,不愁卖不出去。有些高档住宅做好了卖10年的心理准备。
何谓“非劳所得”?年薪几百万就是非劳所得,他的贡献也许很大,但比年薪小得多;做加减乘除很容易出错的人年收入几十万就是非劳所得,他们胆大、皮厚,别的本事没有,惟攻官水平绝顶高超;嫌优厚俸禄不够塞牙缝的人也属此类,他们中的脑残者直接收受贿赂,高明的人,你帮我的人赚钱我帮你的人赚钱结果是你也赚钱我也赚钱,法律无可奈何;富二代中很多可以归入非劳所得类,如果他接手了1千万,再假设他智力平平外加懒惰什么也不愿干,按保险的1分5的利息计算,一辈子不愁吃香喝辣,而他接手的钱绝大多数属于非劳所得。
日前惊闻某老板在被罚2千3百万元后感动得到处作揖说“谢谢”,因为他几年内赚了四五个亿。违规不违法,违法不犯罪,能人也。在中国上亿家产的不是很多,上千万的比公布的统计数字多多了,百万多如牛毛。
由于刚性需求和非劳所得将不断壮大,房价大概就是这样子。房价涨也罢跌也罢,都和我没什么关系,涨了我没有房子卖,跌了我也不买房子,论主观意愿,我的话比开发商和待买房子的人都客观,信不信由你,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