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韶山行》(八)——第一师范、新民学会(原创)

火烧 2017-02-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讲述韶山行中探访湖南第一师范与新民学会的历史,介绍学校沿革、名人故事与革命意义,突出毛泽东等伟人求学经历与教育贡献。

 

第一师范、新民学会(视频)

 

湖南第一师范

 

  学校简介: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其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

  学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和教研教改基地、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解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这里群星灿烂,名人辈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党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难酬蹈海亦英雄的民主革命家陈天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以及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徐特立、杨昌济、蔡和森、李维汉、谢觉哉、李立三、罗章龙、周谷城、田汉、黎锦熙、张国基、谭延闿、王先谦、何绍基等曾在此学习或工作。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徐特立6次来校视察,并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97ba1cb0b96ab3779848d22770b3d413.jpg

第一师范

 

516cc0fa541e2371800f3d04284029fb.jpg

一师校徽

 

68beb3e104a31700b40f43a9f28e719e.jpg

一师校训

 

4ab743d61cb0baf25e416dd03d5a2f6b.jpg

一师校风

 

95a9e6ef9156717fcd921caee830f485.jpg

一师校歌

 

9542207a64d4f52fd653cf24016bcb60.jpg

 

  从城南书院到湖南第一师范,不断经历着社会变革,学校由封建教育转变到民主教育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教育,历史悠久,传统光荣;名师荟萃,人才辈出。正如李维汉所说:湖南第一师范校史是一部教育史,也是一部革命史

  湖南第一师范有一个被社会公认的特点,即名校名师育名人。百年师范时期,一师师生入选《辞海》者达48人,其中有城南书院时期13人,以徐特立为代表的教师16人,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学生19人。他们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7位,国民党首脑1人,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4人。

  张栻,他不仅是城南书院的创建人,而且是湖湘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代表。清代后期以黄兴为代表的12人,以反映湖南第一师范与城南书院的传承关系,如王先谦,既是城南书院最后一位山长,又是湖南第一师范第一任校长(时称馆长);皮锡瑞、杨昌济等,先在城南书院藏修,后在湖南第一师范从教。

  第一师范前身城南书院师生代表(13)

  张 栻 黄 兴 曾国藩 胡林翼 左宗棠 何绍基 贺长龄 罗泽南 郭嵩涛 王闿运 邓辅纶 张百熙 樊 锥

  第一师范的教师(16人)

  徐特立 杨昌济 黎锦熙 杨树达 谢觉哉 周谷城 李 达 田 汉 辛树帜 夏丐尊 舒新城 陈子展 易白沙 皮锡瑞 谭延闿 王先谦

  第一师范的学生(19)

  毛泽东 蔡和森 何叔衡 任弼时 李维汉 萧 三 段德昌 袁国平 郭 亮 夏 曦 毛泽民 毛泽覃 张国基 罗学赞 刘畴西 胡 然

  1913年春,19岁的毛泽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于第一师范(四师春季始业和一师秋季始业的学生都编入一级,分编为六、七、八、九、十,五个班),毛泽东被编在第八班(全班30名学生),1918年夏毕业。在此期间,毛泽东刻苦求学;顽强地锻炼身体;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社会调查;主办工人夜学;创建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参加政治活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了全校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1920年秋至1922年冬,毛泽东先后担任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和师范部第二十二班国文教员。在此期间,他革新教育,并积极从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创建工作。

 

  历史沿革:

  1161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张浚、张栻父子建城南书院。

  1165 (乾道元年),张栻开始在城南书院授徒传业。

  1180年,张栻逝世后一百来年,随着南宋的崩溃,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成了僧寺。

  明朝,又经历了几度兴废。

  1507 (正德二年),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协谋进行了修复。后并入吉王府。

  1563 (嘉靖四十二年),推官翟台作堂三楹,再次进行了修复。

  1578 (万历六年)复废。

  1820 (嘉庆二十五年),在妙高峰故地按照城南书院原貌大规模复建,道光二年(1822)冬落成。同时,为纪念张栻,在妙高峰上增建了南轩夫子祠”(今一师图书馆所在地),祠前建文星阁

  1903年城南书院更名为湖南师范馆。

  1903年湖南师范馆更名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

  1904年湖南全省师范学堂(部分)改建为湖南中路师范学堂。

  1907年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初级师范。

  1912年湖南省立初级师范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

  1914年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建为湖南省立高级中学(教育科)。

  1928年湖南省立高级中学(教育科)更名为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

  1929年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改建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39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合并、湖南省立二女中等七校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

  1941年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师范部)改建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49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更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2000年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升格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专科)

  2008年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专科)升格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本科)

 

 

 新民学会

 

 

06b790a7b208cb9dff1f7d26e6c3f9c5.jpg

 

769fb09622190e92b9526b78655b96e6.jpg

 

“新民学”于会一九一八年四月的一个星期天,在长沙岳麓山刘家台子(又叫周家台子)蔡和森家中成立,参加会的有:毛泽东(润之)、蔡林彬(和森)、肖旭东(子升)、肖植藩(子(日章))、陈绍休(赞周)、罗璈阶(章龙)、邹彝鼎(鼎丞)、张昆弟(芝圃)、邹蕴真(泮芹)、周名弟(晓三)、陈书农(启民)、叶瑞龄(兆桢)、何瞻岵(叔衡)、李维汉(和笙)等十四人。

 

8c0e9e3add204a008628f0c7e303d3f3.jpg

蔡和森故居

 

1ea96aa832e3415569a65f92ed12a19a.jpg

蔡和森卧室1

 

6c1b726f4ff3369e419c52dfd15cf158.jpg

蔡和森卧室2

 

3e1a0fe1929bf88267bc991b7c1df0b2.jpg

蔡畅和母亲卧室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新民学会在湖南地区的革命运动中起着核心领导作用,新民学会会员的活动主要分为两支:一支在国内,主要在湖南;一支在国外,主要在法国。为中国和湖南地区的建党建团工作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cc2294551b6da8d85af81981058f3e35.jpg

蔡家厨房

 

e79faa4ebee6c2c16c344a5f1a122b9a.jpg

杂物间

 

 

  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成为我党早期的主要骨干,如毛泽东、蔡何森、何叔衡等……

 

  说明:本文内容部分参考一师网站,视频的伴音主要来自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特此说明。

 

                     赵润强  二○一七年二月十六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