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与变法:大宋朝的开国与悲歌—第七课月会讨论汇总
2018年9月30日星期日
这次历史学习一共有15位同学参加,10位同学进行了现场发言,5位同学参与了讨论。
大家讨论非常热烈。一个小遗憾是,我虽然选了关于《李清照》的40分钟的视频,发言和讨论中,关于她的讨论不多。想想也可以理解。
1、皇帝的合法性
宋宁:宋太祖赵匡胤搞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与武则天搞的那个天授神石,还有什么一些出现的祥瑞现象,都是为了自己做皇帝合法性找民心吧。这个开国皇帝还是很有作为的皇帝,结束了五代时期纷争局面,十分爱看书学习,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加强中央集权,以文治国,开创盛世,也埋下隐患。
张念: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和其他开国皇帝一样,相似对规律。宋太祖黄袍加身,和武则天用石头,都一样,想展示一种天意。
吕途:探索以前也给我们讲过,皇帝很在意合法性,为啥呢?
迪桥:每个政权都在意合法性,今天也是这样。应该说还是道德在起作用吧
哲亚:名不正言不顺,不合法就不能使人民信服
吕途:那么,古代的合法性,和今天的合法性变化很大哦。今天的合法性好像跟“君权天授”无关吧
哲亚:古代多是借天降祥瑞或者什么异象来彰显其出身不凡,是上天的执意,现在的合法性更多是提现在能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探索:合法性形式有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民众对政府的认同,认为政府统治是正当的,服从是应当的。这种认同程度越高合法性越强。
哲亚:封建王朝里诏书里写的第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黎明:现在应某某某指示
宋宁:看水浒传里孙二娘开的黑店是卖人肉包子,在《夷坚志》里就记录宋徽宗时在京城开封,就有这么一家黑店,杀人卖人肉。在京城治安都这样,那个时候老百姓咋活,可说啥南渡,为啥北宋亡国老百姓不乘机反了?没有了皇帝百姓是不是痛哭流涕地觉得没人来统治他们,就像失去了家长一般呢?
柳平:但是南宋灭亡,也不是民心所向,最后文天祥见证战场惨烈,却无一人投降,全是保家卫国而战死
探索:王国权力来源于神权。当前政府的权力来源于民众的认同。
哲亚:历史周期律(一治一乱,一乱一治)在皇权社会一直都存在,这也是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的原因
探索:民众的认同不但包括对政权的尊重,也包含屈服于恐惧。
迪桥:现在用民族主义在“代替”民主,民族振兴第一要务
雪焕:有种说法近代什么主义都失败了就民族主义成功了
哲亚:权力既然来自民众认同,为什么不适行民?煮制度呢,把权力还给人民,你说奇怪不奇怪
王斌:政权稳定以后,就采取措施,历朝历代皇帝都有这样的担忧,牵制各方势力,不要威胁到自己。我们现在的中央领导也在做这样的事情,让听命于他。几千年,现在的人也是这样的,不能思考,不能发言。真正的民主自由需要很长的道路要走。奴性化的观念。
探索:农民起义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过去啊,没有人代表社会底层去发言。所以说社会底层的这个积怨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爆发,这就是一个起义。近代的政治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近代的政治就是创立这个政党啊。假如说一个政党不去和基层沟通啊,不把底层的个诉求展现出来,也会出现一种爆发性的问题的啊,这个现在叫革命。欧洲发明政党去解决这个问题。
哲亚: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总是对清官有这么深厚的情结,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期盼出现一个清官,而不是期望出现一个清明的官员制度呢?为什么不能从制度上面来实现这个官员的清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面,不能让官员来鱼肉百姓,要真正为人民服务。
2、与游牧民族的关系
宋宁:宋朝后边那么多皇帝感觉都那么的怕游牧民族的进犯,那个时候什么辽国,金国,西夏,两国一打就要求和。当然在冷兵器时代骑马射箭勇猛是重要的,要不元朝铁蹄征服了那么大的疆域,是宋朝遇到了更强大的敌人吗?
柳平:古栈道,杨延昭设计的,抵抗辽军。委屈也不能求全
吕途:委屈从来都难以求全
黎明:如果你在宋朝,你觉得怎么才能保障安邦兴国
柳平:文韬武略同等重要吧
哲亚:文人治国还是误国,你怎么看?在什么情况下文人才适合治国呢?北宋的开创者就是靠武装政变取得政权,所以他必须想办法进行权力制衡确保自身的江山不变色,前期的话必然选择文官治国,抑武杨文
广香: 杨延昭治敌之策,古栈道敌人不知道,1300平方公里,敌人不知道,军民一心。
探索:北宋的这个国防问题,好像是吸收了唐朝藩镇格局的一个经验教训。因为给边疆权力过大的时候,会造成了地方上的割据势力。北宋三百多年几乎是没有出现割据。北宋统治者认为,唐朝的边塞政策容易引起地区性的一个民族主义,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呢,游牧民族经常经常入侵内地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据说这个北宋在历朝历代当中,就是从汉朝以后吧,北宋的这个统治面积是最小的啊,之后的明朝和清朝,包括我们现在的国家吧,都接受了这个教训啊,就是对边疆省的控制就比北宋那个时候要加强了很多啊。北宋那个时候基本上处于防守,不积极的去向边疆区扩展啊,建立几个边疆地区作为一个缓冲区。这样这样也是一个军事上的一个弱点。
我们看北宋都是老师受欺负,就忽略了实际上是它在和游牧民族的对决中不占优势的,因为游牧民族有大量的骑兵啊,这些骑兵的机动能力比较强,而北宋呢,他没有边疆省他就很少养马,在南宋时期更是没有马匹,马匹的供应量比较少。所以说呢,北宋只能作为一种防御性力量,它的军事力量只有防御性,不是一种进攻性的。我们现在老是说北宋军队啊不堪一击啊,实际在世界历史上吧,就是在对抗蒙古统治中,还是整个南宋的军队坚持的时间是最久的。
宋朝两个战略失误,民族自尊心引起的。把眼前的敌人打掉了,结果面临了一个更加凶残的敌人。有个影片我推荐给大家,《贺兰雪》,这个这个影片很主要是讲党项人的。
柳平:宋朝名垂青史的文人将士很多,证明320年的宋朝并不弱小,只是最后碰到了欺人太甚的大敌而已
3、民族英雄的意义
探索:最近有个教科书修改,不讲岳飞和文天祥了,把这些民族英雄的地位降低了。金人后代把岳飞地位给拔高的,金人是岳飞的敌人啊。文天祥也是元朝重视,蒙古人对文天祥非常重视、非常尊重的啊。用影响民族团结来降低民族英雄地位这个道理说不通。
对忠义之士、对这种英雄的一个表彰啊,是跨越民族的,它不影响民族团结。它是一种政治的大智慧,满族人和蒙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4、王安石变法
探索:我看大家讨论那个王安石变法。我就先从这个王安石变法说起吧。变法在那个任何时代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个政权提出了变法这这样一个需求,那肯定是社会危机到达了非要变革不可的一个地步了。但是这个变法之所以难以实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的这些利益群体的诉求各不相同,所以说任何变法都不可能同时完全的照顾到社会上各个群体的利益,所以说他有的时候他可能是对整体有利,但是可能会有损局部的一个群体的一个利益。这个王安石变法就存在这样一种这样一种情况。
在北宋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呢,当时的社会就出现了大量的不公正。这个不公正不但是北宋的,任何社会都是一样的,会引起这个底层的积怨。把底层的愤怒累积起来的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普遍性的一个腐败,一些土地兼并问题啊。地主不愿意放弃他们自己的这个财产的。拥有财富资源,他们在政治上有话语权的,变革受到这个掌握社会资源的这个利益集团的阻止。
王安石变法主要还是来自于这个权力阶层的强烈反对而很难实施,底层是没有话语权的。话语权还是要通过这些官僚机构向皇帝去反映。权力阶层在变法中会失去很多的东西,他们就是也就是千方百计地去阻挠变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一个悲剧性的结果吧。假如说这些地主阶级愿意放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那他们可能还会挽救自己的国家。而与之相反的,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不和农民分享,结果呢,国家就陷于这种崩溃的状态,在金人入侵的时候呢,地主阶级不但自己的利益全部没有保存,连自己的生命全部就丧失了,所以说,不愿意牺牲一点点东西反而失去了所有的东西,这个也是统治阶级的悲哀吧。
改革和革命关系就是,应该在革命情感被底层牢固建立前进行改革,在社会问题变得不可收拾前进行改革,不然当政权被厌恶时再进行改革,那么改革将以既得利益者被全部清除的革命收场。
宋朝的开国初期,实行文官统治、文官政治。实际上,文官政治、文官统军的这种措施是非常先进的。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军队的最高层都是由文官治理的,包括著名的美军的国防部长啊,必须是文职官员,并且军队不准参与政治活动。世界各国都一样,是党指挥枪啊。
雪焕:官多兵多,国库空虚,才有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想法和神宗比较相同。变法就影响到官员的利益。变法也需要时间实施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大的效果。
迪桥:一个人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整个宋朝的命运由太祖决定。王安石和范仲淹,范仲淹一年就失败了。王安石持续16年。
附:大宋朝
徐良园:
五代又十国,打得天下一抹黑,皇帝当不得
半个世纪里,平均十年换一帝,中原祸不息
国家日无宁,赵家有幸降奇人,取名赵匡胤
父亲服军营,生个孩儿香喷喷,取名香孩营
幼时有佛缘,少林寺里武功练,攻太祖长拳
出落英少年,为求功名把路赶,寺庙歇一晚
方丈偶相见,殷勤迷途来指点,转北莫向南
南方政局稳,北方战国争功名,方不负此身
投身北周城,皇帝身边作亲兵,待机好晋升
处世慨而慷,护卫千里送京娘,德名远传扬
赵郎武艺精,跟着帝王学用兵,率兵闯敌营
真有三板斧,从的程咬金师傅,劈开条血路
战功升检点,又与皇家姻亲沾,羽冀渐丰满
风水转又轮,陈桥兵变赢军心,黄袍来加身
可怜小皇帝,舅舅夺位料不急,让位边哭泣
兼并又演绎,大宋国号又竖旗,天下来统一
倒楣是李煜,落花流水南唐去,别了李后主
五千里山河,痛失四十年家园,梦中作烟萝
往事知多少,春华秋月何时了,故国残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