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支红军兵力最多?
中国工农红军主要包括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陕北红军、琼崖纵队、广东东江红十一军等部分。鄂西长阳红六军,江苏通海、如泰红十四军,徐海蚌地区红十五军,河北完县红十九军,河北南部红二十六军,东北地区红三十二军,以及河北高蠡暴动组成的红军游击队等,由于存在的时间较短,没有形成山头。
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红二方面军兵力最少,当无异议。我们来比较一下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哪支部队兵力最多。
比较哪支部队的兵力最多,有三种方法:一是同一时期哪支部队人马最多,二是用某支部队鼎盛时期的人数与另一支部队非鼎盛时期相比较,三是比较各支部队鼎盛时期的人数。
第一种比较。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红四方面军兵力最多”的说法,并且由此衍生出了许多话题,比如张国焘指挥中央是应该的、红四方面军干部军衔授低了等等。
但是,这种说法应该有一个比较条件,比如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红四方面军兵力最多”,是对的,这个时候红一方面军只有2万人,确实比红四方面军的8万人少得多。但这是在红一方面军经过与敌军主力长时间浴血奋战后,而红四方面军战争环境相对好得多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不加上比较条件,就很容易误导出很多话题。
有的人认为这个时候的红四方面军人多枪多,所以张国焘应该说了算。这种观点是标准的军阀观念,国军就是这个样子,手里有枪就有一切,所以面对强敌相互观望、保存实力,有的干脆投降来投降去。在抗战期间很多国军部队就是今天降日军,明天又是国军。在解放战争中,许多国军部队常常是在不远处像看热闹一样眼睁睁看着友军灭亡也不去救。国军里保存实力是第一位的。
而共军则不然,主动挑硬仗打,打硬仗当然损失大了。因为部队不是哪个人的,是党的部队,党指挥枪。当年,朱毛红军发展到数万人,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一块红色根据地,博古、洛甫、周恩来、任弼时、项英、陈云、王稼祥、凯丰、邓发等赤手空拳来到中央苏区,如果是人多枪多就说了算,是不是朱毛只给他们分配个班排长干?
党史上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错误,定性一点儿没错。并且,党史上对陈昌浩、徐向前、王树声、傅钟、周纯全,以及倪志亮、何畏、李先念、王建安、王宏坤、许世友等人是留了不少情面的。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北上还是南下,是服从中央还是追随张国焘个人,这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如果这些人的党性足够强,应该跟着党中央走。特别是陈昌浩、徐向前、周纯全、傅钟等人应该参加过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的,至少他们对中央的决策是清清楚楚的。这说明,在当时的红四方面军,军阀习气还是保留了不少的。
第二种比较,也有人以中央红军突破腊子口后只剩七千兵力来对比张国焘的八万多人,当然也是不科学的。突破腊子口后的中央红军只是红一、三军团和中央机关,而红五、九军团此时已被张国焘裹挟南下。这是一。第二,红四方面军这时的兵力已经不是8万了,两过草地,损失了不少,到底多少,我没见过资料。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第397页,“9月下旬,原左路军和右路军的一部分(包括红四方面军和原属红一方面军而已编入左路军的红五、红三十二军)在张国焘的指挥下重过草地……”
第398页,“9月中旬部队南下后……张国焘被迫率部不断西撤,越过大雪山,于(1936年)4月上旬撤到主要是藏民居住的甘孜、炉霍地区。红军虽英勇奋战,但伤亡很大,到甘孜后只剩下4万余人。”这4万余人包括原红一方面军的红五、红九军团。也就是说,这时的红四方面军,与突破湘江后的红一方面军兵力大致相当。
我们现在说说第三种比较,即红一方面军鼎盛时期的兵力与红四方面军鼎盛时期的兵力对比一下,谁多。这样比较是有意义的。
先说红一方面军兵力。第383页,“从(1934年10月)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第404页,“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时,……留在根据地的部队有红二十四师、独立团及敌方游击队越1.6万余人,加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3万余人。”
也就是说,红一方面军撤出中央苏区前有将近12万人。这还不包括曾经属于红一方面军的红六军团、红七军团、红十军团等部。
红四方面军。第390页,“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底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经过激烈的战斗,取得强渡嘉陵江成功的重大胜利。红四方面军由此打乱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新区,部队发展到8万多人,造成极为有利的形势。”此时红四方面军达到鼎盛,之后兵力越来越少,到达陕北时不过一万多点儿。
比较两个方面军各自鼎盛时期的兵力,红一方面军比红四方面军多了3万左右。
这样比较不是没有意义的。有些人总觉得红四方面军兵力强大,但1955年授衔时遭遇不公,这实际是在用红四方面军鼎盛时期与红一方面军损失大部兵力以后的情况对比。
在中央与张国焘斗争中曾经站错队的那些红四方面军将领,在建国后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在1955年授衔时,确实有些人的军衔低了,但只是一个一个的个案,红一方面军中毛主席的爱将也有似乎偏低的比如粟裕,不存在红四方面军整体偏低的情况。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