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西方大馆”如何起步?将古代伟大、渺小两类正反面人物分别安置于相应国博雕塑园
超越“西方大馆”如何起步?将古代伟大、渺小两类正反面人物分别安置于相应国博雕塑园
笔者主张我国的国家博物馆,应该有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博物馆的壮志。因此,前帖批评了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追求的居然只求“和西方大馆比肩”而不是超越的自卑行为,并且还提出孔像就是要搬进国博雕塑园也不够资格。这是基于目前只设一个国博馆雕塑园而言的。
发帖之后,发现论坛有个关于“道德滑坡”热点,突然有个新想法——应当从道德角度,考虑超越“西方大馆”如何起步。
道德不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关于善与恶、美与丑、伟大与渺小、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邪道等等观念,以及同这些上层建筑领域的观念相适应的各种行为规范吗?这些规范要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来保证实现。但是,我们的公园,我们的博物馆,正是帮助人民树立崇高信念、营造正确社会舆论的苗圃,正是培育道德、弘扬优秀文化的场所。目前人们不正在关注孔像的安置吗?这件事不是关系着人民的道德观建设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吗?
因此,笔者意见,国家博物馆应开辟两个超越“西方大馆”的国博馆雕塑园——一个是伟大正面人物雕塑园、一个是渺小反面人物雕塑园,将中国古代伟大、渺小两类正反面人物分别安置于相应国博馆雕塑园,以具象的形式,告诉人们分辨善与恶、美与丑、伟大与渺小、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邪道。敢不敢这样做,这就到了考验中国人自信力的时刻。自信的人固然珍惜家誉,但也不怕扬家丑,笔者相信,我们中国人并没有丧失自信力。因为鲁迅说过: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着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所以,超越“西方大馆”,堂堂正正设立正反两个国博馆雕塑园,怕什么!
剩下来就是如何选取进入国博馆雕塑园人物?这只有遵照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中提到的的两段指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这就是说,选取进入国博馆雕塑园人物,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历史遗产以批判的总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一是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二是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还应该坚持毛主席所教导的“四个决不”——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决不能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决不能毫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决不能提倡尊孔读经、提倡旧礼教旧思想。
我们的导师毛主席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隋朝的李密、窦建德,唐朝的王仙芝、黄巢,宋朝的宋江、方腊,元朝的朱元璋 ,明朝的李自成,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我们应如何具体做这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不妨参考数学网友的意见,数学网友说:
人类这种动物,是通过生产劳动来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食物,衣服,及各种生活用品和玩乐用品的,而现代社会的生产劳动的基础,一个是自然资源,一个是生产技术。有了自然资源,又有了生产东西的技术,各种东西就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任何人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那是太愚蠢不过。
如果一个出国的富人,既没有带走自然资源,自己也是不懂技术,那他什么财富都没有带走。对国内的人民来说,自然资源还在,生产技术还在,那还担心个屁啊?完全没有理由担心嘛!有了自然资源还有了生产技术那就可以不断地活下去嘛!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生产技术才是最根本最根本的东西,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因此,笔者提出古代若干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伟大贡献的正面人物,供网友考虑:
传统农学:汜胜之、贾思勰、诸葛颖、王祯、徐光启;
中医药学:黄帝、神农、扁鹊、华陀、张仲景、王叔和、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
古天文学:刘洪、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邢云路、甘德;
古代数学:刘徽、祖冲之、刘焯、僧一行、贾宪、秦九韶、李冶、朱世杰、沈括、杨辉;
古地理学:班固、张骞、郦道元、裴秀、徐霞客、玄奘、郑和、沈括;
古物理学:鲁班、墨翟、张华、孔颖达、张志和、宋应星;
古代化学:葛洪、陶弘景;
其它学科:仓颉、毕升、蔡伦……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