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为世纪谜案编个剧本

火烧 2016-12-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以《让子弹飞》为灵感,虚构赫斯与林彪叛逃事件的剧本,探讨历史悬案背后的真相与阴谋,结合东西方历史事件,揭示未解谜团。

《让子弹飞》中有这样的桥段,在出城伏击战中,师爷接过了受伤老七的哨子,用哨音表明老大死了。结果,在一片混乱中老二被暗杀了。受此启发,我想到了二十世纪东西方历史上两起有名的老二叛逃事件:赫斯降落英伦三岛,遭遇终身囚禁。林彪逃离中国,魂断大漠。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完全,这两件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两桩悬案,我不期揭开谜底,权且拼凑两段剧情,作为演出所用,继续那未完的恩怨情仇。

希特勒不是吴下阿蒙

有历史学家曾经指出,如果希特勒在攻陷法国后停手,那么希特勒就有资格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但希特勒想停手吗?能停手吗?停的了手吗?而在此之后,希特勒一系列反常举动被批评家斥为脑残,用这个理由解释世界局势走向,未免太简单和太轻率了,但吃瓜群众就是相信。

让我们看看希特勒这些脑残举动吧。在法兰西之战后,德国集团军群将英法联军几十万人包围在敦刻尔克,使其插翅难逃。正在此时,希特勒接受空军统帅戈林的主动请缨,改由空军收拾残敌,结果丘吉尔带领英国人实现了敦刻尔克奇迹,大部分英法联军逃出生天,成为日后大反攻的主力。希特勒对全面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取而代之的是英格兰空战,德国一再错失良机,没有摧毁英国重要军事基地,导致功败垂成。在沙漠之狐隆美尔在北非所向披靡时,希特勒拒绝了隆美尔向北非增兵的建议,这才使得英国人能到喘息,为日后反败为胜打下基础。

从这些脑残举动中,我们能轻易得出结论,希特勒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脑子变僵了。但又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呢?希特勒在法国得手后,是想要收手的。这时候,他一再避免对英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就是为日后德英谈判做铺垫。谁是最佳的谈判代表呢?非希特勒死忠位高权重的赫斯莫属。假设赫斯到英国去,真的是接受了希特勒的指令前去谈判。那么谈判的结果很可能是德国要将枪口对准苏联,日后由英德实现对欧洲的统治,赫斯就成为人质留在英国。希特勒也在赫斯降落英国不久发动了侵苏战争。丘吉尔和罗斯福则迅速发表大西洋公约,宣誓与苏联站在一起,并拒绝与希特勒为首的德国进行媾和。失算的希特勒在日后展开了大规模报复,疯狂屠杀犹太人。而赫斯则一直被关在监狱中,终生难见天日。这与很多德国元帅被提前释放的背景不符,难道赫斯真的知道惊天秘密?

中国历史上的阴谋与背叛

林彪叛逃苏联,在逻辑上是解释不清楚的。如果林彪早有此念的话,作为军队副统帅、国防部长的他,有很多便利条件与苏联暗通款曲,造成重大事变。在事情败露后,在事先没有沟通的情况下,仓皇出逃苏联,在中苏关系紧张的氛围下,是很危险的举动,林彪不会没考虑。有些所谓的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林彪的倔强、认死理,他拒绝向毛泽东认错,论据就是锦州抗命。我就纳闷了,林彪好面子而不与毛泽东和解,最后选择了叛国投敌这条路,到底哪个面子失的大?所以就有林彪家人给出了新的说法,林彪是被诱骗上了飞机。一些人反驳的理由就是林彪身边的警卫人员,早就隐约听到了林彪与叶群谋反的对话。看到这个,我就想林彪是有多么的低级,怎么政变弄得这般光明正大?

顺着诱骗说这个思路,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全新的剧情。毛泽东在上海遭到了未遂的政变。开飞机的人最后放弃了这个计划,主动向毛泽东坦白林立果是主谋。毛泽东专列立即返京,改变原有习惯,路上基本不停车。车子到达丰台后,毛泽东召见了北京卫戍区与中央警卫团的负责人,对京城防卫重新部署。有人将此消息告知了林彪。林彪带着老婆叶群、儿子林立果坐飞机紧急赶往北京,当面向毛泽东解释,但结果飞机开向的不是北京,而是外蒙,最后飞机由于油料不足而失事,更传闻飞机上有打斗的痕迹。试想,叛逃连油都没带够,这还是那个以谨慎著称的林统帅的水准吗?

假如未遂政变和飞机叛逃都是敌对势力的设计,那么就给人思之极恐的印象。知悉林彪亡故后,毛泽东身体一下子垮了。如果真的是背叛,见过多少大风大浪的毛泽东岂能一下子就承受不了?极有可能的是,毛泽东事后觉察了,但已经覆水难收。事后搜查中,找到了最为关键的林立果的《五一七工程》。而与林立果最铁的政变参与者,并没有和飞机一起走,而是选择留下来,将一切和盘托出,从而编织了完整的证据链。

实事求是的讲,林彪在文革中的表现并不合格。周恩来做到了本分,尽量去帮助失去权力的一些人,林彪没有做到这些。他的四大金刚是做得过火的一批人,为了攫取权力,将一些革命元勋彻底打倒,超出了政治斗争的底线。这些都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林彪的作为,毛泽东也是不满意的,因而在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拒绝设立国家主席。当陈伯达与张春桥也为林彪唱赞歌时,也意味着毛泽东对林彪的信任降到了冰点。正是在这样的时机,发生了那起惊天大案。

希特勒最后还是糊涂了,他应该明白攻占法国已经越界了,想要与英国和解的大门已经关上,就在那时张伯伦下台、丘吉尔上台,历史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在与毛泽东冲突后,林彪选择到北戴河回避矛盾,而没有作出政治上的妥协。他没有留在北京,看似远离了是非,却让所有的是非向他扑来。毛泽东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知道大局已去,最后的时光就是尽一切可能就行补救。说实话补救的还不错,但最终邓小平拒绝毛泽东的提议,也就预示了未来的政治走向。江青是不合格的,毛泽东在林彪事件后多次严厉批评她,但她没有领会。只能感叹,天亡我也,非斯人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