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忠言:《人民日报》的前世今生

火烧 2023-04-18 00:00:00 历史视野 1029
本文详细介绍了人民日报的前世今生,包括里庄时期的机构设置、编辑部人员、采访部与电务部等关键部门的组织架构与职能,展现了人民日报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人民日报的前世今生(图文连载7)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里庄时期华北《人民日报》的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
华北《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张磐石,副总编辑袁勃、安岗、王亢之,秘书长马健民,副秘书长郭渭。下设秘书长办公室、秘书处、机要科,人事科,编辑部,采访部,电务部,经理部,发行部,计划财务室,交通班等部门。
机构简介

 
编辑部
编辑部负责编辑稿件,制作标题,撰写社论、画版、校对。
当时,《人民日报》编辑部的主要编辑有:徐兑、林韦、李克林、何燕凌、宋琤、艾方、田流、吴象、杜展潮、刘晓晞、罗林、耿西、冷冰、朱波、卞仲耘、赵培蓝、穆扬、江夏等。
采访部
即专职记者部。当时的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即人民日报采访部,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具有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双重身份。采访部记者采写的文稿,主要由《人民日报》刊登。
采访部主任由《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安岗兼任,副主任是邵红叶和李庄,安岗还兼任新华社华北总分社主任。采访部下设采访科,李千峰任科长,萧航任副科长。另外还设置专人负责编辑各分社的来稿,汇编成《总分社通讯稿》,供《人民日报》编辑部选用,选其精粹向新华总社发稿,每日一册。这项工作由李庄负责。
电务部
两报合并后,新的人民日报电务部人员激增,当时计有报务员、译电员、机务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约七八十人,是电务部人员最盛的时期。
在交通不便、邮政不发达的条件下,为了全面报道华北地区的情况,新创刊的华北《人民日报》主要依靠电讯方式组织稿件。当时在里庄架设了4部电台,配备30余人,还专门设立了机务室,不分昼夜地工作,每天平均接收 1万字左右的电文,为报社提供稿件。
   
那一时期,华北《人民日报》的主要稿源来自新华社总社。据粗略估计,当时的《人民日报》,由电务部抄收的新闻稿件约占报纸版面的1/3以上,有时可达到3/5。
以下是目前能收集到的当时电务部工作人员名单:
主任:何瑞亭(原《晋察冀日报》电务部主任)
    副主任:高飞(即高晴普,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电务科长)
    收报科科长:左禄(晋察冀),副科长:邸禄申(晋察冀)
    通报联络科科长:张连德(晋冀鲁豫),副科长:温笑清(晋察冀)
    译电科科长:安文一(晋冀鲁豫),副科长:伊之(女,晋察冀)
    机务室,主任:于忠(晋察冀)
    电务人员训练班主任:韩增福(晋察冀)
    报务员、译电员有:李英才、张连达、刘幸福、赵景星、刘芳洲、马继如、王进忠、董钟毅、张国柱、刘世杰、井三友、刘雁行、梁桂荣、梁清和、郝菊鲜、杨林芳、牛美
、唐顺忠、赵全明、张一峰、靳泽、冯玉成、丰敏、刘淑芳、李如、杜润、李锋瑞、佘丽娟、苏琴、马玲、贾春义、郝廷蟠、郭凤华。
    机务员有:阎进、朱敏、宋儒贤等。
    不久后通联科副科长温笑清病逝,该职务出缺。
数月后何瑞亭、左禄、李英才调往太原前线,高飞接任电务部主任。
经理部
华北《人民日报》创刊时,经理部设在里庄,经理王友唐,副经理是来自晋察冀的刘景汉。经理部秘书殷德宇、成坊,干事陈汉生,会计郭铭,收发何发荣,勤务员王广锁。
经理部随后发现,在里庄不便于开展发行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大城市的便利条件。于是经理部很快迁往石家庄南大街18号。
在石家庄,经理部的设置正规化了一些,设立了会计室、广告科、发行科、工务科、材料科、医务室等部门。


25.照片:晋察冀日报电务部发报台人员。前排左起:马半农、傅小乐、马德真、王进增。后排左起:李英才、杜润三、陈秀德、马继如、何瑞亭


26.照片:1949年 1月1日,人民日报经理部部分人员摄于石家庄南大街38号办事处内。这是一张被岁月流波浸染得斑驳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人都很年轻,他们都亲身参与了人民日报在战火中的诞生。如今已难以知晓他们的姓名

27.照片:1949年5月,人民日报经理部部分人员在北平合影

 

28.照片:1949年夏,人民日报记者部合影。这是一张包括了大部分当时人民日报外勤记者的珍贵合影,约摄于1948年8—9月间。由于年深岁久,至今没有完全知晓所有在场者的姓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