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人民日报》的前世今生 (图文连载八)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里庄时期华北《人民日报》的印刷、发行事务
新创刊的华北《人民日报》编辑部设在里庄,排版车间(当时称“排字房”)也在里庄,印刷厂则设在北焦村,距当时的石家庄市区约 4 —5里。当时报社印刷、发行事务的总负责人是王友唐。他长期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工作,是一位理财高手,善于经营。负责物资供应的殷德宇是他的重要助手。
在里庄,印刷厂安置了 3台平印机,印刷少量《人民日报》。印厂的主要工作是为《人民日报》排版,打成纸型后快速运往设在石家庄郊区的北焦村印刷厂印刷3万至4万份。此外,设在里庄的印刷厂还印刷书刊文件。印刷厂24小时都有人上班、值班,开动两个印刷机印报。印刷机印报由一台柴油机带动,但是柴油机常出故障,报社在里庄找了10多名青壮年轮流手摇印刷机, 以保证正常出报。
《人民日报》的发行遍及整个华北地区,覆盖地域极为广阔,凡在华北、中原各战场的新华社分社或各战略区前线报纸的记者中,都指定一人或数人兼任人民日报记者。 当时《人民日报》上来自各战略区的消息,主要由新华社前线记者和人民日报兼职记者自各地发来。
根据档案记录,创刊时的华北《人民日报》发行4.4万份。创刊一个月后的 7月间,《人民日报》发行4.7万份。在战争环境下,要发行这些报纸充满了艰辛。凡中共中央和中央机关、华北局、华北军区各单位,由报社派交通员直接投送,其余部分,主要是靠人背马驮来实现投递。在最初发行的报纸中,只有8000余份可以在当天看到,其余的要推迟 2至3天,有的要 4天以后才能读到,有些要到 7至15天后才能收到。
由于敌机轰炸和编辑部往返转移,给《人民日报》的发行带来相当大的困难。1948年10月,报纸的发行量从47000份下降到29322份,减少了1/3。从1948年9月底开始,报社就开始逐步建立严密的规章制度,改善包装,减少差错。编辑部进驻东焦村,形势稳定后,《人民日报》的发行迅速改善,从11月起,发行量开始回升,到1949年 1月,发行量回升到38817份,以后一直稳步上升。

29.图片:《人民日报》在里庄创刊时的排字房★
30 照片:《人民日报》初创时期的制版工人
31.照片:1948年春,晋察冀日报印厂部分成员,今天已难以知晓他们的名字
相关文章
- 董玉振: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艰难历程---看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成就(旧闻)
- 论毛泽东和民主
- 清明节售印有毛主席头像冥币惹众怒
- 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
- 红霞万朵长相忆,浩歌千古酬知己——读毛主席1973年修订赠杨开慧词感想
- 昆明红歌唱响“三.八节”
- 文艺路线的复议
- 黎阳:谁说毛泽东对科学无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之一
- 失败是检验真理的另一标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毛泽东是中国民主的最伟大推进者
- 毛泽东提倡良好的文德文风
- “东方红”上阳光明媚 “东方红”下红歌嘹亮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