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后的挽歌,还是春天的惊雷?
是最后的挽歌,还是春天的惊雷?
在建国六十周年的前夕,忽然从网上看到将军后代合唱团演唱“东方红”的消息,精神不由为之一振,热泪夺眶而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也不知是由谁决定的,主旋律中只有“春天的故事”,再也听不到“东方红”的歌声。但是你可以封住广播电台电视等各种媒体,却封不住亿万人民的心。在亿万人民的心里,“东方红”的歌声始终在传唱。最初,我是从网上看到一些上了岁数的老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重新唱响了“东方红”。当时我的感觉是不免有些凄凉:这不过是表达了这些老百姓面对今天社会主义即将被资本主义取代时,对毛泽东、对毛泽东时代的怀念,似乎是在为社会主义唱着最后的挽歌。然而,当我听到将军的后代们也重新唱响了“东方红”,并且是在正式的演出场合重新唱响了“东方红”时,感觉便有些不同,似乎听到春天的惊雷。这说明毛泽东不仅活在亿万普通老百姓心中,也活在这些革命后代的心中。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仔细想想,改革开放以来所争论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是要毛泽东思想,还是要D理论?中国是姓毛还是姓D?“春天的故事”取代了“东方红”,实质上就意味着D理论取代了毛泽东思想,中国不再姓“毛”而是姓“D”了。那么,今天重新唱响“东方红”,可以说意味着毛泽东思想重新向D理论发起了挑战,亿万人民和许多革命后代不愿意让中国姓“D”,而要让中国重新姓“毛”。现在的事实很清楚,毛D之争实质上就是两条路线,两条道路之争。前者是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后者则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凡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都拥护前者,反对后者;凡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都拥护后者,反对前者。
回顾古今中外的历史,夺取政权者的后代在巩固政权中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并且对政权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当然有好的作用,也有坏的作用。当今的中国恐怕也不会例外。我们不难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真正的掌权者也大都为革命后代。许多好事是他们干的,许多坏事也是他们干的。现在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使他们多干好事,少干坏事,不干坏事。本人曾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出:高干子女很容易变质,现在变质的高干子女大有人在。如果革命者的后代都变质了,都不想继续革命,都不想挑起革命的重担,那么其他人的后代又会有多少人还想继续革命,还能挑起革命的重担?前苏联的变质也可以说与前苏联的革命后代变质有很大关系,许多新权贵就是革命者的后代。好在毛泽东及早发现了这个问题,对干部子女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干部子女学校,让干部子女上山下乡,参军入伍等。这些措施使许多干部子女走出特权的围墙,深入到工农群众中,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尽管这些措施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干部子女都不变质,但对于防止干部子女变质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这些措施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还要看当前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今天这些重新唱响“东方红”的革命后代是否没有变质,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至少可以从他们的此举中看出他们还是热爱毛泽东的。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是相通的。人们有理由对他们寄寓希望,希望他们在社会主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承担起革命的重担,接过革命的班,重新在中国树起毛泽东的旗帜。
现在的事情也确实很有意思:现在中央的领导大都是团派人物,也就是文革前被列为接班人的人。而将军的后代中恐怕有不少是文革中最先起来造反的红卫兵。这似乎又在重演文革的一幕大戏。只不过是背景不同,条件不同罢了。戏中的角色都已今非昔比,都比以前成熟多了。好戏可能还在后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 时间已经重新开始——新中国简史与重造人民共和
- 毛主席和云南人民一同过大年啦!——简记《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
- 民树起的一座丰碑——亿万人民心系土山毛泽东纪念馆
- 爱国卫生运动:值得发扬光大的历史遗产
- 春节黄金周 50余万人在韶山给毛主席拜年
- 歌曲:风起九月,圣人离别后——新年纪念毛主席
- 由“毛泽东时代的问题”说开去
-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 为什么怀念毛泽东时代
- 告诉年轻人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 毛泽东,一段如血残阳般的记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