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不设国家主席、“天才论”与世袭制--我看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

火烧 2008-09-25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与林彪在接班人制度、国家主席设立及文革领导权上的分歧,分析毛泽东不设国家主席的决策逻辑及林彪在文革中的角色定位。

 
不设国家主席、“天才论”与世袭制
-我看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

在九大召开时,应该说毛泽东对林彪是信任的,是寄予厚望的。这一点从九大党章中明文规定将林彪确定为接班人上可以看出。为什么九大党章中要明文规定将林彪确定为接班人呢?这是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呢?情况不得而知。但是毛泽东对此是持赞同态度应该说没有什么疑问。我想这恐怕也是当时有人先提出这个要求,并得到不少人的赞同情况下,毛泽东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表示了赞同。但是毛泽东可能还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在把林彪确定为接班人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自己不在了林彪将会怎样接班。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在文革中林彪虽然对文革表示支持,但是他好像自始至终都没有像周总理那样亲自参与文革的具体领导工作,对此毛泽东应该有所感觉,但由于林彪身体不好,毛泽东也不好说什么。毛泽东是不是想通过将林彪确定为接班人来促使林彪出来多做些工作,特别是多做些文革方面的工作?而林彪被确定为接班人后,似乎也并没有怎么参与文革的具体领导工作,似乎还是养病为主,除此之外,顶多是拿出一点有限的精力放在抓部队建设上,抓战备上。对此毛泽东即使不满意也还是不好说什么。毛泽东是想要把文革继续进行下去的,而且不是要搞一次,是要搞多次,所以他肯定希望自己选的接班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搞文革。可林彪被确定为接班人后,似乎对文革仍不热衷,这恐怕使毛泽东有些失望。

毛泽东同林彪的公开分歧出现在要不要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毛泽东为什么提出不设国家主席?很多人恐怕直到现在也不理解,好像在这个问题上林彪的坚持要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是正确的,而毛泽东主张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是错误的。我认为毛泽东的主张不是错误的,而是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实际情况所做出的深谋远虑的决策。早在五八年,鉴于斯大林集苏联党政军三大权力于一身,因而出现个人专断的情况,毛泽东就主动提出自己不再担任国家主席一职,而交由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这样毛泽东就只剩下党的主席一个职务。毛泽东显然也不希望林彪重蹈斯大林的覆辙。林彪原来就已经掌握军权,确定为接班人后,必然要掌握党权。在毛泽东看来,应该是党指挥枪,所以林彪同时掌握党权和军权是完全可以而且是完全应该的。可是如果要设国家主席,首先自己当国家主席就不合适,因为这样做不符合五八年提出的分权原则。如果自己当了国家主席,即使自己在时没什么大事,但是这样做势必使一身兼数职合法化,自己不在了,必然使林彪一身兼数职合法化。而如果仍设国家主席,自己提出不当国家主席,那也只能由林彪来当国家主席,这也是毛泽东所不愿意的事情。更何况林彪也没做过政府工作,身体条件也不大好,加之对文革并不热衷,所以毛泽东更觉得林彪担任国家主席是不合适的。这些理由似乎毛泽东不便向林彪直接说出来。而且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似也没有设国家主席的必要。因为我国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三权分立,实行总统制,而是实行党的领导、人大的领导和政府的领导,与之相适应的是党的领导权、人大的领导权和政府的领导权这三种权力,再出来一个国家主席的领导权似乎是多余的。国家主席能领导党吗,能领导人大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唯一能领导的是政府,而政府已经有国务院总理领导,再多一个国家主席显然是双重领导了。所以毛泽东提出不设国家主席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我国政治体制的要求。

在我看来,林彪提出要设国家主席也并非就是自己想当国家主席,而确实是属于认识上的问题,即在他看来一个国家没有主席不成体统,一国岂能无主呢?而没有看到我们的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不需要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要有一个凌驾于广大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之上的国家总统。所以他的本意还是想让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当然,林彪的同伙可能并不是这样想,他们确实是希望毛泽东能像当年把刘少奇选为接班人时把国家主席位置让给刘少奇一样,这次也把国家主席位置让给林彪,以便林彪集党政军三大权力于一身。可惜他们这次理解错了,这次毛泽东说自己不当国家主席已不是出于当年让位给刘少奇时的原因,也不是什么伟大的谦虚,而是也不想让林彪集党政军三大权力于一身。他们完全忽略了毛泽东让刘少奇当国家主席时,毛泽东还在担任党的主席,军权也不在刘少奇手中。我想毛泽东对未来的国家领导体制的考虑是让林彪仅仅当党的主席和军委主席,而政府的工作可能已经考虑到培养新人如华国锋,而人大工作可能交由叶剑英。

在这个问题上林彪及其同伙也许觉得自己并无恶意,所以敢于公开表明他们同毛泽东不同的意见。如果他们真是有恶意,真是想反对毛泽东,抢夺毛泽东的权力,我觉得他们似乎不应该公开表明他们同毛泽东不同的意见。因为这样做对他们并没有好处。他们的权力已经不小了,没有必要在毛泽东还在的时候,在毛泽东还信任他们的时候,再去抢夺毛泽东的权力。他们如果是恶意,也没有必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惹毛泽东生气,让毛泽东说“一句顶一万句,六句就应该顶六万句”之类的话。所以应该说这是属于党内正常的意见分歧,不至于导致毛泽东与林彪及其同伙决裂。这个问题也比较好解决,只要林彪及其同伙不坚持自己的意见,服从毛泽东的意见,事情也就解决了。

但是这时又出现了另一件让毛泽东大为不满的事情,就是陈伯达搞得所谓“天才论”。毛泽东为什么对“天才论”这么敏感,这么不满,要在“天才论”上大作文章呢?因为毛泽东这时已经认识到这绝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了。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论述中确实都提到过“天才”问题。毛泽东也承认人的天赋智商是有所不同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反对“天才论”呢?这恐怕就得联系到林彪被确定为接班人后的所作所为。林彪被确定为接班人后,首先是重用他的老部下,而对其他山头的部队老干部似乎重视不够。这也是后来导致其他部队老干部对其不满的原因之一。这就有拉帮结伙之嫌。而他的同伙这时又把林彪的儿子捧了起来,吹捧其儿子是“超天才”,并很快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按理说毛泽东并不反对培养革命的后代,曾说“子承父业,历来如此。”毛泽东对其侄子毛远新的迅速提升也没有表示异议。但是像林彪同伙这样把林彪的儿子吹捧为“超天才”是毛泽东所反对的。因为“天才论”同封建社会“天子论”是一样的,都是鼓吹血统论。“天子论”鼓吹皇帝是真龙天子,其子孙也都是真龙天子,所以皇位要世代相传。所以“天子论”是封建社会世袭制的理论依据。而“天才论”也把人的才能当作是天生,是爹妈给的,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爹是天才,儿子也就必然是天才。鼓吹这个理论,必然要搞世袭制。毛泽东联系到林彪的同伙对林彪儿子的吹捧,自然会想到如果自己不在了,让林彪接班,林彪肯定要以“天才论”搞世袭制。所以在毛泽东看来必须批判“天才论”,批判天才论的目的就是防止林彪一伙在他去世后大搞世袭制。

还有一点就是毛泽东对林立果搞的“小舰队”可能也有所查觉,林立果搞的“小舰队”目的是培养自己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为将来接班做组织准备。这个“小舰队”虽不公开,可也不是完全秘密进行的。以总理和毛泽东对情报掌握的能力,是不可能对此没有查觉的。这个“小舰队”的成员据说都是与林彪及其同伙亲密的部队高级领导干部子弟。可能在这些人中有的人因其父亲在文革中受到严重冲击,自己也受到伤害,因此对文革极端不满,他们在一起就难免会散布一些对文革不满的情绪和言论。也有可能就是这些人泡制了“五七一工程纪要”,并酝酿要搞军事政变,暗杀毛泽东。林立果很可能是受了这些人的影响,因此加入到这些人的行列中。我觉得按常理,林彪受到毛泽东的器重,还不至于对毛泽东恨之入骨,林立果也没受到什么迫害,也不至于就要暗杀毛泽东。所以我怀疑那份对毛泽东恨之入骨的“五七一工程纪要”很难说是出自林立果之手,林彪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当然不排除林立果由于受一些人的影响,利令智昏,产生暗杀毛泽东的念头并付诸实施。但我想林彪是不会去干这种事的,而且可能对这种事根本不知道。但这种情况却可能反映到毛泽东那儿,并由此进一步引起毛泽东对林彪的不满,尽管这是林彪儿子干的事,毛泽东也会认为林彪是有责任的。

从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上可以看出,林彪尽管很聪明,对毛泽东的思想学习研究的也比较透,而且确实具有很高的才能,在我们党内还很难找到超过他的人。但是应该说林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他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走捷径,只要学好毛泽东思想就行了,从中可见他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正由于林彪没有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因此他不可能深刻理解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文革。加之他长期从事军事工作,对政治哲学也研究得不够,所以也就很难理解毛泽东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真实意图,很难摆脱唯心主义“天才论”的束缚。所以如果让他接班,他显然难于继承毛泽东关于文革的理论和实践,很可能搞个人专权,搞世袭制。所以毛泽东才对他表示出失望,并提出接班人不是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提出我们党真正懂得马列主义的人不多,提出要学习马列原著,防止上当受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