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创新
推动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创新
作者:王国胜
金融创新与其他创新一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由于金融的性质,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对金融创新也应当有不同于其他创新的特殊要求。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融通货币及货币资本。这种作用在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市场经济中商品流通离不开货币的媒介作用。做为商品进行流通的各种资源的配置也不可避免的要依赖货币的媒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以货币形式存在资本——货币资本,是社会生产及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因为一个生产经营周期需要从购买开始,这需要付出货币;以卖出结束,从而收回货币。如果不能收回更多的货币,本质上不可能扩大再生产;如果不能收回开始投入的货币,简单再生产也难以持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在社会生产及再生产中也同样发挥着这种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为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及货币资本的需求,就需要使货币能够及时足量流向相应的经营主体,实现货币及货币资本的高效合理配置。这正是金融的功能和作用。金融的这种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金融的这种作用任何市场经济都不可能运行。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及货币资本的需求,金融是不断创新发展的。从货币兑换到异地支付;从票据交换到银行信用;从有价证券到投资基金;从衍生金融工具到P2P网贷平台;等等。金融适应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创新,又因自身的创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但无论金融如何创新有一点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金融本质上应当是从属于经济发展的,应当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它不应喧宾夺主,更不能影响经济发展。当然,金融也是一种经济类的产业,但金融不同于其他产业。为了区别金融和其他产业,通常把金融之外的其他产业称之为实体经济。因此,更准确地说,金融本质上应当是从属于实体经济的,应当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而不能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这是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之间应有的恰当关系。
但是,金融创新容易出现偏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倾向。这并不奇怪。因为金融做为一个产业也是要为其投资者赢利的。金融的经营者开展金融业务的初衷是赢利,而不是为了合理配置货币及货币资本,如果不能赢利他们就会退出。所以,他们首先要以赢利为标准,来进行金融创新,而非以合理配置货币及货币资本为标准。
另一方面,这是因为随着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对实体经济表现出越来越大的独立性。比如,随着股票、债券等证券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各类有价证券可以形成大量的虚拟资本。在货币资本已经投入实体经济并为实体经济所使用的同时,投资者仍然可以持有索取收入的权力证书——有价证券。这种权力证书数额巨大,可以在市场上交易流通,并且其价格要受与实体经济运行状况无关的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会超过实体经济实际运行状况的影响。这就为金融创新偏离甚至背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偏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创新会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是这样的金融创新可能会增加对货币资本的需求,从而影响进入实体经济的货币资本。有些金融工具会吸引占用大量的货币资本,这种吸引占用不仅会减少实体经济中的货币资本数量,而且由于增加了社会对货币资本的需求,会拉升利率,增加实体经济使用货币资本的成本。
二是这样的金融创新可能会增加金融泡沫,扭曲资源配置。有时为了防范和抵消一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创新推出新的衍生工具,但这种工具可能增加货币资本在金融资产投资者之间的周转循环。不仅占用了货币资本,抬高了实际利率,而且会造成金融资产的价格高企,金融业的预期赢利增加,误导投资者脱实向虚。
三是这样的金融创新可能会增加投机炒作的风险,破坏市场的稳定。一种新的金融工具或者一种新的金融业务的推出,容易成为首选的投机炒作的对象。因为广大投资者对其特点、风险以及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缺乏评估经验,政府管理部门对其也缺乏监管经验。如果这种金融创新无助于实体经济的货币资本融通,很可能有害无益。
为了防止金融创新偏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推动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从是否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发展的角度评判金融创新。一种金融创新是否应当推出,是否应当给予支持,首先要考虑其对实体经济融资的影响。要防止单纯从金融的角度,特别是金融业赢利发展的角度,考虑金融创新的作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更多的情况下要靠加强监管。离开了认真的、严格的监管,再多的金融工具也于事无补。
第二,应当从解决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融资困难入手进行金融创新。既然金融创新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那就必须先去解决实体经济当前的主要的融资困难。实体经济当前实际的融资困难,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创新融资难,广大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解困融资难。进行这方面的金融创新可能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需要深入实际,扎实工作。
第三,应当把金融创新与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优势是能够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解决主要问题。金融创新要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也应当与各方面紧密结合。比如,与财政性资金的支持投入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解决上述实体经济几个方面的融资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道路。
第四,应当消除金融创新的神秘色彩使之成为金融从业人员和大量经营主体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实体经济发展要的是解决实际困难的金融创新,而不论其是高深莫测,还是平淡无奇。应当在解决实际困难中创新,在解决实际困难中筛选,使金融创新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必须不断加强、改进、提高和完善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