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为何一片焦渴?
悠水江南: 自去年秋末以来,我国南方降雨就持续偏少,比如在湖南,据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湖南省共有8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旱,82万人、1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部分县城出现饮用水取水困难,944.2万亩农田受旱。持续干旱面前,“鱼米之乡”一片焦渴。持续加剧的旱情已造成洞庭湖区部分早稻绝收。
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是造成此轮旱灾的“罪魁祸首”。截至5月中旬,湖南省今年以来累计平均降雨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五成以上,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最少值,其中56个县(市、区)降雨量创历史最低。另据气象部门统计,已有75个县市达到气象干旱,其中28个县市达重旱、12个县市达特旱。
为何雨水一少,就立即出现如此严重的旱情?光把责任推给老天还远远不够。从自身出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水利建设投入不足。过去水利投入主要用于大江大河防洪设施建设,水利灌溉工程仍然严重落后于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湖南农业还没走出“靠天吃饭”格局。二是农田灌溉工程落后。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只能应对气候正常年份的生产用水。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公共水利设施多数无人管理,年久失修,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目光锁在了水利建设上,这对于小型农田排灌设施的建设、改造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利用这个契机,要更好地把下拨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切实抓好农田排灌设施建设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像今年这样的干旱之年也能使农民无后顾之忧。“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得到了保障,我国之根本才能不动摇。
向北方:“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这是湖北不少地方抗旱的尴尬。在旱灾地区,许多地方长江之水、水库堰塘之水由于缺少提灌设施,河、塘内的水没办法抽灌,村民只有望田兴叹。
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是造成此轮旱灾的“罪魁祸首”。截至5月中旬,湖南省今年以来累计平均降雨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五成以上,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最少值,其中56个县(市、区)降雨量创历史最低。另据气象部门统计,已有75个县市达到气象干旱,其中28个县市达重旱、12个县市达特旱。
为何雨水一少,就立即出现如此严重的旱情?光把责任推给老天还远远不够。从自身出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水利建设投入不足。过去水利投入主要用于大江大河防洪设施建设,水利灌溉工程仍然严重落后于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湖南农业还没走出“靠天吃饭”格局。二是农田灌溉工程落后。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只能应对气候正常年份的生产用水。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公共水利设施多数无人管理,年久失修,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目光锁在了水利建设上,这对于小型农田排灌设施的建设、改造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利用这个契机,要更好地把下拨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切实抓好农田排灌设施建设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像今年这样的干旱之年也能使农民无后顾之忧。“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得到了保障,我国之根本才能不动摇。
长亭晚秋 :刚刚入夏,我所居住的这个曾经引以为傲的千湖之省,如同长江中下游大多数省份一样,正大大地被一个旱字所困扰。 来自媒体的消息动辄是几十年不遇特大旱情等悲催字眼,而来自农村的深切感受则是,江湖湖泊因大大地失水而显得空前狼藉,用水难正在成为一件广大农村谁也无法绕过去的大困境。 面对困境,求风调雨顺,是人类的本能。科技似乎已然大大进步了,挖井的技艺十分高超,20米没水就能够再打下去30米;催雨的神弹在空中呼啸来去,代替了流行千年的作法祈雨。不过也同时表明着一种无奈,老天爷的天赋能力已然大大的下降了,似乎没有催雨炮弹的帮忙,哪怕天空乌云密布,想顺利地实现“天要下雨”也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而大地呢,更是没法叫江河湖泊容颜不改,以便保持必要的水色。 农村照例是在苦撑苦熬,农作物能抗旱保苗就想尽办法去取那一点点贵如油的水,就不遗余力的进行浇灌;至于生活用水,更是能怎么节约就怎么节约。一些农村的中小学,为了避免断炊的危险,才有幸见到来自城里的消防车、城里的企业捐水送水的感人场面。 突然想到,城里何以不缺水?城里怎么就富水?不仅城里人生活用水不愁,就是工业、商业用水,似乎也不见因干旱而有所节俭的痕迹。与马照跑、舞照跳一片歌舞升平的繁华相映衬的是,城里的饮用水越来越种类繁多越来越高级,城里的大耗水事业也日见其兴盛。我有时不免要呆想:大街小巷那些洗去凝脂随手泼掉的脂水,不知可以浇灌多少禾苗?那些为保城市用水安全而修建的大坝,截留下了多少水库和天然湖泊的水位?那些为了城市用电或者企业取水需要而积蓄的水能,又使多少地方干渴的大地顿失水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