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滠水农夫:由毕福剑事件想到的

火烧 2015-04-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毕福剑事件引发广泛讨论,涉及名人失态与舆论反应,反映公众人物影响力及喉舌角色的敏感性,事件背后揭示社会对言论与信仰的深层关注。

  老毕摊上了事儿,也不全是名嘴变臭嘴那么简单,现在的解读很多,挖料的工作也如火如荼。估计老毕正犯滴沽,咋就爆光了捏?平日里谁不说个段子一乐,何况那种场所气氛?巧就巧在偏偏被爆料了,事件本很寻常,给人遐想的倒是幕后神秘的的爆料人。

  常言“戏子无义”,老毕能辱佛,自然也能辱毛辱共,不过是凭添笑点,活跃现场气氛而已。鉴于老毕之前的一贯表现,与其相信他是反动透顶的阶级敌人,不如相信他就是一哗众取宠的戏子。因为有市场需求, 要迎合圈子的口味,便显摆起自己的“侃”功来。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嘴犯贱犯到引起众怒,使得某些人不得不出来小骂大帮忙,本人也就顺坡下驴,道歉收场。

  如果不是作为名人,老毕最多也就是个“言行轻佻”、“举止失当”,正因为他是名人了,人们就有理由给他“上纲上线”。按标准说法,宣传部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央视那就是喉舌中的喉舌了,作为央视的一名著名主持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早已不能仅仅代表他个人。人们完全有理由从老毕联想到央视,甚至联想到更多。老毕一不留神的失当之举, 恰恰是特色时代尤其是掌握喉舌的宣传部门的“春光乍泄”。

  老毕的被处理或不被处理,大处理或小处理都是正常的,因为他不过是在有意无意间充当了一回巨人的影子,这个影子试图挑战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信仰,成与不成实际关系都不大,不过是个影子而已。李锐、茅于轼、袁腾飞等也何尝不也是巨人的影子,他们忽闪一下,引得一众热火朝天地讨伐,可是扑将过去,一闪又不见了。然而一不留神,它又冒出来,一众又扑将过去,如此反复与影子作战斗,想来这样的场景今后仍然会不断上演。然而这样的战斗也并非全无意义,虽说于巨人来讲毫毛无伤,然而也越来越无处可藏,终究要直露在大众面前。

  人们要知道的是,尽管这个戴着面具的巨人现在也表现出对影子的厌恶,不过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面具能够继续戴下去而已。

  2015-4-1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