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无风即风:请不要“双清”开国第一人——毛泽东

火烧 2015-09-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探讨毛泽东在当代社会逐渐被遗忘的现象,分析中间派对毛泽东态度的转变,指出意识形态混乱与历史虚无主义导致其历史被忽视,强调毛泽东作为开国第一人的地位。

  一、 毛泽东彻底“消失”了

  今晚有个网友跟我说,让我有空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下科普毛泽东的历史,不要只顾着打击国粉谣言和蒋粉,我当时回答了,我说:

  不是我不想去做科普毛泽东历史的事(姑且先不论我够不够格),而是真心无力,因为现在毛泽东同志的历史,似乎已经没有人愿意听的地步了,除了我们左派、自干五、自觉很爱国的中国人,其它国人基本上是“无视”了毛泽东,我的意思是不是说他们无视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无视了毛泽东对于共和国的意义,我是说在人们的“语言”中、话题里,毛泽东这个“人”。

 

  他消失了。

 

  几乎已经接近无影无踪了,当然,右派还是谈的,他们一如既往的认定毛泽东就是十恶赦的“混世魔王”或别有用心或被人误导,但其实结果都一样,总之是恨得咬牙切齿,特别是一些80后与90后,完全没有经历过意识形态动荡年代的人,我也搞不清楚他们哪来的无尽的恨……

 

  总体而言,中国人大多还是不愿意谈政治的,特别是深度又干燥晦涩的历史,因此,以自干五为代表的左派和以公知为代表的右派,以数量来计算,其实他们不能代表绝大多数国人(我是说数量,不是指原则,即自干五以爱国为第一前提,捍卫国家稳定与人民生活幸福安宁的观点还是具有大多数人的代表性质的),那么,我说的这个“绝大多数”显然就是指那些不好谈政治、不常参与网上政治讨论、争论的中间派,即通俗话讲的“沉默的大多数”,在这个最大的人民群体中………….

 

  毛泽东同志他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真的彻底消失了吧?

 

  在我大概还是少年及刚刚出社会的本世纪初,我听到过的政治话题与历史话题讨论中,我印象中,这些中间派对毛泽东总体还是肯定的,不要用爱好钻研历史的自干五和嗜好发明历史的公知的标准来衡量这些人,在他们眼中,毛泽东大体是“功过两分”,也就是他们基本一致认为毛泽东是开国第一人的功绩,但否定毛泽东执政时的一些争议历史,这在我当时看来,以及今天看来,我相信也是绝大多数国人看来都觉得是适宜的,合适的,毕竟每个人是独立的个别,不可能要求每个国人都是自干五…….

 

  但是,今天他们对于毛泽东同志的“功与过”却变成了一个空白,用符号表示即“ ”(此处不是空一格,而是完全的空白,恐怕连空气都没有),之所以会这样,还是由于过去二十年意识形态混乱,历史翻案风、虚无主义猖獗造成左、右派撕裂,引发激烈的网络与民间争吵导致中间派失去了耐心,以及感到烦不厌烦的地步,于是,他们便不再关注毛泽东以及他的历史,他的故事,他们不再帮毛泽东说上几句颇为地道的公道话,他们只有沉默,他们只剩下:“谈这个人会很烦,因此,你们别问我,我也不会说”的唯一一句表示毛泽东还存在他们心中的痕迹。

  这实在很可悲,说实话,右派公知视毛泽东为不共戴天的仇人,我理解,阶级性质嘛~民主派和普世派不承受,但这玩意世上是实实在在有的,如果没有,他们凭啥要给上司拍马屁?凭啥要听上司的话?

 

  总之,很可悲,很悲哀!极度悲哀!

 

  怎么会搞成这样子的??

 

  老天爷,他可是开国领袖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盘古”,有了他才有老一辈领导人的一切,有了老一辈领导人才有了共和国后来的一切,可是这都……

 

  怎么就凭空消失了???

 

  这怎么能行呢?

 

  再怎么功过由人评说,也不可能把一个开国领袖给彻底从历史上和现实中抹掉,在人们嘴里和人们心里“双清格式化”。

 

  世上哪有哪个国家是这样对自己的开国第一人的?

 

  只有中国!

 

  开国领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管隔了几代人,它都是国体与民族的定海神针,错的当然要指出,要决议,要批判,但对的也要承认,要肯定,要弘扬!可你现在是“错误”的决议你也 “决”了,决得非常彻底,而功绩的“决议”你先“决”后抹,这不等于没“决”么?这有何意义?9月9日你一声不吭,那是啥意思?他可不只是贵党的创始人、领路人,他还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领路人,你说要抹就抹?

 

  你问过人民没有?

  再说,你能抹掉吗?你抹掉他这个人,但能抹掉真实存在的历史吗?

  再说,你抹掉他是不是等于抹掉了自己??

  是不是?????

 

  抹掉开国领袖就是拆掉定海神针,国家与民族的就有如空中楼阁,一旦哪天塔基有破损,就要倒!就要塌!

 

 

 

  二、我是道衍和尚

 

  刚刚看了新闻,说证明监会的主席助理张育军被抓了,21万亿人民币蒸发的金融惨剧终于有人埋单了,虽然老百姓的血汗钱是打了水漂了,但是,幸好“正义来得不太晚”,为此点个赞。

 

  但是,说来也奇怪,我看到这条新闻时,竟然突然间就有道衍和尚临时死前的一种奇妙体验感。

  永乐十六年(1418)三月,北京庆寿寺。

  朱棣带着急促的脚步走进了寺里,他不是来拜佛的,他到这里的目的,是要向一个人告别,向一个朋友告别。

 

  八十四岁的姚广孝已经无力起身迎接他的朋友,长年的军旅生涯和极其繁重的参谋工作耗干了他的所有精力,当年那个年过花甲却仍满怀抱负的阴谋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躺在床上的无力老者。

 

  心情复杂的朱棣也注视着姚广孝,像他这样靠造反起家的人最为惧怕的就是造反。所以他抓紧了手中的权力,怀疑任何一个靠近他的人,而眼前的这个人是唯一例外的。这个神秘的和尚帮助他夺取了皇位,却又分毫不取,为人低调,他了解自己的脾气,性格和所有的一举一动,权谋水平甚至超过了自己,却从不显露,很有分寸。这真是个聪明人啊!

 

  只有这样的聪明人才能做朱棣的朋友。

 

  在双方的这最后一次会面中,他们谈了很多,让人奇怪的是,他们谈的都是一些国家大事,姚广孝丝毫未提及自己的私事,这似乎也很正常,大家相处几十年,彼此之间十分了解,也就没有什么私事可说了的吧。

 

  朱棣很清楚,姚广孝已经不行了,这是一个做事目的性很强的人,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找自己聊国家大事,他一定会提出某个要求。

 

  朱棣和姚广孝如同老朋友一般地继续着交谈,但在他们的心底,都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话终于说完了,两人陷入了沉默之中。

 

  姚广孝终于开口了,他提出了人生中最后一个要求:

 

  “请陛下释放溥洽吧。”

 

  朱棣默然。

  古人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是诚也~!

  故事讲完。

 

  二、 心愿

 

  这一届可能是近三十年来最得民心的,最有望重振党政威望:知人善任、休息养民、民富国强、节俭爱民、法纪严肃、内政修明、气度恢宏、抚定内外、励精图治、任贤革新、文武兼通、躬勤政事、卷不辍手、贤明果决、雄才大略——此为盛世之像,此为问鼎寰宇之兆!

 

  因此,这是最好的时代。

 

  但是,最好的时候往往伴随而来的就是最坏…….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上面那一句话。

 

  因此,南国小民我提一个要求,因为这三十年以来应该只有你才可以做到:

  1、 请不要“双清”。

  2、 如不行,请您择一良辰吉日,将其火化。

  以免使其将来蒙受僇辱,如是此,则九泉之下,无以为面对亿兆先烈。

  阿弥陀佛~谢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