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估值误差远超100%,这样的专家能信吗?如此不着调搞“独生国策”靠谱吗?
一、下表是1962年到2021年新生儿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出生数与总人数的比率‰)
|
年份 |
1962 |
1963 |
1964 |
1965 |
1966 |
1967 |
1968 |
1969 |
|
新生 |
2491 |
3000 |
2759 |
2748 |
2795 |
2593 |
2795 |
2752 |
|
比率 |
37.4 |
44.0 |
39.5 |
38.4 |
38.0 |
34.4 |
36.1 |
34.6 |
|
年份 |
1970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1976 |
1977 |
|
新生 |
2774 |
2612 |
2595 |
2491 |
2255 |
2126 |
1866 |
1798 |
|
比率 |
33.9 |
31.0 |
30.1 |
28.2 |
25.0 |
23.2 |
19.9 |
19.1 |
|
年份 |
1978 |
1979 |
1980 |
1981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
新生 |
1757 |
1738 |
1797 |
2092 |
2265 |
2080 |
2077 |
2227 |
|
比率 |
18.3 |
17.8 |
18.2 |
20.9 |
22.3 |
20.9 |
19.9 |
21.0 |
|
年份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
新生 |
2411 |
2550 |
2307 |
2432 |
2391 |
2258 |
2119 |
2126 |
|
比率 |
22.4 |
23.3 |
22.4 |
21.6 |
21.1 |
19.7 |
18.2 |
18.1 |
|
年份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
新生 |
2104 |
2063 |
2067 |
2038 |
1911 |
1909 |
1771 |
1702 |
|
比率 |
17.7 |
17.1 |
17.0 |
16.6 |
15.6 |
14.6 |
14.0 |
13.4 |
|
年份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
新生 |
1647 |
1599 |
1593 |
1617 |
1584 |
1594 |
1608 |
1615 |
|
比率 |
12.9 |
12.4 |
12.3 |
12.4 |
12.1 |
12.1 |
12.1 |
12.0 |
|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
新生 |
1588 |
1604 |
1635 |
1645 |
1687 |
1655 |
1786 |
1723 |
|
比率 |
11.9 |
13.3 |
14.6 |
13.0 |
13.8 |
12.0 |
13.6 |
12.6 |
|
年份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
|
|
|
|
新生 |
1523 |
1465 |
1200 |
1062 |
|
|
|
|
|
比率 |
10.9 |
10.4 |
8.52 |
7.52 |
|
|
|
|
表中数据解读:
1:毛泽东计划生育成果卓著,人口出生率从33.9‰降到了17.8‰;
2:1980~1982年转轨期,有超生现象,大概额外增加了843万;
3:几个重要节点:
a)1995年育龄夫妇,对应的是1971年开始的计划生育出生婴儿,人口已经开始了下降趋势,如果这时开始对独生国策作重大修正,可能人口问题不会这么严重;
b)1998年出生率出现比较大跌幅,说明独生国策已经被证伪;说明独生国策是没有计划性、系统性、预期值,否则应该是预警,我们对此却是无动于衷;大概“计划生育”最大的笑话,“计划”喊声震天,结果并没有“计划”!
c)始于1998年,大家房子条件越住越好,而生娃的意愿却越来越弱,说明住房条件不是生娃的主要障碍;主要障碍是社会没有提高确定性和安全感;
d)刺激麻木症:始于1999年,不管什么样的刺激,出生率已经无法回到1.5以上。放开二胎不行、放开三胎也不行、全面放开呢?拭目以待,估计还有问题!
e)始于2002年,生育率低于1.30,结果计生部门却还在迷信“只生一个好”,致使问题积重难返;
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1:1962~1971年,新生儿高峰期,十年生娃2.732亿,所以计划生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1971~1980年,毛泽东提倡生二胎的计划生育,
a)计划生育措施:平均结婚年龄24周岁、二胎间隔5周岁;
b)实际效果:十年生娃2.104亿、出生率从33.9‰降到17.8‰,成效卓著、切实可行,百姓也能理解和配合;
c)突出体现:有效管理和措施落实、
d)提倡二胎比较得民心、仅仅十年时间,出生率降到17.8‰,比较科学。如果让毛氏计划生育能够延续到1995年,经过一个生育周期,可能会总结出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科学计划生育理论;结婚年龄24周岁、二胎间隔5周岁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接受。
3:1980年后邓小平新政:独生基本国策:城市只能生一胎、农村可生1.5胎(概率:头胎生女儿可生二胎);降低结婚年龄平均22周岁:
a)如果延续毛泽东计划生育政策,那么生育高峰应该是1986年,1980~1985六年至少可以少生1693万(按照17.8‰出生率预测数);
b)不知道邓小平计划生育的预期值是多少?按照百年不变,到2080年,中国大概有多少人口呢?估算一下,按照24年新生儿减半,2001年新生儿1700万、2025年新生儿1000万、2049年新生儿为500万、2073年新生儿250万、2081年新生儿125万,中国人口大概4亿左右。实在是太疯狂的自残计划!
c)独生国策也不大被百姓理解和接受,而40年的“计划生育”实践,也检验了“独生国策”不是真理!首先,理论的出发点就是谬误;也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最后被实践证实独生国策行不通;当人民连一胎也不愿意生时,独生国策成了最大笑话;
d)都是摸石头过河若得祸:据说独生国策制定,宋健的“理论”很重要,但宋健具有人口学的专业知识吗?宋健的理论经受过实践检验吗?结果导致最坏的结果——国策被伪专家误导。
三、宋健的计划生育理论的谬误
1:宋健的疯狂预期:到2050年,中国人口预期值超过40多亿!(版本很多:有2060年达标、有2075年达标、......),现在有个参照——印度,印度没有搞计划生育,1980年人口7.0亿,经过80年,世界普遍预测印度人口达16.5亿(增加135.7%),那么中国如果不搞计划生育,经过80年的人口大概是33亿,误差10亿、误差率33%,这么大的误差率,宋健理论还能是科学吗?
2:宋健理论存在最大的问题,中国已经搞了毛氏计划生育了,那么宋健理论假设就是根本性的错误,最基本初始条件改变了,那么宋健理论的推论就是谬误,理论的误差已经不是33%,而是超过100%;譬如最简单的就是按照24年为周期,考虑每人都会结婚、每对夫妇都会生二胎,那么从1971~1995年,共计出生5.232亿(平均2180万/年);1996~2019共计出生4.709亿(平均1962万/年);2020~2043共计出生4.238亿(平均1766万/年);2044~2051共计出生1.272亿(平均1589万/年)80年共计出生15.45亿(考虑不孕不育率10%)?那么宋健理论误差率超过170%。
科学家在科学理论的初始条件上造假,那么它一定是结论造假、它一定是某种政治需要!什么是伪科学,以科学之名、在科学外衣下明目张胆的造假。
3:宋健是学术不端?还是政治需要?1970年,没有搞计划生育,出生率达33.9‰,那么推出预期值超过42亿,可是我们已经搞了计划生育十年啦!到1979年,出生率已经降到了17.8‰,可宋健为什么会熟视无睹这样的客观事实呢?在曾经的科学春天里,我们最推崇实事求是了,可宋健为什么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出生率造假到如此程度?如果是科学理论,那么初始条件设置的不同,结论是大相径庭的。譬如人造卫星发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篡改了初始条件,那么就是科学造假、那么就是伪科学 。
4:宋健是科学家吗?如果是科学家,为什么缺失了对科学的敬畏?为什么丧失了科学精神?如果有科学精神,那么1979年毛氏计划生育的数据更客观,选择1979年为初始条件,理论推导的结论也应该更客观、更科学。我想起了毛泽东“在一定的条件下,知识越多越反动”,因为宋健是科学家,所以他的错误造成的“科学灾难”,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也更具破坏性!
5:我们的专家到底有多少成色?
a)宋健,中国工程院士,结果我们却看到的是——一知半解,误导国家重大决策出现严重错误!
b)某人口学家,预估放开二胎,新生儿达4995万,暴增3340万,结果仅增130万,误差率超过2569%,什么是打脸,什么是伪专家?“外行领导内行”最大的特点往往就是伪专家横行天下、肆意妄为、信口开河、牛皮震天,造成的危害往往无法估量!
c)茅汉奸一个不懂政治的“经济学家”,拿中情局钱的“经济学家”,却能够被聘为国务院特聘专家;
d)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计生部门却死抱百年不变教条,导致问题积重难返。计划生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结果我们却是“伪专家”当道、外行充斥”、“人事不多、祸害不断”。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