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人民网评:知名经济学家陈世清先生谈经济学话语权

火烧 2015-05-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陈世清提出经济学话语权构建,强调中国经济学范式基于天人合一思维与对称逻辑,主张以公理为出发点,反对西方经济学的时空错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网评:知名经济学家陈世清先生谈经济学话语权

  原载:人民网

  从逻辑和历史的结合上定位中国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把中国经济学代替西方经济学成为人类经济学的主流看成是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根据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确立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是知名经济学家陈世清先生建构中国经济学话语权的切入点。陈世清先生认为,中国经济学范式就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所蕴含的对称逻辑、对称哲学萌芽运用到现代成熟的经济学中,形成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是通过中国经济学范式体现出来的人类一般经济学的范式。

  陈先生认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应该以公理而不是以假设为自己的出发点。作为经济学出发点的具体的经济学公理只能从东方开始,从中华民族的对称思维方式开始,从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开始。以假设为自己出发点的西方经济学只是人类经济学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片段,中国当代经济学是西方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经济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西方经济学不是标准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标准不是一般经济学的标准。

  陈先生认为,经济学不是数学,数学和经济学的关系是抽象学科和具体学科的关系。因此用数学来比喻经济学,前提错误,错误的前提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把经济学数学化,定位错误,错误定位的经济学不能成为经世致用的科学。经济学的具体性主要表现在:经济学以人、人类、人类社会为自己的对象和内容。人类经济学的发展是人类经济发展从本质到现象的发展过程的逻辑浓缩,人类经济学发展的逻辑过程与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人类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既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扬弃,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展开,是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螺旋式上升、波澜式前进的过程,是环环相扣、大圆圈套着中圆圈、中圆圈套着小圆圈的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时间、空间、层次相统一,通过空间交替展开时间之矢、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西方经济学只能在这个自然历史过程中得到准确定位,妄图超越时空只能造成时空错位,并给经济发展造成损害。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之所以自认为掌握真理实际上处处碰壁,就是因为他们把自认为超越时空的西方经济学拿来指导中国经济时,实际上造成了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时空脱节。时空错位的后果与超越时空的优越感之间的反差,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与老百姓之间水火不容、格格不入、话不投机的根源。这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由于自身思维方式欠缺而造成的悲哀。

  陈世清先生认为,社会领域的经济现象是与自然界量子现象层次相当的复杂性现象,无论是对这一现象的宏观把握,还是对这一现象的微观探索,都必须运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才有可能。运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学是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主体性与科学性的一致。根据陈世清创立的五度空间理论,事物的发展就是时间、空间、层次的相互转化,空间与层次是时间的展开,空间上并列的不同经济学范式,体现了经济学范式的不同层次与时间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横向交替,体现了人类经济学宏观层面的纵向发展;古代中国经济学——古典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学是人类经济学发展的最大圆圈,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其他层面的圆圈都必须首先放在这个圆圈中才能得到合理定位。古代中国经济学整体上属于人类经济学发展史的第一阶段,蕴含了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全部萌芽。如果把古代中国经济学排除在人类经济学发展史之外,认为西方经济学才是人类经济学的源头,其结果就是把人类经济思想史的小圆圈变成中圆圈,中圆圈变成大圆圈,一方面不适当地人为提高了西方经济学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西方经济学看成经济学的标准模式、唯一模式,另一方面否认了当代中国经济学的合法性,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人类经济思想的发展方向——因为对称经济学就是当代中国经济学,对称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学的契合是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陈先生指出,在人类经济发展的每个大圆圈中,有若干个中圆圈;在每个中圆圈中,又有若干个小圆圈:从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新自由主义盛行并占据主流是对旧计划体制的矫枉过正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真空的趁虚而入,那么今天对新自由主义的整体否定和强调重新强化政府经济职能就既不是什么反对改革,也不是什么“走回头路”,而是退一步进两步——建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只能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经济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在这个普遍规律中,小圆圈是中圆圈的浓缩,中圆圈是大圆圈的浓缩。浓缩不是等同,而是一环套一环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中实现发展。如果说,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两者的扬弃、综合、升华,那么,对称经济学就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的资本政治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相容与超越来实现。对称经济学完成了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大圆圈——对称经济学在当代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有逻辑与历史的必然性。因此,中国经济学范式应该既是特殊的经济学范式,又是一般的人类经济学范式。特殊的经济学范式和一般的经济学范式的结合、区域的经济学范式和人类整体的经济学范式的结合,是当代中国经济学范式的本质特征。

  陈世清先生指出,当代中国经济学范式不等于当前存在于中国的经济学范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横行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在范式上属于西方经济学。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未在西方占据主流,所以所谓西方经济学狭义上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范式,就是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也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致命缺陷。西方经济学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相分裂、科学性与主体性相对立的经济学,金钱至上、货币主义,不可能实现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陷入“财富悖论”是必然的。西方经济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理论工具,所以照搬照套西方经济学的中国主流经济学成为中国利益集团的理论工具、照搬照套西方经济学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成为中国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就具有逻辑的必然性。成为中国主流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是中国贫富、强弱两极分化的催化剂,这是中国老百姓厌恶中国主流经济学、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看成敌人的根本原因。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对于自己被人民唾弃不应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自欺欺人,他们之所以失去人心恰恰就是因为他们失去真理,他们之所以失去真理是因为他们把真理看成抽象的、把真理的发展看成线性的过程,把西方抽象的经济学看成绝对真理。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用西方经济学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转型经济,只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的同时,造成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立、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

  陈世清先生认为,宇宙的发展过程,就是对称化过程;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对称化过程;宇宙的精致结构,表面上有一种冥冥的力量在背后设计和操纵,实际上是对称规律在背后起作用的自然结果。宇宙对称是绝对的,不对称是相对的。对称规律贯穿宇宙的起始和发展过程,渗透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是贯穿全息论、辩证论、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核心规律,因此对称原理是中国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陈世清指出,中国经济学有两层含义:一是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具有高度原创性的新的经济学范式,在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实践功能方面同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有本质的不同;二是既反映人类一般经济规律、又反映中国经济特殊规律,能有效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理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国经济学范式,就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所蕴含的对称逻辑、对称哲学萌芽运用到现代经济学中,形成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是通过中国经济学范式体现出来的人类一般经济学范式。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学应是西方经济学合乎逻辑的发展,是对后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国经济学代替西方经济学成为人类经济学的主流,是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陈世清先生指出,中国经济学范式是幸福经济学范式。幸福经济学就是以主客体对称的对称辩证法和对称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为理论出发点、以共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合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和谐经济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以人的幸福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对称思维方式和整体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五度空间分析的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对称性、具体性、全面性,是幸福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幸福经济学范式本质上就是对称经济学范式。从所渗透的思维方式特征来看,幸福经济学范式本质上只能是中国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范式与幸福经济学范式在思维方式上根本不兼容。幸福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幸福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幸福经济学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正好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代替一样,西方经济学范式被对称的、系统的、五度空间模式的中国经济学范式所代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建构当代中国经济学以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

  由陈世清先生创立的对称经济学,就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创立的高度原创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对称经济学是以对称哲学、五维空间理论、复杂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吸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通过对现有世界上经济学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扬弃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综合,建立起来的真正科学的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奠定了新常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新常态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

  据北京大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进先生介绍,即将出版的陈世清先生《转型或崩溃:经济学能否再创“中国模式”》一书,通过和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中国的西方经济学家的智慧碰撞、思想对接,进行新旧经济学理论范式的比较,厘清对称与均衡、再生与配置、价值与价格、对策与博弈的联系与区别,深刻诠释了新常态经济的丰富内涵,实现了对称经济学的精准化、具体化,确立了对称经济学的前沿性、科学性、价值性、操作性、审美性,确立了对称经济学在人类经济学史上的学术地位,为新常态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建立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本书运用对称方法、五维空间方法、复杂系统论方法、公理方法、从抽象到具体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把学术探讨的特点和体系建构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夹叙夹议、理论严谨、逻辑严密、语言精炼、文笔优美、图文并茂、案例经典,是学术体例、教科书体例和畅销书体例的统一。本书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泛,涵盖哲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前沿知识,可以说是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经济学的空间,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经济学与“经济学帝国”。经济学研究学习爱好者,经济实际工作者,所有希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健康发展、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理论基础建设的人,渴望掌握最新科学方法论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逻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者,本书都是一本不可缺少的前沿参考书与案头必备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