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议武汉“全面免费检测排查无症状感染者”,官方答复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3月30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武汉市委书记提议进行全面免费的新冠检测,看看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对此,武汉官方3月31日答复,“针对您提出‘进行全面免费的新冠检测’的建议,我们已转相关部门研究。”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介绍,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
3月31日,国新办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会上表示,4月1日起将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下一步,将贯彻落实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等工作,抓紧在疫情重点地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开展无症状感染者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进一步研究完善防控措施。
另据国家卫健委官网4月1日消息,3月3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0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当日解除隔离30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367例,比前一日减少174例。
相关阅读
专家:早期聚集性病例都是被无症状者传染
“实际上早期聚集性感染病例都是被无症状的潜伏期患者传染的”,浙大一院感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说,“我们曾接诊过一起患者从湖北到杭州来开会,回到湖北之后2天才被确诊 ,他一人便感染了浙江省十七个人。”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林敬)2020年4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最新疫情数据:31省区市新增36例,其中境外输入35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0例。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其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其导致的传播难以预防,3月31日16时,国新办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介绍,从4月1日起,将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早期聚集性病例都是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
“实际上早期聚集性感染病例都是被无症状的潜伏期患者传染的”,浙大一院感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说,“我们曾接诊过一起患者从湖北到杭州来开会,回到湖北之后2天才被确诊 ,他一人便感染了浙江省十七个人。”
“目前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在过程中,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认识也存在局限性。为了能够更大可能地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完善对它的认识,以及避免新冠肺炎防控漏洞,我们3月28日我们已收到文件,要求所有来发热门诊的患者都要进行核酸检测”,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告诉记者, “而原来只是对发热门诊的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做核酸检测筛查”。
“虽然说,无症状感染者还不能算确诊病例,但我们还是像确诊患者一样为他们进行了治疗,出院后还要再送集中观察点观察14天”,盛吉芳教授说,“浙江省目前共收治了1257例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者大概占10%~15%。”
现在无需对无症状感染者过度担心
“现在无症状者进入大家视野后,公众又有些紧张情绪,实际上大可不必,我们2月份进驻方舱医院后,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这就说明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是可以避免被感染的。而且现在全民戴口罩,交际也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只要大家做好安全防护,还是较安全的”,湖北省肿瘤医院医疗队副队长王俊说,“新冠肺炎致死率并不高,被感染后也能够治愈,更不必恐惧”。
“我们医院将所有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转到定点医院后,腊月二十九给每一位医生都做了核酸检测,当时我的检测结果是阴性,但3月中旬复工前体检IgG弱阳性,核酸阴性。”。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医生告诉记者,“这就是提示我曾经被感染过,但未出现症状,我的家人检测也都没有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转危的患者都是早期治疗不得当导致的,后来随着治疗方案不断地完善,浙江省将轻症患者集中到地巿级医院治疗,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转到浙大一院”,盛吉芳教授说,“首诊来我们浙一门诊收治的患者,只有一位90岁的老人危重型做了气管插管治疗,其他都用抗病毒、激素有效氧疗效果好,没有发展到危重症。”
无症状感染者分析:六成有湖北居住史,年轻人占比更高
我们梳理发现了57位无症状感染者的详细信息,这些无症状感染者男女比例为3:4,60%有湖北居住史,平均年龄为38岁,小于35岁的人占比达到了50%。这从侧面说明,年轻人中无症状比例应该会更高。“年龄越低,无症状出现的概率越高,对于年龄大的人,危重性和重症比例比较高,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著名传染病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说,年轻人的免疫能力强大,当病毒进入体内后,能更好地制衡病毒的活性。
4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开始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情况。数据显示,3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0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
此前,河南、广东等地报告的数例确诊病例,追溯传染源发现是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或患者本身为无症状感染者。一时间,无症状感染者成为关注焦点。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有哪些特征?无症状感染者占整体比例如何?面对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的传播风险,政府有哪些举措,专家怎么看,民众又该如何做好自身保护呢?
无症状感染者境外输入占比有多大?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与世卫组织不同,中国在病例报告中,无症状感染者不计入确诊病例。
3月31日,湖北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7例,当日转确诊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解除隔离289例,尚有982例无症状感染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这是武汉首次出现境外输入病例,该病例之前上报为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4月1日18点,包括湖北在内的14个省份公布了现有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合计为1126例,其中,湖北地区现有无症状感染者为982例。在公布了无症状感染者来源是否为境外输入的12个省份中,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占整体的比例高达78%,其中贵州、湖南和江西的现有无症状病例均为境外输入。
不过,此前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全国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占比为13%。这一数据与上述78%相差很大,很可能是因为未公布现有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情况的地区中,如湖北,境外输入占比较小。
我们综合央视新闻、财新网、澎湃新闻和新京报等媒体的公开报道,梳理发现了57位无症状感染者的详细信息,在来源地方面,1-2月,这些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来源地为湖北;随着全球疫情蔓延,3月份来源地出现了西班牙、英国、菲律宾等地,最终这57位无症状感染者中境外输入占比为15.8%,大致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13%相吻合。
此外,这57位无症状感染者男女比例为3:4,60%有湖北居住史,平均年龄为38岁,小于35岁的人占比达到了50%。这从侧面说明,年轻人中无症状比例应该会更高。“年龄越低,无症状出现的概率越高,对于年龄大的人,危重性和重症比例比较高,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著名传染病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说,年轻人的免疫能力强大,当病毒进入体内后,能更好地制衡病毒的活性。
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约为4.11%
无症状感染者占整体比例如何?中国疾控中心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显示,截至2月1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61.8%)、疑似病例16186例(22.4%)、临床诊断病例10567例(14.6%)、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
在密切接触者方面,据财新网报道,《中华流行病学杂志》预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对浙江宁波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作出分析,从1月21日至3月6日,追踪到2147名密切接触者中,有6.15%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6.30%和4.11%,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十分必要。资料显示,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有四种途径,分别是通过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以及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游史或者居住史人员检测四个途径。
高度重视防治无症状感染者,早发现,早隔离
“要高度重视防治无症状感染者。”李克强总理3月26日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会议还提出,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同时,尽快查清来源,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本身有传染性,我们一定要早发现,主要的手段就是进行检测,尤其是对有过疫区接触史、病人接触史这类人。希望这些人能够主动报告,这样能早发现,及时隔离和治疗,不再传染其他人。
图片来源:华山感染
随着国外确诊人数持续攀升,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可能也会增加。快速诊断是极为重要的。目前上海等地对于入境后所有人群均实施了两周集中隔离,同时进行了核酸筛查。
同时,国内新发病例数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无症状感染者例数肯定不会很多。近日,钟南山表示,不认为目前阶段中国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如果存在,无症状感染者一定会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使得中国新冠确诊人数更高,但实际上确诊数字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因此,只要国内加强对所有确诊患者密接者的隔离、检测,做好溯源,社区传播风险就会降低。
海关、边检、机场、医疗、社区等工作者们为我们进行严密筛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放松一丝警惕,戴口罩、留距离、勤洗手、不聚集,仍然是我们最有效的防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