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陈醋“吃醋”那是市场经济危机的体现
文章围绕山西老陈醋市场现象,探讨市场经济危机与规划调节的关系,分析竞争与效益的矛盾,强调国家规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批判新自由主义对市场的影响。
山西老陈醋“吃醋”那是市场经济危机的体现

偶上《规划论》的课也有二十来年了,所以在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也喜欢用“规划”的眼光看待。一个“理家能收”也是讲“规划”的,在下看来国家也该是这样。所以,偶也赞赏陈云的“理家之道”,即“计划为主,调节为辅”。
当然,这介于一个“闭环系统”来说,那是可行的,问题是“规划不足”需要调节,符合事物的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尤其是起步时,漏洞百出,逐渐调节完善起来。它的好处在于“节约的”、“有效的”、“一致的”,开始时可能差一些,尤其是“无偏性”,所以需要“调节”。
记得“瓦特”吗?有人说,瓦特是“蒸汽机”发明者,那是错误的,瓦特的发明不在蒸汽机,而是蒸汽机的“离心调节器”是他的主要发明,装上这样“调节器”的蒸汽机,称为“瓦特蒸汽机”。偶的《规划论》(真实课程名称是《最优化方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理论上说,社会的供求,从无序到有序,是需要整体规划的,也需要市场调节的。每个国家都有国家级战略资源,也列为国家统一的规划之中,所以就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对于非战略资源的供求商品,初级阶段可以是市场为主,然到一定程度,那也可以规划为主,市场为辅,也就是说可以不断修正与完善。
比如说,人们餐桌吃得“醋”,几千年的历史,做“醋”还需要“市场竞争”?有人说,“竞争”可以“择优”,此话也不假。问题是什么是“优”?是“醋的质量”还是“做醋产生效益”?市场告诉恁,这是两个群体,“做的”与“吃的”,取啥是不同的。如同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总也走不到一块一样。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连凯恩斯也认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资本最基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与商品的受用者是矛盾,那么作为组织者的国家部门,站在什么角度上呢?这就是社会主义政体与资本主义政体的基本区别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感叹之深,也被西方世界公认的。事实上是英国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似乎不复存在了,一个以国家“规划”为主的东方集团产生了……原本落后的东方穷弱之国怎么能在“攻克柏林”道路上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呢?
有人会说,哈耶克不是指的是这个,而是意识形态。那么意识形态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呢?经济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穷弱之国站立基本手段,否则不就像“东亚病夫,一盘散沙”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的,这是历史。然而,他老人家离世也有三十五年了……
他在世时,这“做醋”基本上在选优的基础上,已经定了厂商了,还“竞争”个什么劲?接下来是靠“思想教育、技术革新与劳动竞赛”来巩固提高的。他去世后,这“做醋”逐渐市场化了,而且自由主义化了,“做醋”又回到了“追求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个诱人命题上去了……
当然,“利润的最大化”也有合法与非法之分的。其实,“法”是由人指定的,也是由人来执行的。制定者与执法者“吃香”也是“利益的最大化”,两个最大化合起来那就是“最最大化”!这就是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超级垄断的诞生是必然!两极分化的形成是必然!“不看广告看疗效”在这最适用!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