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鹤龄:刘少奇说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吗——百问杨继绳之34 鹤龄:刘少奇说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吗——百问杨继绳之34

火烧 2016-07-13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探讨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是否提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分析杨继绳对相关说法的引用与争议,指出刘少奇实际并未明确使用该表述,仅提及地方农民观点。

鹤龄:刘少奇说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吗——百问杨继绳之34

—贺合林—

  在《墓碑·第十五章 罪不在天灾,也不在苏联》中,杨继绳说:

  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进一步提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说法。 毛泽东很不喜欢这个说法,在1962年9月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批评了对形势估计“一团漆黑”的看法,把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完全归罪于“自然灾害”。“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

  毛主席没有把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完全归罪于“自然灾害”,《百问杨继绳之33》已经述过,这里不再多说。

  按照杨继绳的意思,1981年6月27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三年困难形势成因提出的“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的提法,“实际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具体化。”

  然而杨继绳对此还不满足,还不认同。于是,他就以刘少奇提出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为前提、为基础、为借口、为理由,进一步“研究”,得出了“没有天灾,完全是人祸”的结论!

  于是,刘少奇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便随同他的“完全人祸”而得以在网上疯传。

  那么,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究竟有没有说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在《墓碑·第28章 大饥荒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一、在七千人大会上高层出现分歧》中,杨继绳对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口头讲话》作了五点归纳,其中的第二点是:

  第二,指出困难形势产生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一是天灾,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还有一条是1958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错误。这两个原因哪一个是主要的呢?各个地方情况不一样,应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对群众加以说明。我到湖南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

  这“第二,指出困难形势产生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是一句省略主语刘少奇的表意完整的话。刘少奇谈的是全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成因,所以,谁都可以从中领会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是指全国困难形势产生的原因。

  杨继绳作出这个归纳,不能不拿出一点具体内容来“垫底”。也就是这个用来“垫底”的内容却使杨继绳的归纳露出了马脚——刘少奇没有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是“湖南一个地方,农民说”的,只能代表湖南那个地方的情况。至于全国各地,刘少奇则认为:“各个地方情况不一样,应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而论。

  刘少奇说的这个意思,杨继绳心里自然非常明白,因为他肯定看过刘少奇的原话。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口头讲话》是这样说的:

  这种困难的形势是怎样出现的呢? 为什么没有增产,吃、穿、用没有增加,而且减少了呢? 原因在哪里? 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天灾。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农业和工业减产了。还有一条,就是从1958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这两个原因,哪一个是主要的呢? 到底天灾是主要原因呢? 还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呢? 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应该根据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向群众加以说明。有些地方的农业和工业减产,主要的原因是天灾。有些地方,减产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灾,而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去年我回到湖南一个地方去,那里也发生了很大的困难。我问农民:你们的困难是由于什么原因? 有没有天灾?他们说:天灾有,但是小,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后来我调查了一下。那地方有几个水塘,我问他们:1960年这个水塘干了没有?他们说:没有干,塘里的水没有干。塘里有水,可见那里天灾的确不是那么严重。就全国总的情况来说,我在书面报告中是这样讲的:我们所以发生相当大的困难,一方面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工作上和作风上的缺点和错误所引起的。至于某一个省、某一个地区、县究竟怎么样,你们可以根据情况,讨论一下,实事求是地作出判断。

  这段话中就全国总的情况说的“一方面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工作上和作风上的缺点和错误所引起的”只表示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而不表示两个方面的比例关系,更不表示三分是天灾、七分是人祸的关系。其中的“一方面”原因肯定了是天灾,“另一方面”原因则是“一方面”原因以外的其他原因。如果其他原因也只有一个,这句话就应该说成:

  “一方面是天灾,另一方面是人祸。”

  可是,另一方面原因不只是一个人祸,还有一个苏联毁约。所以,就在“人祸”这个原因前加了一个修饰语“在很大程度上”,表示另一方面原因不全是人祸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祸” 。这句话就变成了:

  “一方面是天灾,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祸。”

  如果要把苏联毁约这个原因也显示出来,这句话就得这样说了:

  “一方面是天灾。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祸;还有,苏联毁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响。”

  总而言之,刘少奇代表中央作的书面报告和口头讲话,在这个问题上的表述是一致的,绝对没有包含什么“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意思。

  就全国而言,他把天灾摆到前面,实际是表示的主因,而把各地情况交给地方自己去作判断。这样的表述,也是很策略的。

  其实,用不着如此分析,还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很能说明问题,刘少奇的文字报告是20多人的写作组拟的稿通过毛主席审阅下发的:

  如果这句话有“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表意,并且是明修的“栈道”,那也不是刘少奇提出来的,只能说是刘少奇代表中央提出来来的;

  如果这句话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表意,是暗渡的“陈仓”,以毛主席的文字功底,谁敢班门弄斧?即使弄了,又怎能逃出毛主席的火眼金睛!

  因此,可以断言,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既没有明说过、也没有暗示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此说,只是杨继绳造出的又一个谣言!

  附一、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口头讲话(摘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39efc70102vn2w.html

  附二、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书面报告(全文)

  http://tieba.baidu.com/p/257971895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