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顽石:金庸走了,江湖还在

火烧 2018-11-01 00:00:00 网友时评 1033
金庸离世,江湖依旧存在。文章探讨金庸小说的江湖世界,分析其作品中的政治隐喻与人性刻画,强调其文学价值与广泛影响。

  金庸走了,享年94岁,寿终正寝。金庸的离去,自然不会风平浪静。悲悼者不计其数,而批评者也不乏其人,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吧。

  作为读过全部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在金庸先生离去的时候,顽石似乎也应该说上几句。我对金庸本人了解不多,我只能谈谈他的作品。

  金庸和琼瑶应该是当代中国最会讲故事的两个作家,他们拥有的读者数量在整个华人圈的作家里无人可与比肩。欣赏也好,反对也罢,事实就摆在那里。他们不仅用故事为自己赚得了无可匹敌的人气,也因此获取了无比巨大的商业利益。武侠与言情齐飞,金庸共琼瑶一色。见与不见,这都曾是当代华人文学的一道奇异景观。

  当然,读者多未必就是好作品,就像吸鸦片的多,非瘾君子必然不会认为鸦片就是好东西一样。

  暂时不说琼瑶了,还是回到金庸的话题上来吧。

  金庸的确是一个高明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活灵活现,叙事引人入胜,因此吸引了无数的读者。有人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顽石基本认同这个观点。当现实无法伸张正义、快意恩仇,许多人便在金庸虚构的江湖中满足了关于恩怨情仇的一切想象,于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金庸用文字构建了一个江湖。在他的江湖上,既有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投敌叛国、血雨腥风,也有侠肝义胆、大义凛然、锄强扶弱、家国情怀;刀光剑影里不时有鼓角争鸣,英雄叱咤中也不乏儿女情长;无惧霸王敢斗恶鬼的豪杰每每不得善终,恃强凌弱坑蒙拐骗的奸贼常常得逞于一时。

  毋庸讳言,金庸笔下的江湖就是一个社会,江湖中的争斗其实就是政治斗争,江湖人物,尤其是那些大佬级的人物,就是活生生的政治人物。靠招摇撞骗在江湖混日子的裘千丈、欺师灭祖而又要求弟子绝对忠诚的丁春秋、道貌岸然心狠手辣的岳不群、人面兽心机关算尽的左冷禅、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韦小宝……顽石看到这些人物,很自然就会联想到某些政客,有些江湖人物和政客之间甚至可以划等号。这不是顽石的臆测,金庸自己就说过,他写岳不群,就是将他当政治人物来写的。

  金庸的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不争的事实。对金庸的作品,不必神化,但也不可否定它的价值。不管你怎么评价,在顽石看来,金庸的小说至少比《丰乳肥臀》《废都》《软埋》一类的垃圾文学要好得多。

  金庸小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读,有小学、初中语文水平的就能被他的故事吸引,而像孔庆东这样的大学者也读得津津有味。当然,不同层次的人去读,读出来的层次肯定不一样。有人读的是故事,有人读的是人性,有人读的是伦理,有人读的是文化,有人读的是社会,有人读的是政治……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在风靡大陆,除了他的故事讲得好,还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红色文学被普遍诋毁(时至今日,尚未改观),而伤痕文学又出现了审丑疲劳,于是琼瑶的言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就趁机攻占了大陆的文学阵地。当然,金庸热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推动者,那就是邓小平。不喜欢读书的邓小平却对金庸的小说情有独钟,听说是读得废寝忘食,至于能读到哪个层次,顽石就不得而知了。于是金庸成了邓小平的座上客,邓小平也成了金庸最欣赏的政治人物。

  有人说金庸不如鲁迅,顽石以为,二者其实不好放在一起比较,因为鲁迅除了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民族英雄,而金庸只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就像不能拿其他政治人物和毛主席比较一样,完全不在一个高度,岂可同日而语?

  金庸的小说是可以读的,读了也是可以有所收获的,关键看怎么读。如果废寝忘食去学习裘千丈、岳不群、左冷禅、成昆、丁春秋,那还是不读的好。当然,一定有人是这么去读的,顽石对此深信不疑!

  金庸走了,江湖还在。

  2018.10.3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